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数学者的"诚信危机",成为大众关注的社会热点.这与当下知识分子遭遇市场化挑战密切相关,知识分子应强化其文化理性、道德理性和批判理性.  相似文献   

2.
媒介权力与媒介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强势话语并构成了"话语霸权",媒介异化的现象时有出现.媒介知识分子是媒介时代知识分子适应时代、主动同媒介相结合的产物,他们积极介入传媒,拓宽了自己的活动空间,获得了更大的自由,但是媒介拥有的"话语霸权"极有可能将知识分子最宝贵的批判精神和独立意识侵吞掉,所以,知识分子在建构自己的身份认同时,既不应该拒斥媒介,又要谨防被媒介所操控,以免丧失自己理性、独立的思考和批判.  相似文献   

3.
延安时期毛泽东领袖形象构建的完成,延安"太阳城"符号对知识分子的吸引力,中共对"革命文学"的指导,使得毛泽东颂歌在这特定的社会生态环境下得到发展;其表达了老百姓对毛泽东和边区生活的热爱,抗战必胜的信念,对民主新政权的向往等主题;在创作形式、创作主体、流传区域、创作特色、诗歌意象选择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新的历史特点;其作为工农兵文学的典范,成为了抗战动员的有效形式,反映了党领导下的知识分子创作倾向的转型,"红太阳"升起,成为了建国之后毛泽东神坛颂歌的滥觞。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初始,我们党在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上开拓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成为知识分子理论思考的新视角;人才被提到新的战略高度,人才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决定性力量;品德、知识、能力、业绩成为评价、衡量人才的新标准;"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成为新世纪知识分子的新政策.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的创新,有利于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及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Web2.0"已尘埃落定,与传统电视相对应的"TV2.0"也随之而来。在中国电视业这个深刻变革的过程当中,"交互、体验、对等、即时"成为各电视栏目关注的重点。本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对中国第一档以"TV2.0"为制作理念的电视财经类脱口秀节目《上班这点事》进行了深入解剖,从栏目定位和风格、谈话场、内容和结构模式、镜头语言与包装等诸方面,解读电视财经脱口秀节目的"TV2.0"特征。  相似文献   

6.
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叙述的不是(或不只是)知识分子与工农干部的改造与被改造的战争,而是一场性别冲突。在"和谐——冲突——重归于好"这个结构下面,存在着这样一个逻辑:妻子张同志的女性定位由传统到反叛再回归传统。按照小说的叙述,夫妇之间的裂痕,最根本的不在于生活观念或对城市的态度的差异,也不在于阶级情感的差异,而在于妻子张同志挑战了传统的性别定位。当她回归到传统的性别角色时,矛盾便得到了解决。丁玲的批判文章《作为一种倾向来看》无意之间从性别视角批判了《我们夫妇之间》,因此,与其他从阶级视角展开批判的文章(如李定中的《反对玩弄人民的态度,反对新的低级趣味》)有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知识分子具有浓厚的官方情结。这种情结的形成,既有历史文化的原因,又有现实社会的原因。在目前阶段,中国知识分子的官方情结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消极因素也很明显。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思想的多元性,影响了知识分子对官方机构的制约与批判,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知识分子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并在知识分子中导致浓厚的官本位思想。  相似文献   

8.
《赫索格》体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精神世界、行为方式和生活状态的思考。索尔·贝娄在存在主义视角下,展示了犹太知识分子生活在"悲惨"的生活中,人生是一段又一段毫无疑义的重复,人们行事倾向于用内心思考来代替实际行动,带有鲜明的不同常人的特点。在作品中,作者认为人们所生存的这个"荒诞"世界是无法打破、不能扭转的。  相似文献   

9.
鲍德里亚是当代一位非常伟大的哲学家,在对西方社会进行批判的过程中他创建了深刻的理论.在其符号学的基础上,他消解了传统的社会,确立了符号的垄断,并探索突围"符号之国"的方法和路径;他解构了"宏大",模糊了二元对立的界限,揭示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于当代社会的影.鲍德里亚在客体的"水晶复仇"中消解了主体的中心地住,以对人类命运、对社会发展的强烈的责任感考察了现代人在消费社会中生存的危机并由此陷入了虚无主义和悲观的技术决定论.本文从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的研究出发,揭示了消费社会的本质和内在运作机制,揭示了人被异化的状态,并对鲍德里亚悲观主义的技术决定论进行了批判和超越.  相似文献   

