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作为法律规定的用工形式之一,劳务派遣当前越来越受用工单位与劳动者的关注。由于劳务派遣涉及三方主体,存在三重法律关系,比直接用工更加复杂难懂,所以自《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以来,理论界与实务界关于劳务派遣的争论一直没有平息。其中一个广受争议的话题就是,劳务派遣中的"三期"问题,即劳动合同期、劳务派遣期以及试用期。本文将以《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为依托,就劳务派遣中的"三期"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2.
劳务派遣是笔者所在石油企业使用规模发展最快的一种用工形式,虽然《劳动合同法》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部分章节专门针对劳务派遣制定了相关规定,但石油企业在实际使用劳务派遣用工时,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在劳务派遣中涉及的劳务派遣公司(用人单位)、石油企业(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工(劳动者)三方当事人中,石油企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石油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实现用人单位、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3.
王胜利  郭颖 《特区经济》2010,(1):246-248
《劳动合同法》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针对我国目前快速但无序发展的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做出了相应规定,但仍存在缺陷,因此,应从完善立法、规范被派遣劳动者、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及政府的行为方面促进劳务派遣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劳务派遣是指由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由被派遣劳动者向用工单位给付劳务,其报酬由用工单位以劳务费向劳务派遣单位支付并代发的一种用工方式。与传统的劳动法律关系只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两方主体不同,劳务派遣中涉及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如何确认劳务派遣中的雇主以及雇主责任就成为处理劳务派遣纠纷的焦点和难点。我国《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进行了规制,但究竟如何处理劳动派遣中雇主责任的分配机制,仍有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符颖 《中国经贸》2014,(6):107-108
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自2013年7月1日起开始正式施行,新法突出体现了对劳动者利益保护的立法宗旨。在这一背景下,传统双轨制下的国有企业用工模式面临深刻变革,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给劳务派遣用工制度带来了新的法律风险。本文结合石油行业自身特殊性,提出石油企业矿区服务部劳务派遣制用工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胡朝晖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8(9):118-119,132
在用工实践中,劳务派遣受到很多用工单位的青睐,究其主要原因是劳务派遣被很多人认为具有诸如“用工形式灵活方便、用工成本少、劳动争议发生率低”等优点。然而,对于用工单位而言,如果采用劳务派遣形式用工防范措施不到位的话,也可能会引发较多的法律风险。用工单位如何识别和防范劳务派遣中的法律风险是文章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隋燕 《黑河学刊》2010,(3):73-74
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而灵活的用工方式,但是由于其长期缺乏立法的有效规制,劳务派遣制度中侵害派遣劳动者利益的现象比较严重。《劳动合同法》及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对维护派遣劳动者的利益有着积极的作用,规制了许多不合理的劳务派遣行为,但仍然存在不足。应进一步完善劳务派遣制度,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一些疏漏和缺陷,提出完善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几点意见:建立劳务派遣制度严格的资质审查机制;明晰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法律责任;明确劳务派遣的实施范围;规范劳动者同工同酬以及支付报酬的方式;强化政府相关部门对劳务派遣的监管权限.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得到了广泛关注,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也对劳务派遣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劳务派遣在发挥自身诸多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传统用工模式下所不曾遇到的新问题.文章首先阐述劳务派遣的基本概念,然后结合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实际,剖析现状,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最后研究劳务派遣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吴蔚波 《魅力中国》2014,(8):337-337
随着社会劳动关系的趋向复杂化,劳动者们自身权利意识的增强,尤其是劳务派遣的增多,迫切需要法律给予他们公平与保障。劳动合同法的修改,弥补了劳动法关于劳务派遣的模糊规定.明确落实了劳务派遣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细化了劳动报酬分配方法,规范劳务派遣经营,使得劳务派遣在满足用人单位灵活用工需要和解决失业、促进劳动者就业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的用工形式,在我国被派遣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屡见不鲜,虽然在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中对劳务派遣作出了规制,但该法并不是专门针对劳务派遣而进行的立法,许多问题均未涉及,本文试图在分析其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实施现状及其改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利锋  陶剑华 《特区经济》2011,(11):262-26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款,是社会各界争议的焦点。虽然已有着3年多的制度实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仍然非常低下,这对于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影响非常之大。文章通过介绍本文通过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出台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实施情况及其存在问题,结合国外的实践基础上,就完善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提出若干思路,以期通过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实施构建我国和谐劳资关系,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劳动合同法》是一种共享品,弥补了《劳动法》的制度漏洞,它以优化配置资源和增进社会福利为目的,符合李特尔"三重标准",体现了效率与公平分配合作收益的统一。该法促使就业情况反映真实的经济绩效,为守法企业创造了公平竞争环境,为劳务派遣提供了制度规范。一部分人对《劳动合同法》的误解、规避和抵制,不少都是利益作怪。实施中要注意防范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建立信誉档案,发挥工会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过多的劳动纠纷不仅影响和谐社会建设,也妨碍企业的发展。劳动纠纷解决的实质是要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当下企业的着力点应放在遵守《劳动合同法》和增加对劳动关系的投入两个向度上,而这两个向度从不同侧面均指向企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吕军书  范研 《改革与战略》2012,28(4):191-193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非典型就业形式,在我国的使用非常广泛。《劳动合同法》为其做出了相关规定,可是仍存在不少问题。文章从保护被派遣劳动者权利的角度出发,在分析劳务派遣法律关系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雇主责任分配、被派遣劳动者劳动条件保障制度与解雇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6.
刘力  谢郁 《科学决策》2021,(10):40-53
文章以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颁布为契机,基于2005-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库,检验了制度规范引致企业劳动保护增强后对企业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劳动保护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以研发投入衡量的创新投入指标以及以专利数量衡量的创新产出指标均显著增强.进一步分析表明,制度规范带来的劳动保护增强主要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效应以及要素替代效应两个渠道促进了企业创新,并且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同时地区市场化程度以及法治环境水平也是影响劳动保护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劳动合同法》为企业制度建设提供了规范指引,运用法治思维提升企业管理制度化水平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饶惠霞 《特区经济》2012,(7):302-304
本文以《劳动合同法》为依据分析了我国企业在招聘工作中,在招聘信息披露、招聘时扣押证件的留人手段、招聘新员工入职前信息审核、对录用人员试用期规定等方面存在的法律风险。并提出了企业要改进招聘机制,把好员工的"入门"关;要行使与劳动者之间的相互知情权,增加背景调查;招聘劳动者时应尽量做到"先签约,后入门";要保留完整的档案证据,避免解雇试用期员工的风险;要加强对招聘管理人员的劳动合同法培训等规避法律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赵建 《特区经济》2010,(11):254-256
自《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由于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冲突使得毕业生的劳动权益受到很大的损害,其根本原因在于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性质不同、内容有别,导致适用法律的不同。因此,改革就业协议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但如何改革却并没有形成共识。笔者认为改革就业协议,最好的办法就是创造条件使就业协议适用劳动合同法。本文在全面分析就业协议存在的必要性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就业协议适用劳动合同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就业协议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承包法》所确定的法的价值,在法律实践中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立法过程中所体现的法的价值,并不完整,仍然有所缺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土地承包法》所内涵的法的价值也进一步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