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作为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星巴克在咖啡上当然是专业的。然而,星巴克对于咖啡的定义又是极其广泛的。在其理念中,不能让客人只是喝到一杯咖啡,还要喝到公司的服务、消费文化以及员工的细心。以“喝咖啡”衍生出来的一切需求,公司都牢牢抓在手中。因此,星巴克卖咖啡卖出了口碑,卖出了文化,卖出了与其他咖啡不一样的味道,  相似文献   

2.
电影《朝九晚五》(Office Space)中.三个白领员工一到星期一就发闷,需要到小馆子喝咖啡才成。那里的侍者部这样招呼:“又犯‘星期一综合症’了?”而此影片中的另外一句经典台词是:“统计表明,星期五是‘炒人’的最佳时间,最省心。”  相似文献   

3.
摇摇 《经济改革》2010,(2):66-68
一位叫丁肇云的台湾人,写了一本《穿着睡衣赚钱的女人》,书中讲述了她自己当“SOHO一族”赚钱的经历:利用互联网发送美容电子报,又通过网站卖美容保健品,大多时候足不出户,喝着咖啡,穿着睡衣,就能工作赚钱。从此,SOHO一族开始变得时尚而流行。  相似文献   

4.
苏辉 《新经济》2010,(2):56-58
作为操盘手的楚平虽然每天要忙于分析和操盘,但还会忙里偷闲来到蓝色咖啡吧喝上一杯浓浓的咖啡,不知何时开始,喝咖啡成了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5.
逛商场累了,想喝一杯香浓的咖非提神,你只需在咖啡机的触莫屏上投币、按键点击、纸杯落下,一杯热咖啡马上就可以在你手上了.在等待咖啡的同时,可观看机器上方的高清液晶显示屏所播放的一些有你所感兴趣的商业广告及多媒体娱乐信息,完成交易后还可以打印一张常光顾餐厅或影院的优惠券.  相似文献   

6.
星巴克是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也是唯一上市的咖啡公司。它用专业咖啡改变了美国人“牛饮”咖啡的习惯,为人们创造了除家庭和单位之外的第三生活空间。2001年美国《商业周刊》公布了世界最知名的100个品牌,星巴克名列其中。在《财富》周刊公布的“美国最受赞赏的公司”排行榜中,它一举超越麦当劳,夺得餐饮服务业的魁首。2001年4月星巴克在上海淮海中路力宝广场开设了第一家连锁店,之后短短的1年中又开设了美臣店、新天地店等十几家分店,星巴克咖啡连锁店占领上海咖啡市场的风头甚盛。面对一个未知的市场和已经落户上海的竞争对手(如日本真…  相似文献   

7.
赛沃雷 《新经济》2004,(5):114-116
无论你是第几次去巴黎,如果你的游览计划还只是白天看卢浮宫、奥塞、圣母院,晚上逛春天、老佛爷,抽空在香榭丽舍大街喝一杯昂贵的咖啡的话,那你足够老土了.  相似文献   

8.
人们能够喝到越来越便宜的咖啡,这却意味着咖啡种植者相同面积收入的下降,他们只好靠扩大种植面积来稳定自己的收入,咖啡种植面积的扩大却意味着森林和生态的破坏。我们每喝一杯咖啡都意味着助长了对环境的破坏——任何一次对地球新的开发都会给人类带来物质上的享受,却也给人类带来了长久的生态灾难。现在,人们能够喝到越来越便宜的咖啡,这却意味着对森林和生态的破坏,甚至加速物种的灭绝。  相似文献   

9.
人们能够喝到越来越便宜的咖啡,这却意味着咖啡种植者相同面积收入的下降,他们只好靠扩大种植面积来稳定自己的收入,咖啡种植面积的扩大却意味着对森林和生态的破坏。我们每喝一杯咖啡都意味着助长了对环境的破坏—任何一次对地球新的开发都会给人类带来物质上的享受,却也给人类带来了长久的生态灾难。现在,人们能够喝到越来越便宜的咖啡,这却意味着对森林和生态的破坏,甚至加速物种的灭绝。生态专家马加雷特·金纳德说,越来越廉价的咖啡将破坏森林和苏门答腊的珍稀物种。虽然人们在咖啡消费上花费的金钱越来越多,但是落到咖啡种植者口袋里…  相似文献   

10.
一向喜欢喝咖啡的法国人,如今却迷上了喝茶。在那些茶饮爱好者看来,咖啡让人的生活节奏加快,而茶却代表着一种闲适从容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经济》2014,(4):127
正今年春节,我独在异乡为异客,格外思念家人。说到过节,说到家人,就不能不说说他们喝酒的事儿。我家是满人,世代生活在关外,性格粗犷豪爽,家里的男男女女没有不喝酒的。每到过节,大家聚在一起,上至年过七旬的长者,下至7岁的娃娃都会畅饮一番。我9岁那年的元宵节,晚上家宴,说好了吃过饭全家一起去看花灯。大哥喝了白酒意犹未尽,还在继续喝啤酒,我怕耽误了看灯就去催他,大哥和我说,要是着急,就替他喝一杯。结果我喝了一杯他指着剩下的  相似文献   

