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性别逆向营销开辟新路 "女品男用"和"男品双用"让时尚不再专属男性和女性,而是走向融合趋势,例如20世纪70年代,从来只属于男性有牛仔裤走进了女性的天地,使男性的牛仔笼罩在细腻芬芳的女人味中.  相似文献   

2.
穿男人装的女人已经登上了各大杂志,超级女声选出来的冠军外型却是男的,中性化常常成为热点讨论的话题。而在消费领域,这个特点也在呈现,很多看起来属于女性的专属品却受到男性的欢迎,而很多象征男性的标志性符号今天也拥有了大量的女性消费者,男性和女性的概念似乎正在模糊化。"男品女用"和"女品男用"正在成为消费趋势,营销不再是独立细分男女消费群体,而进入了挖掘男女共同需求,男女消费群营销并驾齐驱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穿男人装的女人已经登上了各大杂志,超级女声选出来的冠军外型却是男的,中性化常常成为热点讨论的话题。而在消费领域,这个特点也在呈现,很多看起来属于女性的专属品却受到男性的欢迎,而很多象征男性的标志性符号今天也拥有了大量的女性消费者,男性和女性的概念似乎正在模糊化。  相似文献   

4.
男性的“美丽“市场,缺乏强有力的品牌   男性和女性是构成完整世界的两极,在市场营销中,单独针对男性和女性市场进行市场细分并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成为了一个普遍共识.……  相似文献   

5.
调查数据显示,女性消费者所感受到的通货膨胀要显著地高于男性.原因何在?本文基于微观个体通胀感受模型发现,在“损失厌恶”、“过度自信”、“锚定效应”等心理偏差和“易得性”心理法则的作用下,消费者倾向于高估通胀,而且消费者购物频率越高、经济境况越差、通货膨胀知识越缺乏,则其对通胀的高估就越严重.从而可以推测,女性通货膨胀感受度普遍高于男性的原因可能是:(1)女性经济境况平均来说比男性差;(2)女性购物频率平均高于男性;(3)女性比男性更缺乏通货膨胀知识.进一步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和心理实验两种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都表明,居民通胀感受所表现出的性别差异确实可以归因于女性和男性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差异,而不是因为女性生来就具有与男性不同的思维特质.这个结论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6.
“官二代”在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中存在明显的职业性别隔离.只有极少数“官二代”能够成为负责人,而绝大部分“官二代”从事负责人以外的其他五类职业.工作变动及时代变迁使得“官二代”职业层次总体有所提高,但女性的提高程度小于男性.性别、受教育程度、政治面貌及工作获得途径对“官二代”能否成为负责人具有显著影响:女性成为负责人的可能性总体小于男性;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更容易成为负责人,提高受教育程度对男性成为负责人的影响大于女性;求职/应聘能够显著提高女性成为负责人的可能性,党员身份和自主创业对女性成为负责人的影响大于男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男性,不要嫉妒“来自星星”的花美男欧巴受女性欢迎,因为这很科学。实际上,女性并不认为雄性特征的男性面孔比具有某些女性特征的男性面孔更具吸引力。  相似文献   

8.
《创业家》2014,(2):50-59
女性创业者如何选择合伙人?她们又如何处理与合伙人之间的关系?品友互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黄晓南坚决只选男性合伙人:除了通常的技能互补,异性之间的包容度也是重要因素。这很可能是女性在选择创业伙伴时的默认条件。性别之外,她们看重价值观一致、信任和承担压力的能力与勇气。  相似文献   

