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休制改革逐步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投资领域中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也开始发生变化。这就是:中央投资项目管理权不断下放,地方政府投资管理权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范围由原来的包揽各行各业,到逐步从竞争性产业领域退出,把投资的重点转向基础设施用公用事业等领城。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诸多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存在许多矛盾和不协调的地方,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逐步协调解决。  相似文献   

2.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两会”精神,按照劳动保障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以理顺工资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为重点,继续着力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突出矛盾,加快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的长效机制和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3.
2006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怯速增长,货币信贷居高不下,我国经济过热的风险仍然存在。央行在将近4个月的时间里先后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两次提高利率以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本次货币政策的目的将限干通过抑制信贷过快膨胀来平滑经济增长,其理想效果是防热但不致冷,“稳健”仍会是央行令后货币政策的基调。继续加息不是央行的最优选择,高固定资产投资、高经济增长速度仍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每年岁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各界研判下一年中国经济的“风向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04年12月3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部署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等2005年经济工作的八个重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便代表作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去向。抓住经济发展的去向.是大众投资创富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要在新政策的字堕行问抠出一笔财富来。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风险各种定义的分析,结合房地产项目投资的高风险性,基于技术经济原理和概率统计理论,提出了综合度量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的三指标系统,其中包括描述风险“质”和“量”两类不同性质的度量指标。为了得知项目的总体风险,考虑到投资者的决策具有一定模糊性,使用了模糊控制理论,并对其计算法进行了过程性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与调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民经济的总体形势较好,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加快;经济运行的质量继续提高;对外贸易的增势继续强劲;城乡居民的生活继续得到改善.但是当前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增速很高;在建的项目规模过大;新开工的项目过多;部分行业的投资在去年较快的基础上继续加快;地方投资项目过多,增长速度过快.由此,加剧了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紧张;推动了货币信贷增长的加快;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剧了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的失衡,从而影响了整个经济的良性循环.综合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必然性因素和三个方面的不合理因素.为此,中央提出32字宏观调控的总体要求和实施了6个方面的主要措施.最后作者对近期经济走势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每年岁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各界研判下一年中国经济的“风向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04年12月 3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部署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等2005年经济工作的八个重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便代表作 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去向。抓住经济发展的去向,是大众投资创富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要在新政策的字里行间抠出一笔财富来。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乡治理进入了城乡融合发展新阶段,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了大量城乡融合发展政策,地方政府需提高“中央-地方”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的协调性来解决城乡融合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选取中央各部门和云南省政府的城乡融合发展相关政策文献作为分析对象,从政策部门、目标和措施三个维度构建政策协调分析框架,基于此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找出“中央-地方”城乡融合发展政策协调的关键障碍,并进行跨层次多维度的政策协调分析。据此提出相应增强“中央-地方”城乡融合发展政策协调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保险业的特殊性和本国国情,我国保险资金运营立法应当继续坚持“安全第一、稳健投资”的原则。根据入世后的新形势和保险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应当逐步放宽和完甚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同时,要借鉴国外成熟的相关立法,加强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安全和效益两大目标的协调。  相似文献   

10.
实体经济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能否推动实体经济健康繁荣是衡量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键点。现有研究发现,宽松货币政策不仅促进了企业实体投资,也促进了企业金融资产投资,但究竟更能促进哪类投资还缺乏深入研究和经验证据,不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认为:货币政策宽松带来的资金供给增长有利于企业实体投资和金融资产投资的增加,货币政策趋于宽松是在整体经济持续低迷情况下常用的逆周期调节手段,此时实物资产价格往往处于低估状态,而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往往较大,因而,总体上宽松货币政策更能促进企业的实体投资。但是,由于货币政策本身对企业投资偏好的影响不大,投资不足的企业往往对实体投资保持谨慎,可能更多地利用资金增量进行金融资产配置,而偏好实体投资的过度投资企业则可能继续增加实体投资,进而加剧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以2008年—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联立方程模型的分析发现,货币政策宽松程度提高会产生如下企业投资效应:(1)总体上看,同时促进企业的两类投资且对实体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大;(2)促进投资不足企业的两类投资且对金融资产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大,对过度投资企业的实体投资和金融资产投资分别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3)促进国有企业的实体投资,促进非国有企业的两类投资且对金融资产投资的促进更为显著,对国有企业实体投资的促进作用比对非国有企业实体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大;(4)促进东部地区企业的两类投资且对金融资产投资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促进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实体投资,对中西部地区企业实体投资的促进作用比对东部地区企业实体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大。相比现有文献,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拓展和深化:一是将企业的实体投资和金融资产投资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以拓展货币政策的企业投资效应研究以及企业投资行为研究;二是采用联立方程模型优化关于企业投资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方法,并为货币政策会促使企业“脱实向虚”还是“脱虚向实”提供了经验证据;三是针对不同企业的异质性分析有助于精准有力地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虽然从总体上看宽松货币政策有助于企业“脱虚向实”,但也可能加剧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不利于经济结构的改善和效率的提升。因此,宽松货币政策要慎用。当前,我国依然应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注重对不同微观经济主体进行精准有力的差异化调节,同时要加强预期管理和与其他宏观调控政策的配合,推动企业有效率地“脱虚向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