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敖 《商》2014,(12):210-210,145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作为全球土地利用变化在区域的体现,其研究重点在探讨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具体区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驱动与反馈。本文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等三个指标,通过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重庆市丰都县2005—2012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研究表明,随着丰都县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导致大量其他农用地、未利用地和园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和草地,丰都县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不断上升,土地利用综合程度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2.
程雪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2):70-7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也在发生急剧变化。分别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结构的扩展形态、土地利用结构扩展变化的驱动力和土地利用扩展变化效应四个方面,对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展开综述,并分析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讨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时大气、气候、土壤、水文、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探讨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开展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目的就是要全面查清全国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实现调查成果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有效保护国土资源的需要.根据广东省肇庆地区生产的实际情况,现对应用卫星遥感影像进行第二次土地调查,采用地类解译样本、遥感影像特征分析等方法进行土地地类判读和解译,并以其实现准确快速地获取土地利用现状信息的技术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包头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利用是人类最主要的生产活动方式,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利用土地满足自我需要的一种过程,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包括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本文利用2001—2007年土地利用数据,对包头市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和变化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7年来包头市土地利用结构主要从牧草地向建设用地转变,土地利用程度逐年上升,全市土地利用处于良性发展期。  相似文献   

6.
高悦  钟小辉 《华商》2008,(15):114-114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自然与人文因素紧密交织并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土地利用对社会环境造成的一些影响作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7.
遥感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在土地利用现状中的应用会更加广泛。随着遥感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如何利用遥感信息技术提高土地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精度也成为当前研究和应用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刘书亚  高锋辉  王鹏飞  张伟 《华商》2008,(14):108-109
通过工作实践,遥感影像的应用能快速有效的提高土地利用调查,是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中应用的充分体现。建立的土地利用数据库能更好的为该区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规划和科学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9.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创造财富的基本源泉。因此,"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计划于1995年由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和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人文领域计划联合提出,让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出现在人们视野,变成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南沙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其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研究意义。研究发现,南沙区城镇化进程较快,变化最为剧烈,耕地面积较少较为明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耕地的保护政策,确保南沙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GIS是管理土地利用的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如土地利用类型、权属、图斑号等)成为土地利用变化与监测的有效工具。本文对OIS空间分析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杭州湾南岸有限的土地资源与日趋上升的用地需求矛盾十分突出,土地结构的变化影响了杭州湾南岸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证实了经济主成分、土地政策主成分、人口及其政策主成分是影响杭州湾南岸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土地问题特别是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的生态安全等问题己经成为了土地管理的核心和焦点。能否科学、合理地解决这些矛盾,保持和维护土地生态系统乃至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安全,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乃至于整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就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旨在为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工作提供帮助,同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之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南宁市城中村苏卢村的土地面积、耕种情况、用地类型及变化情况、租赁土地及征用、村民收入来源等情况展开调查,充分了解苏卢村土地利用的发展变化、人地关系的变化和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强苏卢村与城区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树立可持续土地经营等建议,以解决苏卢村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实现城乡融合、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变化通过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改变生态系统提供产品与服务的能力,引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利用东川2000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引入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采用Costanza的生态服务价值公式,参照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昆明东川主要以林地、草地和耕地为主,除草地外,其他地类面积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建设用地动态度最大,土地利用程度由210.84增加到211.87;研究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上升趋势,增加了16.80×106元,年变化率为13.72%,主要由水域和林地面积增加引起,单项生态服务价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变化幅度均不大。  相似文献   

15.
土地的利用结构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会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反之则会阻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基于舟山市2003—2008年的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6年间舟山市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呈现出"六增三减一不变"的规律。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人均耕地少且不平衡,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供应量增长速度偏快。  相似文献   

16.
杨蓉 《中国市场》2013,(32):77-78
宁南山区是生态环境脆弱区。随着城镇迅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和规模将大幅增加;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必将影响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土地利用格局,进而影响生态环境的变化。本研究是根据宁南山区泾源县2006—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定量地评价泾源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以期今后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能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3S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管理是国家为维护土地制度、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所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的综合措施.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如何科学地利用和有效地管理对可持续发展有比较重要的意义.近两年,经过二次土地调查之后,3S技术在建设用地前期勘测定界、土地资源动态监测、土地整理、土地规划、地籍测绘等工作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发展具有阶段性,在不同时期具有差异性,同时土地是人类活动的载体,其集约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与土地利用发展特征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基于土地利用系统自发展规律,是进行土地集约变化分析研究的有效途径。运用Logis-tic模型研究土地集约利用发展的一般规律,按其特征划分为"自然利用期—粗放利用期—集约利用期—过度集约期"四个阶段,其体现出来的经济社会现象特征,可以作为评价因素,定性判断区域土地利用集约阶段,定量分析影响其水平提高的具体原因。江西省高安市的实证研究表明,高安市土地资源处于由粗放向集约利用转变时期,总体水平高于全国和江西省平均水平,主要不足在于土地产出效率和集约利用趋势偏低。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分区与经济区划分的区别与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分区与经济区划分都是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手段。土地利用分区是为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对土地实行用途管制,研究的是土地资源;经济区划分是根据某些产业部门在某些地域分布的相对集中程度或对其有利的发展条件,将相关区域分为不同的经济区域,研究的是经济部门。土地利用分区是经济区划分的基础,经济区的划分是对土地利用分区成果。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政府统筹规划,制定宏观调控政策,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崔鲁纳 《市场论坛》2012,(4):26-27,25
文章选择两个民族乡为研究区域,对1996年代以来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土地概查、土地详查进行分析发现:土地利用变化受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地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