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为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提供了条件,但这种流动是在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作用下才得以实现的,而供与求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平衡.也就是说,单位不可能想要人就能要到人,劳动力不可能想到哪里就能到哪去.显然,在承认劳动力正常流动的前提下,我们的企事单位该认真思考自己的用人之道,以决定适合本单位特点的劳动用工制度.由此,劳动用工规范管理已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下面,本人就此谈些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为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提供了条件,但这种流动是在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作用下才得以实现的,而供与求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平衡.也就是说,单位不可能想要人就能要到人,劳动力不可能想到哪里就能到哪去.  相似文献   

3.
企业自主招工,劳动自由择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要素之一,但是在建国以后近四十年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需要劳动力基本上都在市区、县劳动部门层层批准下达的劳动计划范围内进行招收,基本上不存在用人单位与劳动双向选择的可能,这种用工制度不仅不利于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为今天的劳动制度改革和全面建立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加强劳动用工管理,规范劳动用工秩序,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现就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重要意义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履行社会管理和市场  相似文献   

5.
《劳动法》就是保证劳动力市场规范化动作的法律。依法运作将会有序地调节供求关系。然而,目前劳动力市场用工行为不规范,有法不依,有馅饼更有陷阱。既不利于就业,也影响企业用工。导致劳动力市场令人忧虑的主要问题是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下,相当一些用工单位用工行为不规范,甚至有严重的欺诈行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本文就目前农村劳动力和用工单位对接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立劳动用工档案,阐述其运作的方式,并分析劳动用工档案在创建诚信用工环境和有效转移剩余劳动力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超 《总裁》2008,(10)
我国劳动力市场由改革前的二元结构逐步演变成目前的多元化市场.虽然这些分割的劳动力市场有相互交叉的领域,但却不存在统一的劳动力价格、社保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及劳动力供求关系,这就使在某项政策下对劳动力市场的调整信号,并不能在整个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得以反应,甚至会有适得其反的结果.因此,如何将分割的劳动力市场整合成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是经济体制建设的重大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8.
王全兴 《人力资源》2016,(11):33-35
近年来,因经济下行,《劳动合同法》又被推上风口浪尖.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说,《劳动合同法》“弊端主要在于降低了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和灵活性”;还有人说,《劳动合同法》增加了企业用工成本.在将共享发展、促进就业创业、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提高就业质量,作为增强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之目标的同时,还将“降成本”作为增强市场灵活性之目标,对此该如何理解?增强灵活性是否主要由修改《劳动合同法》来承担?  相似文献   

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加强劳动用工管理,规范劳动用工秩序,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现就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0.
劳动法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正式建立。对于破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分配用工的劳动用工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向选择的劳动用工制度,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劳动用工情况多样化,劳动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一些新型的劳动关系,如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工等等,在实行劳动合同制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本文正是通过分析新劳动法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大量增加。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方面为输入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也对社会治安造成了冲击。加强农村劳动力的管理,已成为各级劳动、公安部门和用工单位的一项紧迫工作。当前农村劳动力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管理力度较弱。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既要适度,也要有序,输出地的基层组织、劳动部门、公安部门,对离开农村户口所在地人员的流向、流量,缺乏严格的管理和控制。由于输出地劳动部门与输入地劳动部门在农村劳动力管理工作中的相互衔接不紧密,输入地劳动部门难以有计划地按市场需要组织农村劳动力就业。2.教育工作薄弱。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一劳务派遣概述劳务派遣是随着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市场化而逐渐产生的一种新型就业服务和企业用工制度,具体指派遣机构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由派遣机构根据用工单位的要求,与用工单位签订派遣协议,将劳动者派往用工单位,受派劳动者在用工单位的指挥与管理下提供劳动。其包含了派遣机构、用工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三方主体,在用工方式灵活、降低招工费用、减少人员储备、节省人工成本、降低管理成本、进行员工筛选、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3.
汕头市各级劳动部门围绕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劳动力市场这一目标,不断强化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使该币劳动力市场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一、整顿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去年以来,汕头市劳动部门运用劳动监察手段,主动出击,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全面检查,共清理整顿非法中介机构75家。还积极争取市政府支持,出台了关于实行《用工许可证》制度加强来外劳动力管理等规范性文件.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并组织劳动监察大队对用人单位用工行为进行检查,1996年共检查用人单位183  相似文献   

14.
汕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组认真贯彻“三个代表”,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并落实到各项工作中,推动了当地“信用体系”建设。去年以来,汕头市劳动保障局,积极参与汕头“两大整治”活动,集中力量开展劳动力市场和劳动用工秩序专项整治活动,处理违规企业126家,取缔有诈骗行为的非法职业介绍机构628家次;集中力量开展清理打击非法使用童工大行动,全市检查自查企业21312家,涉及用工308638人,发现一个就清退一个,并对使用童工的单位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理,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余乐 《中国就业》2010,(1):56-57
今年9月28日,在浙江省安吉县秋季劳动力交流大会上,226家用人单位招聘5369个用工岗位,只有1084人签约了录用意向表格,仅占用人单位需求量的20.19%。不少企业呼吁“劳动力短缺”。为了帮助企业缓解劳动力短缺的矛盾,安吉县劳动保障局组织了一次跨地区招聘活动,3家工厂和1家大酒店带了450多个岗位专程赴安徽省安庆市劳动力市场招工,  相似文献   

16.
短波快讯     
为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职业介绍服务功能,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省职业介绍中心全面开展为用工单位代理人员招聘、代存职工档案,为从事各种形式劳动的劳动者代存劳动人事档案、代缴社会保险等业务。具体职责和服务内容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迅速发展,冲击了传统的劳动关系。我国现有的雇主责任体系还不够完善,出现了义务与责任不对称、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连带责任不尽合理等缺陷,导致许多冲突难以解决。通过分析单一雇主理论和联合雇主理论,立足我国劳动力市场基本现状,坚持单一雇主模式,以非连带责任为原则,以补充连带责任为例外,及时修改程序法,以期更好地保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涂萍 《中国就业》2008,(3):53-57
中国人从境内流动到境外就业.向其他国家用人者提供劳动和服务,古已有之。亦是当代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劳动力市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世界经济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我国劳动力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的流动过程中。一些公民通过各种形式走出国境,加入到国际交流和就业的市场体系,既为自己争取了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9.
劳务派遣及其派生的人事代理制度,作为灵活用工的重要形式和派生事务是适应劳动力市场弹性需求,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其促进就业的公共价值在于: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弹性,有利于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有利于低技能劳动者就业。在中国,低技能劳动者主要来自农民工,他们缺少劳动力市场信息和谈判能力,通过劳务派遣的用工方式可以弥补他们的这些缺陷。但是,在劳务派遣过程中,劳动关系处于明暗两个阶段,如果劳动法制缺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很容易陷入陷阱,因恐惧劳动者权益被侵犯而因噎废食是不可取的,规范劳务派遣行为是积极选择。■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规范发展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劳务派遣用工方式被广泛引入。对企业而言,这种用工方式在满足企业灵活性用工需求、提高用工效率、降低用工成本、规避用工风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劳动者管理和发展方面又存在局限性。文章着重从用工单位角度出发,在简要介绍劳务派遣的基础上分析其对企业用工所造成的影响,初探消除其消极影响的各种措施,并且时即将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中对劳务派遣中涉及用工单位的规定着重提示,对企业使用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