9.
黄彦菲 《国际广告》2010,(3):149-150
随着女性消费力的增强,诸如汽车、旅游、电子、运动服饰等传统男性市场,开始争取将女性纳入用户群体。虽然,针对女性的营销并不见得非要女性化,但很多商家吸引女性顾客的方法,就是把男性产品“涂成粉红色”。只不过,“粉红化”方式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0.
收入满足度是对生活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反映理想生活或幸福生活的实现程度。本文通过性别分类和相关性分析,揭示基于收入满足度数据分析的六大性别差异:收入对男性生活的影响程度大于女性,健康对女性生活的影响程度大于男性,男性对工作的期望、要求高于女性,男性在婚姻中获得的收益大于女性,女性的学历与满足度的相关性大于男性,年轻女性收入满足度高于男性,中、老年男性收入满足度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1.
《白蛇传》故事的逐渐丰富特别是白娘子形象的根本性改变,其背后的唯一动因是老百姓的生活理想和生活追求。正是这种愿望让白娘子由害人吃人的“蛇妖”变成了一个许多中国男性心目中的完美女性。白娘子这位强势女性并不符合中国男性社会意识对女性依附角色的定位,她是男权社会中男性有别于主流意识的“弱势心态”的产物。白娘子身上全无当代某些女权主义者常有的骄悍之气,有的则是平等互助,温柔贤淑,体谅包容。白娘子凭借自身的才干和努力及其所发挥的社会作用,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地位,这是女性权利与义务的和谐统一,也是当今女性争取男女平等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老年人健康寿命及其省际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了全国和各省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分析发现,在低龄期尽管女性寿命更长,但女性健康期比男性更短,不健康期比男性更长;到了高龄期,在女性寿命相对男性更长的情况下,女性无论是健康期还是不健康期均比男性都要长;而女性不健康寿命或生活不能自理寿命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无论在哪个确切年龄,男性的健康平均分值均高于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差异在迅速减小.65岁男性预期寿命最长的是北京,女性预期寿命最长的是上海;男性预期寿命最短的是云南,女性最短的是甘肃.然而,如果看健康寿命的话,男性和女性健康寿命最长的均是上海,健康寿命占预期寿命比例最高的均是广东.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老年人,健康寿命最短、健康寿命所占比例最低的都是西藏和甘肃.生命质量指数最高的是广东,其次是上海、福建和浙江;最低的仍然是西藏和甘肃.  相似文献   

13.
刘珊 《商》2014,(52):130-131
加拿大作家艾丽丝·门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小说展现了加拿大特定时期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和社会风貌。本文结合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埃莱娜·西苏的“女性书写”理论,分析小说中两种不同的女性书写形式,阐释女性书写解构男性意识对女性身心的控制,消解女性在这种思维模式中的“他者”地位,实现两性和谐的叙事意义。  相似文献   

14.
Ms.桑德拉 《成功营销》2013,(9):I0029-I0029
对女性消费者使用“美男计”这事想开了,其实和对男性消费者使用“美人计”,并没什么本质的不同。如果觉得消费男色的广告“有损男性尊严”的话,只能说你是顽固的保守派。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数据分析发现,中国女性虽然获得了较多的医疗服务,但由于她们的健康状况比男性差,应住院未住院的情况要比男性严重,不公平的现象依然存在.恩格尔模型结果提示男性对家庭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高于女性,尤其是老年男性要远远好于女性.而在对待儿童方面,所选用的贫困县数据中,男性和女性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异,但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数据则提示男性获得的住院服务要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医疗服务利用及医疗支出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数据分析发现,中国女性虽然获得了较多的医疗服务,但由于她们的健康状况比男性差,应住院未住院的情况要比男性严重,不公平的现象依然存在。恩格尔模型结果提示男性对家庭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高于女性,尤其是老年男性要远远好于女性。而在对待儿童方面,所选用的贫困县数据中,男性和女性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异,但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数据则提示男性获得的住院服务要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7.
团队协作是女性与生俱来的一种倾向。与那些受传统的男性本能驱使的“自我身份认定”和“建立独立地位”等行为相比,女性团结协作式的工作方式最终产生的生产力要大得多,但她们也因为不能“出类拔萃”而得不到提升  相似文献   

18.
周莹 《新财富》2011,(1):12-12,14-16
爱美从来不是女性的专利。男性护肤品巨大的增长潜力引得各化妆品牌纷纷出手,服务于男性的保养专区和销售网站也应运丽生,男性爱“面子”的现实正呈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社会职业阶层结构的开放对于男性和女性有着不同的意义,代际和代内社会职业阶层流动表明,女性的总流动率和上升流动率均低于男性,女性更多地受到父代尤其是母亲职业地位的影响,而男性则更容易通过自身努力从较低的社会职业阶层跻身到职业地位的上层.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尽管社会流动率在增加,但是女性与男性的社会地位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通过社交媒体“约见”陌生人对青少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对青少年群体的实证研究发现,约有八成左右的男女青年使用过这种功能,其中超两成的青少年使用者成功“约见”到陌生人.拓宽人脉、无聊、好奇是前三大动机,持有“不良”动机的男性是女性的近10倍,孤独感诱发不良动机.男性心理上更倾向只“约见”异性,但结果为只与异性陌生人见过面的女性比只与异性陌生人见过面的男性多;有过失败恋爱经历的青少年更可能与陌生人见面.与陌生人见面后,多数青少年交到了正常的朋友,但也出现了重大隐患.如果与陌生人见面,遭遇“上当受骗”的可能性就有两成;与见面对象发展成为“暧昧关系”、“非正常恋人”、“一夜情”、“长期性伙伴”等非正常关系的男性青少年和女性青少年分别有一半和三成以上;对见面对象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也不在少数.对青少年利用社交媒体“约见”陌生人加以引导、教育、控制、管理和规范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