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益再分配是城市规划的本质 在城市发展中,某些“弱势”群体往往成为开发和再开发的直接利益相关对象,而弱势的特征又决定了他们在进入政治决策系统、实现利益表达方面存在困难,成为因分配不公而引起社会矛盾激化的诱因。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更关注社会公平、公正,兼顾了社会各方面利益。中国是农业为主的国家,农民占了大多数,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当前农村的不和谐问题是以人为本的问题,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体系,推进和谐农村构建。  相似文献   

3.
构建弱势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法律救济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以自己的品牌进入国际市场,涌现出一大批具有相当竞争能力的企业,但同时也出现了相当数量知识产权维权弱势企业,频频遭遇知识产权麻烦。国家帮助它们逐步改变在知识产权竞争领域的弱势局面,构建相应的救济法律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在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帮助企业维护知识产权利益,是政府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国家有义务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利平等的实现,而知识产权维权弱势企业救济制度与司法救助制度有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立法意义。应采取从国家层面提高知识产权维权弱势企业救济的立法层次;明确知识产权维权弱势企业救济制度中的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责任;规范政府公共服务和中介服务,建立行业内诚信机制;通过整合,节省行政资源,降低救济成本,为知识产权维权弱势企业提供综合性的便捷救济服务等措施来构建知识产权维权弱势企业救济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提出了制约高校体育弱势群的几大因素。重点研究心理、体育认识、日常行为等主观因素和体育场所、体育指导、体育课程等客观因素,为不同类型的体育弱势个体参加体育锻炼制定了适应性运动处方,并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对体育弱势个体的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具有良好的调适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会“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弱势群体是指创造财富、聚敛财富能力较弱,就业竞争能力、基本生活能力较差的人群。帮助和解决“弱势”群体生存和发展,必须从建立综合性的城市社会救助系统、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保障责任共担机制、分类分层保障农民工等流动人口的权益、加强贫困群体的人力资源和职业教育等方面,来解决“弱势”群体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从而为实现我国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社会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问题是利益问题。现阶段我国农村社区建设在制度、市场、组织、文化等维度的利益非和谐现象日趋增多,严重制约着农村社区建设的进行,作为社会的综合现象,从根本上说是现行的制度安排扭曲了利益机制的作用。在法学理论上对利益基本原理进行解构,实现利益机制的反扭曲,建构双重利益模式和谐互促,利益聚合到利益和谐的转变和农民个体利益的实现等良性利益机制,是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土地一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其制度变革一直扮演着发动机的角色,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我国农地征用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涉及到的是社会利益重新分配的问题。由于政府、开发商和农民在此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利益博弈中所处的地位不同,由此引发了很多利益得失问题,导致三者之间的利益矛盾进一步被激化。本文拟结合博弈论和产权理论,利用模型分析了政府、农民和开发商之间的利益分配,以及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得出了农民在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是制度缺乏理性和政府职能缺失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任何社会都会产生弱者,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走出弱势,这不仅是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体现,也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然而当代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救贫济弱的活动范围,原有单一的行政管理方式和非专业化的工作方法在对弱者的救助时往往忽略人的个性需求和主体地位,难以满足人们深层次的需要,不能提供优质服务,存在效率低下、功效不足等问题,急需建立专业化的助人职业。而社会工作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制度安排和有效手段。社会工作以救助贫弱、服务需求为自己的工作职责,它既利于受助人,又利于社会,尽量帮助社会成员满足自己的正当需要和解决问题,使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健康地成长。社会工作制度和制度安排下的专业化队伍和专业方法有利于解决系统化、多样化、个性化的社会问题和个体问题,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9.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其自身存在的特殊性,在就业压力下心理更为脆弱,在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中属于弱势群体,是高校在就业工作中需要教育引导、关心关爱、重点帮扶的对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弱势主要受自身心理、传统就业观念、高校就业机制、社会就业系统等方面影响。高校要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确就业方向,顺利达成就业目标,更好实现个人价值,从而实现社会大局稳定和经济持续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0.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我国为了能够实现社会主义和谐发展,对于国家内部的管理就应大力加强。近几年,我国整体经济建设随着制度的改革得到显著进步,国家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加强了对收入分配的管理,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是人们生活稳定,因而在收入方面就应该确保合理科学的进行按劳分配。然而由于个别人因为其自身利益等因素,造成在我国收入分配上常常会出现诸多问题。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控制收入分配,运用科学客观的手段,实现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并存的制度模式,加快我国社会整体建设。  相似文献   