12.
素食在中国     
当今素食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是一个并不陌生的名词,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亚洲,有百年历史的“素食主义运动”现今已经为很多人所熟知。要说起素食主义者可以开出一长列名单:梭罗、托尔斯泰、萧伯纳、圣雄·甘地,以至于今天的黛安娜王妃、流行歌手迈克尔·杰克逊。 十九世纪的美国作家梭罗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探索精神生活”,不沾烟酒,不吃兽肉,甚至不喝咖啡.不喝牛奶,不吃牛油。梭罗认为,这样可能把他更高级的,诗意的官能保持在最佳状态,他为此尽量减食。1885年终止了打猎、烟酒,井准备放弃农奴和土地的托尔斯泰,遇见了一个名叫弗雷的美国素食主义者,此人50岁仍容光焕发,这是托尔斯泰第  相似文献   

13.
信海光 《商周刊》2013,(22):87-87
因为有这些商品“珠玉”在前,人们才会对星巴克的暴利有了体谅之心,才会把对星巴克的抨击吐槽为“不问民生问咖啡”。近日,因“售价为物料成本的10倍”、“亚太区利润率为欧洲16倍”、“中国市场价格足足比美国的贵了1/3”,洋咖啡品牌星巴克被知名媒体指责为“价格歧视”、“谋取暴利”,“违背了WTO公平贸易原则”,而受到抨击。  相似文献   

14.
马欢 《新经济》2013,(30):25
咖啡种植业关系到哥伦比亚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业项目,全国有30万咖啡种植农以此为生。星巴克能改变哥伦比亚人的咖啡消费习惯吗?哥伦比亚是世界闻名的"咖啡王国",盛产全球最高品质的阿拉比卡(小果)咖啡豆。但令人奇怪的是,哥伦比亚人并不像其他国家的人那样热衷喝咖啡:一名哥伦比亚人平均每年只消费1.5公斤咖啡,与之相比,来自另一"咖啡王国"的巴西人每年平均要消费6公  相似文献   

15.
走在哈佛园,总想起自己曾经呆过的中国校园;经过科学中心大楼,会联想到批评北大的邱成桐(因邱教授的办公室就在这栋楼里);在哈佛燕京图书馆,更是于异国他乡恢复了脑海中所有关于中国的人文记忆……尽管,有时也逼迫自己走“国际路线”,讲英语,喝咖啡,接交“外国友人”,而且表现得也还不错,但总有抹不去的“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感觉。或许正是如此,哈佛的点点滴滴甚或极为稀松平常的事,于我,都有着特别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桥挥 《新经济》2011,(5):88-89
在星巴克,享受的是那一种氛围,而不是它的咖啡真的有多好喝。喜欢边喝边看报纸杂志,但一般是喝完看完就走人,不会去细想报纸杂志上的内容。当然,在星巴克看《华尔街日报》的人不少,但大多数人也只是了解下上面有什么重大新闻,没想过看完后会马上买星巴克的股票而获得巨大收益。  相似文献   

17.
香浓的爱伲     
N:云南普洱不仅以种植茶叶而驰名,更成为普洱茶的代名词.从投资回报率层面来讲,种植茶叶无疑是最稳当的投资,您是怎么想到另辟蹊径,在云南普洱开创咖啡事业的呢? L:事实上,不是我选择了咖啡,是咖啡选择了我.26年前,咖啡在中国的普及率极低,国内喝咖啡的人几乎没有,种咖啡的人就更少.当时,联合国计划开发署有个援助云南农民致富的项目,在云南当地找大学生,需要懂专业,会英语,那时我正好大学毕业,为了生计便考了进去,才有了多年后的爱伲咖啡.  相似文献   

18.
谢丽聃 《商周刊》2016,(6):70-71
踏着海浪,迎着海风,我们沿着海岸觅着咖啡的醇香,走进了本次推介的首家咖啡馆——浪咖啡。作为我们岛城咖啡馆地图的始发站,“浪咖啡”自然有它无与伦比的魅力。有人说,100个叫嚣开咖啡馆的人,最后会有5个人开成一个咖啡馆。5年之后,还有一间咖啡馆还继续开着。“浪咖啡”就是这百分之一。这家咖啡馆是咖啡达人曲老师极力推荐的,曲老师说,他从一个对咖啡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到现在有自己专属咖啡杯和专属咖啡豆的“咖啡达人”,他的启蒙老师就是“浪咖啡”。  相似文献   

19.
王斌 《经济纵横》2007,(12):62-64
小郭和小李在同一家公司上班,他们经常一起聊天。这天,他们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讨论着下一步的职业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06年3月24日的《重庆晨报》刊出一则消息:重庆某歌城的业务经理因过度饮酒导致酒精中毒而身亡。该报道使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国人在社会经济交往中为何如此滥酒不已。饮酒,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但做生意要滥酒,人际交流要饮酒,喝酒成了人们交往中,特别是政治经济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润滑剂”,这一现象可能只在国人这里才可见到。朋友说在美国做百万元的生意通常只需要喝杯咖啡就能成事,而在我们这里必须要喝许多次酒。事实上,喝了酒还不一定成事呢!当然,饮酒的民族并非我中华一国,俄罗斯人也善饮酒,但他们与吾等不同的是,俄罗斯人喝酒多半是自斟自饮,或三朋好友聚会畅饮,图个痛快,并非做生意一定要喝酒才成!但是,我们放眼看去,注意到海外也有做生意要喝酒的。除了台湾地区、香港特区,还有东南亚诸国,谈交易必喝酒,经常还是喝高度烈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