10.
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是一个不断建构的动态过程,文艺学的文化转向切合了文艺学的现实品格和实践精神,凸显了知识分子的批判者与启蒙者的身份认同,文艺学研究者应该改变依附性的传统身份认同,弱化与民众脱离的精英情结,不断进行自我批判与反思,以边缘的立场来介入中心。  相似文献   

11.
2009年沉寂多年的电视婚恋真人秀节目随着湖南卫视打造的"中国第一档单身潮人交友互动真实秀"——《我们来约会吧》卷土重来,后发制人的江苏卫视也以"打造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大型婚恋交友节目"为宗旨推出了《非诚勿扰》。随后,各省电视台纷纷推出电视婚恋真人秀节目。就电视婚恋真人秀节目再次兴盛这一现象,笔者通过对近二十年以来国内有关电视婚恋真人秀节目的相关论文以及评论文章进行了研究分析,对相关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归纳,运用抽样调查、对比研究、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从电视婚恋真人秀节目发展现状、当下电视婚恋真人秀节目的主要类型以及特色、《非诚勿扰》的节目形态以及电视婚恋真人秀节目传播学和心理学的解读对电视婚恋真人秀节目作全面的阐释,为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民主革命时期教育思想概括为反对旧教育,在批判旧教育中重视合理继承,在破旧基础上创新;坚持在办学过程中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加强学校领导;学校教育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发挥理论与实际统一的革命学风;重视教学方法,提出“十大教授法”;重视发挥知识分子在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是考察近年来在经济学界广有影响的劳森的"批判实在论",它发源于巴斯卡尔的"先验实在论"。劳森认为,社会科学的目标是确认所观察事件背后的深层结构和根本的因果力,而绝不满足于发现经验事件表层的"恒常关联性"。他的主要推理模式是溯因。二是考察麦基的"真实实在论"。实在论的经济科学应当确认关于经济世界运行方式的近似真理。三是作为参照,也简要地考察了博伊兰和奥戈尔曼的因果整体论。这是一种新的理论尝试,它汲取并融合了范.弗拉森的建构经验论和奎因的整体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安史之乱爆发后,马嵬之变使李杨事成为唐代诗人一个化解不开的情结,唐代诗人吟咏马嵬之变,带有强烈的切肤之痛,唐人众多的马嵬诗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盛衰的变化,也表达了诗人们对女性,对人生,对历史,对政治的种种思索,体现了唐代知识分子的社会批判意识和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人格的构建,必须继承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弘扬近、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培养独立、自主和富于批判精神的人格,积极投身于现实的伟大实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6.
人性假设是任何一种管理理论或实践的内在基础。本文在分析"经济人"等人性假设及其相应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特征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当代高校教师管理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科学管理模式,目前这种管理制度已经严重挫伤了高校教师工作积极性,不利于高校提高管理效能和办学质量。笔者认为,高校教师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既是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共存的人,更是富有高层次精神性特征的人。高校教师管理应遵循高校教师的人性特点,改革现有的刚性教师管理制度,引进柔性管理思想,建立刚柔相济的高校教师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7.
王符在对东汉后期统治混乱、权贵"费功伤农"的社会现状进行严厉批判以后,提出了"民为国基"的思想作为治国指导的理念,并从"天心"与"民心"的一致性角度充分论述了这一思想的合理性与权威性。  相似文献   

18.
方方的《乌泥胡年谱》通过不同的视角刻画了特定时代特定政治背景下知识分子的艰难行走。他视角是广角镜头,照出了知识分子的悲剧群像,内心独白是个体心态及命运写照,看出了知识分子人格萎缩的渐变过程,"我"视角浓缩了宏大的时空,将过去与未来衔接在一起,给读者深层的启发与感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大众文化逐渐成为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文化,火爆的两个电视节目"美国偶像"和"超级女声"正说明了大众文化在全世界的流行。本文运用文艺批评家巴赫金的狂欢理论,论证了"美国偶像"和"超级女声"两个中美大众文化范本的狂欢性,分析了"美国偶像"和"超级女声"中体现的中西文化交汇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先进知识分子倡导西方先进文化,对儒家消极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人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