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数字化转型正在冲击和颠覆传统市场,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门主题。基于文献综述系统梳理数字化转型的内涵特征与测度研究、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基础以及不同类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比分析,并提出包含驱动前因和能力中介的数字化转型实现机制,包括数字资源驱动型和非数字资源驱动型两条路径。在数字资源驱动型路径中,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作为关键驱动前因,通过数字动态能力中介机制,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在非数字资源驱动型路径中,政府支持、环境因素、意义构建、组织多元化管理和政治关联等非数字资源作为驱动前因,通过融资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态能力等中介机制,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未来可以深入拓展数字化转型的水平测度、群体转型差异和实现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面向市场求生存、求发展中极具活力,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成分。但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局部性困难突出,新老问题交织,尤其部分行业小微型企业面临严峻形势,强大的市场倒逼机制推动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目前,阻碍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市场准入隐性壁垒依旧存在,转型升级下新生需求的多元化的金融业务、市场和机构发展滞后,中小企业成本全面上升导致转型升级动力不足,转型发展面临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瓶颈,中小企业的政府管理部门协调不力使得转型升级缺乏保障。未来必须充分认识中小企业的重要地位,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破除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缓解转型升级中融资难问题,同时通过加大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支持力度以及鼓励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等,保障和促进中小企业转型与升级。  相似文献   

3.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导战略和主要任务,而数字经济的不断创新演化发展成为驱动企业要素转型与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数字经济驱动企业高质量具备全新的内在驱动机制,包括数据要素形成全新的生产要素、以数字创新形成全新的生产动能、以新的交易机制实现交易成本节约效应以及以全新的组织学习与知识获取方式形成知识创新机制。数字经济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形成研发赋能模式(开放式创新与用户创新)、制造赋能模式(智能制造)、组织管理赋能模式(组织交互数字化重构)、价值链赋能模式(全球价值链升级)等多重模式。但数字经济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依然在数据要素市场、企业数字化转型认知、数字人才体系以及数字治理政策体系等层面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未来,深化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逐步构建面向“要素—制度—人才—政策—治理”的五位一体的政策体系,实现数字经济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作为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路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驱动企业要素升级、重塑市场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其能否进一步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文章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10—2019年的数据,对以上问题进行回答。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促进企业节能减排,而且数字化转型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能通过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结构优化,实现节能减排。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节能减排效果受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影响。在外部环境上,无论是环境规制强度的加大,还是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均会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节能减排效果;在内部环境上,企业自身的成长性也能强化数字化转型对其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这对中国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节能减排的协同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在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的背景下,农业企业亟需进行数字时代的动态转型升级。在分析数字化浪潮下农业企业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因素,包括数据、数字技术和服务;实践路径包括:基于数据为主要资源、以数字技术为手段的决策模式的战略方向;推动数据部门成为农业企业经营决策机构的组织结构变革;从订单思维向客户思维转变的营销模式变革;从传统生产模式向共创生产模式转变的产品生产变革;将开放式创新贯彻于其运营战略中的研发创新变革。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开启了国有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新篇章。数字经济时代,消费需求升级、市场竞争等因素驱动国有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国有制造企业在国家政策、行业地位、企业资源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也面临企业体制不适宜、对数字化转型理解不全面、对数据治理不重视、跨时空数据对接不通畅、财务风险不断加大等困境。国有制造企业需要做好转型顶层设计,建立适宜转型的管理机制,加强数据收集和数据治理,构建数字化制造业产业集群,防范转型中的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7.
梁京华 《全国商情》2012,(18):33-34
高新技术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各国政府都纷纷制定相应支持措施,争夺战略制高点。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获得了迅速发展,为社会发展、产业转型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产业化水平还是产值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差距仍然很大。实践证明,融资难是当前制约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如何通过金融体系的风险配置功能,构建全面的融资体系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转型升级,是近年来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转型升级的核心推动力是创新驱动力。创新驱动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整个产业和各个企业的创新水平,而最重要的途径则是充分发挥创新型企业的引擎作用。泰州应根据本地实际,发展新兴产业、建立集聚机制、选好引擎模式、强化创新驱动,为发挥创新型企业发挥引擎作用打造产业结构优势、建设共振链条、促进技术溢出、激发内生力量。同时要搞好规划与调控,加大政府扶持与引导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强化法律保护,形成创新型企业引擎作用的良好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将"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视为一项外生政策冲击,基于2008-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和地级市面板匹配数据,采用渐进性双重差分法,深入考察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以研发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为表征的转型升级,在排除其他政策干扰、消除样本选择偏差以及选择城市坡度作为外生工具变量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提升高端人力资本和降低内部交易成本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企业转型升级的两条重要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在民营企业、传统产业以及中西部地区更能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地,基于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标准嵌入生命周期理论的结果还显示,"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对制造业行业中成长期企业转型升级影响最大,对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影响并不明显.结论 不仅拓宽了微观企业转型升级理论的研究视角,也为中国宏观经济的结构转型提供了可靠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是我国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性举措。“专精特新”企业可以从增强产业基础能力、促进结构转型升级、打造制造质量品牌、重塑产业组织形态等方面驱动制造强国建设。当前,“专精特新”企业驱动制造强国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阻滞因素,主要表现为企业数量和结构、技术研发和服务体系、产业链分工协作机制、数字化转型以及资源要素支持等方面的制约。为有效发挥“专精特新”企业驱动制造强国建设的潜力,我国应注重构建多层次多维度培育体系,强化共性和高端技术服务供给,加强产业链分工协作机制建设,加快数字化发展步伐,以及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和政策供给。  相似文献   

