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冷漠与政治参与是一种孪生现象。笔者对所在学校二、三年级学生参加推优的调查显示,从参加推优会,到民主评议以及最终投票这一过程,大学生都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政治冷漠。对此,笔者就改善当前大学生政治冷漠、提高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提供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重要保证.本文从多视角地探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涵义,对基层单位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作了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当下,我国广大的农民参与政治的水平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下的民主的要求相差甚远,这表现在诸多方面:农民对于政治的认知能力不高、农民的参与性不高、政治整体的参与也不是很好等。对于农民参与政治形成阻碍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生产和生活相对比较落后、政治制度不完善、农民的传统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接受的教育相对比较落后。因此,想要提高农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就必须要提高农民的主人翁精神,让农民有一种强烈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4.
王玲玲 《现代商业》2011,(2):266-268
中共十七大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认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将基层民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则是中国基层民主的主要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促进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但是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加速基层民主政治进程,已经成为新时期农村基层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于情  李黎 《北方经贸》2011,(1):34-36
大众参与的水平与民主的发展程度直接相关,所以民主国家总会通过各方面协调努力来促进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但是近年来,无论是民主化程度较高的西方还是正处于民主建设中的我国,大众的政治参与程度一直较低,甚至出现政治冷漠。要改善这种现状,促进大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质量,必须先了解大众参与受哪些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徐佳舒  王军霞 《中国市场》2011,(22):155-157
农民利益表达的风潮进一步扩大了农民的政治参与,而这种政治参与的扩大对目前基层政治体系的封闭状态提出了挑战,笔者以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被征地过程中农民利益表达为例,探讨农民利益表达对中国农村政治现代化产生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提出努力推进基层政治制度化的进程,以实现政治现代化与政治制度之间的和谐演绎。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而这一进程并没有完结。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稳步前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基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推进中起着重要作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协商民主理论是20世纪后期由西方学术界开始关注的新领域,其超越了自由民主和批评理论,强调在多元化的的社会背景下通过全民参与,以参与决策和立法达成共识.对于中国来说,目前我国选举民主制度处于起步状态,协商制度体系也欠缺完善.我党一直处于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是我国实行协商民主的主要渠道之一,协商民主对于在社会主义体系下的中国政治发展来说相得益彰,通过这种形式来保证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9.
周香 《商》2014,(48):59-59
政治参与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的参政议政水平直接决定了我国政治民主化水平的离低。通过分析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究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解决路径,不断推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农民工作为一个数量庞大的社会阶层,他们的政治参与问题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其政治参与度在乡村和城市都呈现边缘化趋向,这势必影响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防范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边缘化,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这一提法有重要的意义。基层群众自治是国家制度民主的具体化,体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尤其是村民自治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障;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发展有利于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民主政治理论包括了社会主义民主本质和核心、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在新时期应该通过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式进一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谈到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时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这就科学地指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框架.同时,江泽民同志讲话也指明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途径和要求,是我们在新的发展阶段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4.
农民的政治参与状况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政治文明的进程。河北安新县A村农民政治参与案例表明,在华北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农村公民的政治参与具有主动性组织化程度较低、政治参与程度和水平较低、政治参与非制度化可能性仍存在的特征。健全农民政治参与的对策,应当从加强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社会地位,早日建立农民利益的政治表达组织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不可逆转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人口统计学现象,它还对我们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利用2010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调查数据,对中国老年人的政治参与行为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政治领域老年群体的参与现状与影响.老年人正在通过以投票为主,政治沟通与工作等为辅的多元政治参与行为,主动参与到社会政治活动中.2010年中国老年人的基层选举投票参与率达到57.2%,包括以关注时事和讨论时事为主的政治沟通、参与基层治理的政治工作以及上访、游行等政治抗议在内的其他政治参与行为的参与率达到49.7%,其中政治抗议行为参与率低于3%.Logistic回归统计结果验证了人口、社会、经济及政治心理因素对老年人政治参与的影响,男性、受教育程度高、经常阅读报纸杂志、政治面貌是党员、团员或民主党派、且具有更高外在政治效能感的老年人更有可能参与投票和其他政治参与活动.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正式纳入我国政治制度范畴,适应了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这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17.
张岩 《消费导刊》2009,(18):151-151
近年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传统的农村政治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对农民利益的侵害,导致象越级上访、黑反势力操纵基层选举及群体暴力事件等非制度性政治参与在中国农民中出现了扩大化趋势。农民的非制度性政治参与,一方面表达了农民的利益诉求,刺激了一些政策的出台和体制的转变;另一方面也对国家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造成了损害。造成农民非制度性政治参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农民自身的原因,也包括一些外部因素。本文将重点探讨农民非制度性政治参与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还存在着参与主动性和自觉程度较低、参与的程度和水平较低等一系列问题.在现阶段,促进我国农民有序政治参与,提升农民政治参与的水平,需要从增强农民政治参与的主体意识与能力,加强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着力营造农民政治参与的整体环境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显著标志,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社会公平与和谐的重要尺度。提高公民政治参的积极性,让更多的民众关注政治参与,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文化大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农民政治权益保障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现行理论对农民政治权益概念缺乏科学的界定,这在实践中导致了农民政治权益保障的缺失。由于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利益诉求的差异性、冲突的复杂性以及博弈的多元性,广大农民迫切希望通过政治权益的充分保障来有效表达政治诉求、影响政治决策,以争取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明晰农民政治权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既是有效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