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虽然没有像孟子和苟子等人一样明确地提出人性论,但是却有许多直接和间接关于人性的论述。孔子的人性论从人情出发,对人性的弱点有着独到的观察,注重人性的经验论考察,充满人性关怀。孔子的人性论对当今社会治理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孔子虽然没有像孟子和荀子等人一样明确地提出人性论,但是却有许多直接和间接关于人性的论述。孔子的人性论从人情出发,对人性的弱点有着独到的观察,注重人性的经验论考察,充满人性关怀。孔子的人性论对当今社会治理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A·格维尔茨的人权结构五因素出发,笔者认为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人权产生的内因,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经济基础是人权产生的外因.人权的主体是具有人性的个人,人权的客体是基于人性需要和要求的各种利益.人权从性质上看属于道德权利.人权作为道德权利,其义务主体是国家政府.  相似文献   

4.
无为,是庄子思想的核心,有着深远的自然的和人性的根源.政治观上,庄子认为无为之作为是君主和一切有道德修养的人根本的、最高的行为准则.有着深远的自然和人性的根源.孔子和老子都有“无为“的政治观,庄子沿着这一思路加以发展,而形成了自己的理想社会模式.  相似文献   

5.
关于利己还是爱人的问题,是孔子在《论语》中反复论述的。孔子在《论语》中相当细致地研究了利己与爱人的关系,这个议题广泛地涉及人们的现实生活。利己和爱人的问题,是人们社会生活中人性的原则问题,这里涉及道德问题,也涉及到人的天性,受支配的是自己人生的信仰和观念受什么样的道德观念的左右。纵观人性,利己是人们行为的原动力;自利是人天性的动机和效用的美;自利也是一种自然平衡。  相似文献   

6.
管理学需要基于"人"与"人性"的系统反思,对其学科属性及理论体系进行基础性研究。本文在各种人性假设的基础上提炼出三位一体的人性结构,在此基础上对管理学的学科属性进行定位研究。研究表明,管理学科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综合交叉的、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应用学科。基于人性结构的管理研究,拓展了管理的人文维度,为重建管理学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契机,同时也厘清了管理学合法性的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7.
儒家创始人孔丘和墨家创始人墨翟都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与墨家都重视教育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孔子和墨子在教育作用上都肯定教育必须为社会政治服务,都认为人性可变,环境和教育能影响和改变人性。孔子提出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治术人才。墨家主张培养“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兼士或贤士。在教育内容、教育教学原则、教育对象以及对待古代文化典籍等方面,孔子和墨子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8.
经济理论与人性假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定的人性假设,一方面,把复杂的现实人抽象为单一属性的人,便于经济学的逻辑演绎和推理,建立理论;另一方面,它又舍去了其它人性,这可能产生两方面的结果:一是每种人性假设都只专注于该特定假设下人的经济行为研究,从而有利于研究的深入、细化,推动不同流派的兴起和经济学的繁荣;二是一种人性假设在深化了对某一种人性下经济行为研究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忽略了人性的多样性,使其对人的丰富多彩的经济行为缺乏更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9.
社会是一个群体性组织,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既是"自然人"更是"社会人",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重要表现是人性的"虚荣效应"与"攀比效应"。这些效应对企业组织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从人与人的对象的统一中来规定和认识人性,所得出的是现实的人性,总体的人性,是随着历史发展和人的生存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人性。这种人性观认为,人性是自我的;入的需要就是人的自我性的证明。人性中的利己和利他的矛盾是人性的基本矛盾,也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性的表现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取决于人生活的具体历史环境。马克思对人性的规定是人性观上的“哥白尼式革命”。  相似文献   

11.
一、人性假设的历史考察 关于人性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①主张人本性是"恶"的,所以有"善",那是人为的结果;后来,哲学家王安石又说:"性生情,有情然后善恶形焉,而性不可以善恶言也".②明确提出:人之初,无善恶,人的善恶是从情而来的,是后天(环境)习染而成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论语》为依据,主要论述了历代诸儒均予以回避或曲解了的孔子思想中的“天道观念”、“天命观念”、“人性观念”,及其综合形成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生命观”。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提出"以德治国"思想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德治"思想,但这种继承是批判的继承,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的新发展,决不是回复到儒家"德治"的老路上,也决不是要让儒家泛道德主义思想四处张扬。二者之间存在着根本分歧,一、立论基础不同中国哲学史上提出的法治与德治,究其根底,是与人生本质相联系的。孔子讲人性是相似的。孟子继承孔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生来即具有仁义礼智等道德本性。因此"人皆可以为尧舜",但由于一些人被物欲所蔽,丧失了善性,这就需要不断修身养性。"求其放心",即可恢复善性,这就是传统德治理论的人性论根据,这一理论依据显然是不科学的。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  相似文献   

14.
课程的基本属性是人为性与为人性。人为的课程显现的是课程建构的目标、实施、推进的基本路向,彰显着人为了人的发展而在课程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汲取文化精华,凝聚人类经验,囊括多方智慧,进行文化选择,提供学习指南;为人的课程显现的是课程解构的目标、策略、手段的生命过程,彰显着人为了人的理解与认识水平提高而做出的努力:问题不断生成,智慧不断拓展,天性不断开拓,发展不断升华。无论是课程的人为性还是为人性皆是服务于人的共同体的,都是人在生活世界中的生命涌动的映照。  相似文献   

15.
企业管理中人的思维和行为在某种程度上遵循着“钟摆效应”和“正态分布性”。人是有限理性的人,人的知识和智慧的稀缺性导致了人在思维和行为上总是试图在左右摇摆中寻找到实现自身意愿的有效途径和平衡点。人性是复杂且多变的,但人性的复杂变化有一定规律可寻,一般而言,个体的人性遵循着“钟摆效应”,群体的人性遵循着“正态分布性”。企业管理者要善于把握企业中人性的变化规律,以此来提高企业管理的能力和激励水平,从而达到较好的管理效果和目的。  相似文献   

16.
成君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不仅是生命的追求和目标,同时也构成了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尺度。《论语》中,孔子强调君子学以致其道,确立起为仁成仁的君子风范,由此生发出始源性的浓郁的人文精神,他对人的最大的关怀就是学习成人,成为不忧不惑不惧的君子;人的学习成长、成人成君子的过程既是一个不断充盈、丰富自身、不断努力成就人生、实现人性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去蔽、净化的过程;学习既是孔子自身不断成君子成仁成圣的必由之路,也是他对人的根本关怀即推动人们成人成君子的关键之所在。如果说孔子倡导"君子学以致其道"奠基了中华人文精神的灵魂和要义及方向,那么他强调学则不固、学以去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则激励着华夏子孙不断修正完善、孕育并丰富着人文精神并获得人生意义、尊严和安身立命之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人性假设在东西方的不同时期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化,对人性假设此一特点的分析遵循着“人─人性─人性假设”的思维模式,依次考察人和人性的特点,进而剖析二者与人性假设的内在联系,得出对人性假设产生分歧的原因在于人性载体自身——人的特点的结论,为人性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人性管理并非人性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人性对企业进行人性管理。人性分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正确认识人性是正确管理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人性即人的本质,在一定意义上,人的本质可以被看做是自由.实践是自由的基础,源泉和动力,但人们并不能通过实践达到绝对的完全的自由,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实践并不能彻底的改变人性.  相似文献   

20.
孔子在《论语》中的相关言论表明,他在"人性论"问题上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人性构成复杂,包括"为仁"所代表的道德要求、"仁"所代表的道德理性和"违仁"所代表的反道德成分。因此,他并不是一个性善论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