11.
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为驱动的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正在对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产生重要影响。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加快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应用水平总体上还很低,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不够深刻,没有形成整体的转型思路和方法。对此,可以通过数字化转型驱动企业业务的转型和创新,最终重构整个企业的商业模式、运营模式、服务模式,甚至重构组织和文化。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明确数字化转型规划、评估数字化现状、分析数字化转型的突破口、主攻智能制造等措施积极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2.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制造业的减排效应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字化技术是驱动企业低碳转型、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引擎。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数字化转型的碳减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降低其碳排放水平,主要通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推动企业服务化转型和抑制企业过度投资等三个维度来实现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碳排放水平的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和环境规制的样本中具有差异性,而且数字金融强化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碳排放水平的影响。研究结论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和节能减排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数据。  相似文献   

13.
以“劳动分工”为理论依据的传统企业组织结构已显出很大的弊端,在具有新特点的现代企业环境条件下,为了变革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的组织功能和效率,应探索新的企业组织过程的管理模式,这就是“企业再造”。它目前已具有了种种发展趋势和一些主要的组织方法,而且网络革命已成为其不可缺少的支持手段。此外,国外企业再造成果也为我国的企业管理提供了一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全球经济的信息化和智能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施工企业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大数据+云会计+供应链”平台在提高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的编制水平、优化预算流程、推动企业预算数据中心的构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研究基于业财融合视角,探讨分析企业预算管理转型升级路径,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格局持续变化,产业结构升级力度加大,使企业面临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小微企业研究基础和假设,并对2008—2011年小微企业发展状况总体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在社会责任和国家税收上,小微企业发挥了一定作用,小微企业的发展更具理性和市场化,但小微企业发展状况不佳。政策建议:大力发展小微企业,加大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继续加大支持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真正落实企业破产制度。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字化潮流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背景下,外商直接投资(FDI)与东道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关系尚未被揭示。通过研究FDI对东道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发现FDI能够促进东道国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该结论在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企业效率机制、战略决策机制、资金约束缓解机制和数字化转型风险缓解机制是FDI促进东道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四个渠道。FDI对东道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FDI对东道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地区更大,在外商控制权更强的企业中更明显;在区分企业数字化转型方向后发现,FDI对向线上服务类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促进作用显著,但对向非线上服务类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促进作用不明显。在数字化发展背景下,FDI对东道国企业仍具有积极意义,上述结论对企业在高水平对外开放背景下克服数字化转型困境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绿色信贷政策是引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金融支持。本文基于2012年颁布的《绿色信贷指引》,借助双重差分模型探讨绿色信贷政策、绿色技术创新和企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并考察市场竞争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政策能促进重污染企业的转型升级,且对于不同地区、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存在异质性;绿色技术创新在绿色信贷政策与重污染企业转型升级中间起中介作用;市场竞争在绿色信贷政策与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转型升级之间均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本文从微观层面拓展了绿色信贷政策效果的研究,对经济新常态下重污染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微企业在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的同时,资金短缺、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及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集中爆发。为解决中小微企业发展困境,政府应充分发挥财税杠杆作用,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强化行业监督与制约,净化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推进企业信息平台建设和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加强金融机构监管,遏制流动性泛滥,积极拓宽民间融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业财融合发展的环境下,全面引进管理会计理念,成为当前企业财务会计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在战略层面上,制定详细的业财融合管理计划,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引导,并结合管理会计要求,完善相应的工作体系,成立一支优秀的管理会计工作团队,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创新管理模式,为企业管理会计转型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促进企业的业财融合...  相似文献   

20.
税费负担较重,是小微企业面临的一个发展难题。小微企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关乎社会民生问题。其义务过重,导致发展困难,使经济下行。为减轻小微企业的负担,应加强税收法律的支持、加大税收优惠的力度,通过采取营业税减免、提高税收起征点、营业税转增值税等措施,加强税收调节作用,为小微企业创造宽松的税收环境。小微企业自身宜运用税盾效应,以及在发展战略中考量税率税种,并抓住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