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主权信用评级变动和主权债务危机为主线,讨论了主权信用评级和国家风险的关系。从逻辑关系看,我们希望评级能够对危机发展有所预示作用,而不是推波助澜。从实证研究来看,美国、德国和法国等核心国家的评级调整并没有实质影响到其国家风险,而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等风险国家的调级则显著影响到其国家风险。最后,文章给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外债偿还风险是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近十年来,外资增持本币主权债力度不断加大,美联储货币政策全球溢出效应日趋加强,对新形势下我国本币主权债的安全性提出挑战。本文运用条件在险价值法衡量了美联储不同紧缩周期对各国本币主权债信用违约风险的极端冲击。研究发现,虽然我国本币主权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步伐日益加快,受到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但相较于其他新兴经济体,我国本币主权债在极端冲击下表现出较强的安全属性。在美联储采取极端紧缩货币政策的情况下,来自境内不同主体发行的本外币债信用价差、国内汇市、股市和主要行业指标对本币主权债风险溢价的冲击有限。  相似文献   

3.
社会信用环境整治工作既是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深层次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贷款难问题的现实选择。因此,政府部门要以推动金融业的稳健运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整治信用环境作为应尽职责纳入当前的重要工作,大力倡导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信用,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相似文献   

4.
《证券导刊》2011,(48):5-5
惠誉:亚洲新兴经济体主权信用获支撑惠誉国际评级23日在一份报告中表示,由于公共及外部财政表现稳健,或正在改善之中,且大部分国家的中期增长前景相对乐观,亚洲新兴经济体的主权信用评级状况受到支撑。惠誉6月份将对2012年亚洲经济增长率的预期从7.4%下调至6.8%。  相似文献   

5.
2005年始,人行海东中支党委敏锐察觉到辖区信用环境状况已严重制约信贷对经济发展的持续投入,行党委即刻根据地区实际把治理信贷信用环境工作摆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在辖区积极开展了三信用(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创建工作,2006年在信用乡(镇)建设的基础上又将创建层面逐步拓宽到了以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社区、信用企业为主要内容的“五信用”建设上。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信用评估报告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对信用评估报告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信用报告实践中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国际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除了成为引发东道国债务危机的导火索之外.还不可避免地通过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渠道向他国进行风险传染。本文对欧美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路径进行梳理,分别从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两个渠道.探讨了冲击路径在地理上的扩散和在时间上的演变形式,为防范外部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冲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一、当地党政部门应重视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连带关系组建成立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参与的领导机构和苏木乡、村、嘎查干部参加的工作小组,并把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工作目标参核体系,落实农村信用工程领导职责,体现党政部门在创建信用环境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构建我国主权或有权益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之上,运用或有权益分析方法测算了1991年至2010年以来我国政府主权资产的风险价值与波动率。在此基础上求出我国过去20年主权风险的违约距离、违约概率与信用溢价等信用指标。通过或有权益分析方法求得的我国1991年至2010年主权信用等级与标准普尔公布的我国主权信用评级结果在总体上基本持平。实证结果表明,或有权益方法较传统主权信用评级方法具有直观性、动态性、整体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完全平息,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再度显现,主权债务危机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不断深化与升级,牵动着全球金融市场的敏感神经.此次债务危机固然与世界各国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普遍实施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措施,使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快速增长有关;但对以标准普尔(S&P)、穆迪(Moody's)、惠誉国际(Fitch Ratings)三大传统国际评级机构为代表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由于未在历次金融危机中形成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全球信用资源严重错配和信用风险过度积累,加剧了金融市场动荡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乃至世界各国的政府官员的诟病,其背后的信用评级市场监管体制也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环境信息与信用评级、信用利差纳入同一研究框架,以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发行的公司债为样本,检验环境信息披露政策在债券市场中是否得到利益相关者的回应。研究发现,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信用评级显著正相关,但这种显著性仅存在于环境绩效水平较好的上市公司;总体上,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债券信用利差的负相关关系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进一步细分后,在环境绩效水平较优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信用利差显著负相关,而在环境绩效水平较差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信用利差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负债成本的影响机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2.
孙章伟 《征信》2011,(5):1-6
以标准普尔为代表的信用评级机构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开始发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负面意见,三大机构与美国政界的政治博弈愈发激烈,其中,标准普尔在2011年8月5日首次把美国主权信用的AAA评级降至AA+.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遭降级,对全球金融市场和美国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打破三大机构的全球评级话语权论断,需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  相似文献   

13.
美国次贷危机证明了信用评级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关键作用,一旦信用评级出现问题,将给整个金融系统造成严重冲击。信用评级是金融行业标准制定者,是整个行业的战略制高点,更与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密切相关。金融危机后各国纷纷立法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及信用评级业的监管。基于金融安全的考虑,我国亟需完善信用评级法律制度,大力扶持本土信用评级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进入2009年12月后.由于财政赤字不断恶化,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面临着主权信用危机——继希腊主权信用遭降级后。美国信用评级公司标准普尔又将西班牙主权信用评级前景从“稳定”下调至“负面”,并警告说西班牙将面临长期经济不景气。 至此,至少4个欧洲国家在最新一轮的主权信用危机中被点了名。更令人担心的是,摩根士丹利已预言。英国最早2010年就可能爆发财政危机。 主权债务的可持续性问题沉重笼罩着债券市场,威胁着经济及金融稳定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推进信用环境建设,构建和谐地方金融生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当前地方信用环境欠佳,直接影响了当地金融经济的良性互动.本文对地方信用不良的表现、影响、原因及如何推进信用环境建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发展和完善主权信用评级业是维护我国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 以标准普尔、穆迪、惠誉三家评级机构为代表的国际评级机构,均通过综合评估政府偿还债务的能力和意愿来展示主权国家的信用状况. 此评级模式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评估方式,评级指标全面、准确、完整,但具有潜意识下的制度偏好,易受主观影响且透明度不高. 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应大力扶持主权信用评级机构发展,建立自己的评级标准和模式,并加强主权信用评级市场的规范和监管.  相似文献   

17.
信用环境是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一个地方投资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志。实践证明,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对信用环境的要求就越高,或者说信用环境越好,就越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快速、高效发展。这些年我省一些地方经济发展不快,发展中时有挫折,为信用缺失付出了较大代价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主权信用评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权信用评级在金融危机中发挥预警作用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随着各国政府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主权债券的增多,主权信用评级从商业领域步入政治经济领域,不得不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评级公司在对主权风险进行评级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道德风险、评级失误等,对主权评级过程、模型进行研究、修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标普公司主权评级模型进行了介绍,对主权评级模型提出建议,并对美国主权信用登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用环境建设,作出不评经济“十强县市”,改评“信用县市”的决策,由省政府组织对所辖市州、县市等行政层次开展信用评价,初步收到了引导全社会公众关注信用建设,促进经济、金融双赢的效果。本文拟在总结湖北省信用环境建设一年来实践的基础上,对建立区域信用评价体系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当前,信用环境恶化已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由于失信成本低,现行法律对失信行为约束乏力,导致不讲信用恶习恶性循环,加剧了社会信用危机。而失信行为在金融行业里表现的尤为突出,恶意逃废银行债务逐渐由个别行为转化为社会行为。创造良好、有序的社会信用环境已成为社会各界共识,重建社会信用体系已迫在眉睫。根据人总行征信局有关要求,我们组织开展了对我省征信市场的调查,通过各地对工商、税务、经贸委、财政、房地产评估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及商业银行等单位的调查,初步了解了我省企业信用管理、资产评估、资信评估、信用担保等机构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