11.
实现和谐发展是人类共同的理想与追求目标,而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基础与必要条件,它的独特功能决定了它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与促进共享国民财富的基本制度安排。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旨在按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要求,在关注民生、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做一些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正义、公平与国家经济、政治制度的发展息息相关,成为各个国家及社会关注的焦点。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是一个庞大及严密的思想逻辑体系,是当代新政治经济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社会正义与公平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它以"作为公平的正义"为核心,正义原则、原初状态和新契约论构成其主要的理论大厦。虽然该理论是一部经典的正义著作,但不可避免也是一种不完善的政治经济理论,必然受到新的理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农民工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有着自己独特利益诉求的规模巨大的特殊社会群体,这一群体不可避免地对现行制度安排与政策体系产生巨大的冲击。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必然成为农民工的价值追求。排除乌托邦式的公平正义,守住“底线正义”,实现农民工问题方面事实上可能的公平正义仍有其紧迫性、必然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的目的是对西方最主要的几种公平正义观念做一个简要而系统的梳理,以便为探讨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提供思想资源。为此目的,本文从公平正义的语义和问题、古希腊的公平正义观、近现代欧美的公平正义观、公平正义观的当代发展等方面对西方的公平正义思想做了考察。本文最后从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具体内容的调整程序和方法三个方面简述了西方公平正义思想中值得借鉴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5.
罗尔斯以确立一种"作为公平的正义"为目标,通过使洛克、卢梭和康德所代表的传统社会契约理论上升到一种更高的抽象水平的方式,对功利主义的目的论及个人原则扩大的论证方式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其独有的两个正义原则。但罗尔斯的正当理论对"基本善"的依赖以及在两个正义原则下对最少受惠者的关注,也在无形中对功利进行了考量,由此而徘徊于功利与反功利之间。  相似文献   

16.
新公共行政学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特别是2008年第三次明诺布鲁克会议的召开以后更是将关注的重点投向广大发展中国家.而其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更是转型时期中国行政改革的最大阻力。参照罗尔斯关于公平正义的界定,从分配、起点、社会排斥的层面解读中国改革中的不公正问题,进而按照弗雷德里森关于新公共行政理论的论断,提出从制度层面解决转型期中国行政改革的不公正现象。  相似文献   

17.
在群情反映社会不公平的时代背景下,调查却发现山东省企业员工公平感相对较高,此结果与近年来国内诸多社会公平调查结果不甚一致。针对这一调查结果,文章分别从调查实施、公平参照系、公平差别阈控制、地域文化、政府政策和组织内部管理六个方面进行了原因探析。  相似文献   

18.
机会公平与政府责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平性的基本涵义是人人机会均等。提供公平公正的经济环境,是最大的公共品,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在GDP高速增长的中国,如何实现真正的公平增长,保障全体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是政府紧迫的任务和责任。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市场准入、分配过程的公平。其实,就业公平与分配公平仍是结果,还有更深层的始源性的问题,如:就业机会公平要首先解决教育公平,市场准入公平需要解决公共权力的运行公正,分配公平首先要解决起点公平。这些都是不能由私人提供而要由政府努力加以解决的公共品,构成政府不容回避、不能缺位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则是社会公平的核心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富差距和收入差距是不能完全拉平的,否则就会失去效率,只有消费差距可以实现均等化。我国政府应该把社会公平建设的着力点放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我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选择先普及后调整,先阶层均等化后社会均等化,先绝对必需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后次必需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0.
关于“公正”的讨论,是当代中国发展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考察公正的时序雏度,须将“公平”从“公正”一词中、从具体的社会现实中剥离出来,给予其理论意义上的讨论。对公正的本质进行探讨,则是通过价值取向的导入,赋予“公平”以“正义”的伦理价值。将“公正”一词还原,重新置于具体的社会现实中来诠释,旨在探讨当代中国公正路径之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