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莎 《当代经济》2007,(10):94-95
取得时效是一项古老的法律制度,两大主流法系国家的民法中大都确立了取得时效制度.设立取得时效制度有如下功能:确定财产归属以发挥物尽其用;维护社会秩序和便于举证解决纠纷.文章从取得时效的概念、由来及与相近制度进行比较,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确立取得时效制度有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作为民法的重要制度及物权的取得方式之一,取得时效制度有助于确定权利归属,促进物尽其用,提高诉讼效率并完善民事法律制度。目前这一制度已被大多数国家所确认,因此确有必要在我国建立这一制度。构成取得时效,须自主、和平、公然、持续占有他人之物,并须达到一定期间。我国宜采取区分并存的立法体例,以利于民法体系的健全与优化。  相似文献   

3.
许凌艳 《经济师》1999,(2):41-43
实体法与程序法彼此紧密结合,同时又各自独立存在。这两者功能的有机结合和交叉运作正是法本质的必然要求。“天平与宝剑相互依存。正义女神挥舞宝剑的力量与操作天平的技术得以均衡之处,恰恰是健全的法律状态之所在。”实体法就好比是衡量实际权利和义务的天平,而程序...  相似文献   

4.
杨延民 《经济师》2006,(6):82-83
随着对时效制度的深入研究,我国多数学者对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仅规定诉讼时效提出了严厉批评,认为是民事法律制度的一大缺陷。因为取得时效制度的缺失,造成了现实中诸多的财产关系无法准确界定,发生的大量财产纠纷无法得到公正合理地解决。为此,《民法典草案》接受了大多数学者的主张,补充了取得时效的内容。然而,其中的有关规定仍然显得比较粗糙,既不周详,又缺乏可操作性。文章先就取得时效的涵义、功能作简要介绍,而后着重分析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与法律效果,并结合我国的法律传统与实际国情就取得时效的建立与健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存的单一诉讼时效体制不利于时效制度的完善,不适应现代社会对经济效率与安全的更高要求,非规定取得时效不可,遗憾的是实施不久的《物权法》并没有规定取得时效制度。中国取得时效制度的客体不仅包括所有权,还包括几类主要的用益物权;不动产所有权方面也不仅限于未登记的不动产。取得时效应规定在物权法总则编而非所有权编,诉讼时效则只规定在债权编。  相似文献   

6.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物权的一项重要制度。作者通过对善意取得制度进行新的价值定位,建议在制定物权法时,应注意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以及善意取得制度与合同法中的无权处分制度、物权法中的时效取得制度的衔接和协调。  相似文献   

7.
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该制度系指动产占有人以动产所有权的移转或其他物权的设定为目的,移转占有于善意第三人时,即使动产占有人无处分动产的权利,善意受让人仍可取得动产所有权或其他物权的制度。作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项交易规则,善意取得制度有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维护正常的商品交换。因而该制度被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民事立法所确认。从民法理论的发展情况来看,善意取得理论已经从动产的善意取得发展到不动产的善意取得、权利的善意取得。以此理论为基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立法中有关时效制度的规定大多是从前苏联照搬舶来的,制度的名称、内容、效力等的规定已不适宜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本文结合国外有关法律和我国实际情况,深入研讨消灭时效和取得时效两制度的构建、协调等问题,以期为完善未来民事立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善意取得是民法物权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之前只将其应用于动产的所有权取得。新《物权法》对此有所突破,将善意取得扩展到不动产。本文就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涵义与构成要件进行了分析。这一新的立法举措必将给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带来极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立法中有关时效制度的规定大多是从前苏联照搬舶来的,制度的名称、内容、效力等的规定已不适宜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本文结合国外有关法律和我国实际情况,深入研讨消灭时效和取得时效两制度的构建、协调等问题,以期为完善未来民事立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高勇  万敏 《时代经贸》2008,6(2):51-52
关于善意取得制度是否适用于不动产,各国立法存在差异,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存在不同见解。我国新近制定的物权法第106条规定了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意图维护交易安全和交易秩序,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对此规定,学者褒贬不一。本文通过对不动产善意取得进行概念界定、学说评析、确立之必要性的探讨及其构成要件的阐述,认为我国现行物权法对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设置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2.
善意取得,是罗马法中为了保护非法律行为条件下第三人的正当利益而设的理论和制度,后来演变成一切物权变动条件下对第三人保护的理论和制度。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的基本制度之一,其主旨在于保护交易安全,稳定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3.
刘彦春 《经济论坛》2007,(16):132-133
一、善意取得的概念及立法目的 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学理上关于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范围,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善意取得制度仅适用于动产;另一种认为善意取得既可适用于动产亦可适用于不动产.  相似文献   

14.
合同制度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法律形式。作为一种新型合同形式的电子合同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无纸贸易正在全世界逐步展开。它正在改变着整个贸易行为,改变着管理和生产技术。虽然电子合同与传统的纸张合同并无本质不同,但是,电子合同毕竟在形式上和操作上有自己的特色,为适应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需要,必须在法律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规定。 一、电子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电子合同是通过电子计算机网络系统订立的以数据电文的方式来生成、储存或传递商业贸易信息的一种现代贸易方式。 电子合同除了具有一般合同的一些特征外,还具…  相似文献   

15.
举证时效制度是指法律规定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应当在一定期限内举证,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该期限内举证的,可在举证期限届满以前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但有证不举或逾期举证者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人民法院对逾期举证不予采信的一种制  相似文献   

16.
关于善意取得制度是否适用于不动产,各国立法存在差异,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存在不同见解.我国新近制定的物权法第106条规定了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意图维护交易安全和交易秩序,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对此规定,学者褒贬不一.本文通过对不动产善意取得进行概念界定、学说评析、确立之必要性的探讨及其构成要件的阐述,认为我国现行物权法对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设置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7.
杨丽 《经济研究导刊》2013,(24):284-285
21世纪是信息化、全球化、科技化的世界,各行各业的发展渗入了新元素、新特征。文化产业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迅速成为各国经济领域新的增长点,并逐渐发展为各国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同时,对文化产业法制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文化产业立法在这一时期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从法治、经济等角度探析文化产业立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是票据权利原始取得的一种,它有利于控制交易的成本、维护票据的信用、促进票据的流通及对善意取得人权利的保护.从票据权利善意取得的理论基础、构成要件及法律后果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同时,对我国现行票据法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辜明安 《财经科学》2007,(10):61-67
物权保护采侵权责任的立法模式抑或物权请求权模式,在学界有不同看法.前者虽有其合理性,但弊端更为显著,不仅可能模糊侵权行为法的功能,更有颠覆侵权行为法价值的危险,在立法上不足采.对后者来说,一方面,物权请求权使民法的性格得以彰显,符合请求权作为权利的内在逻辑,另一方面,物权请求权不能为侵权法所吸收,且具有独立于债权的实证依据.因此,物权请求权模式具有更充分的存在理由.  相似文献   

20.
时效制度是民法的基本制度之一,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稳定社会秩序。但是,在社会现实生活中,一些当事人因不重视诉讼时效制度,或片面理解诉讼时效内涵,特别是歪曲诉讼时效制度,并导致不正确行为的发生,冲击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中国法制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