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本文采用递归效用函数形式,使用可分的相对风险规避系数与跨期替代弹性、主观贴现率三个因素刻画了消费者的偏好结构,而且在消费流的生成过程被假设为AR(1)基础上,运用年度实际人均消费数据,估计了中国经济增长与消除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本文的研究表明:当相对风险规避系数和跨期替代弹性参数取合意数值时,中国经济周期的福利成本比较接近于经济增长的福利收益。  相似文献   

2.
经济波动福利成本研究的早期量化分析认为,经济波动造成的福利成本微不足道,这一结论成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基本观点的一个重要支撑.而在经济波动福利成本研究的后续研究中,这一领域在技术和思想上不断推进,尤其是增长效应、危机效应等新的福利机制不断被挖掘出来,使得我们对经济波动影响社会福利的机制有了更深入了解,也使得早期结论受到相当的质疑.  相似文献   

3.
经济波动减缓经济增速的福利效应研究为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新视角。经济波动不仅直接降低居民福利,还通过减缓经济增速间接降低居民福利。本文基于考虑波动减缓增速的拓展模型,使用1985—2007年省际数据测度经济波动对异质居民的福利影响。研究发现:各省份福利损失完全不同;所有省份福利损失明显大于已有研究结果,是采用基准模型测度结果的12—22倍;人口加权后地区福利损失存在显著差异,沿海福利损失超过内陆。为改善民生,须降低经济波幅,稳定政策应具有地区差异化特征,地方政府应以政策实施者身份介入稳定经济的过程;还需弱化居民消费波幅,重要政策手段包括提高并协调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构建风险控制系统、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速的负面影响引入福利损失模型,构建了量化经济波动对居民福利的间接影响模型,并采用1985-2007年全国以及28个省市区的城乡居民消费数据对异质居民在经济波动过程中承受的间接福利损失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波动通过负面影响经济增速给居民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间接福利损失,忽略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速的联系得到的福利损失估算值存在低估问题;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省级层面,农村居民承受的间接福利损失都倾向于大于城镇居民。因此,为了切实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中国政府应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要重视保持城乡差异化经济的平稳性。  相似文献   

5.
损失规避与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耿  胡海鸥 《经济学》2007,6(4):1239-1254
目前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研究均建立在基于消费的效用函数基础上,而引入收入波动后我们发现:收入波动导致的福利成本才是更为重要的因素。本文定义的偏好具有损失规避的特点,在比较温和的参数设定下,考虑了收入波动后得到的福利成本指标A在1.4%--13.4%之间,比此前各种技术方法得到的A值提高了1—2个数量级。采用中国转型期以来的统计数据,消除短期波动的福利效果等同于将消费的长期增长率再提高约0.25个百分点,这表明如能进一步稳定经济的运行,仍会带来可观的福利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前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研究均建立在基于消费的效用函数基础上,而引入收入波动后我们发现:收入波动导致的福利成本才是更为重要的因素。本文定义的偏好具有损失规避的特点,在比较温和的参数设定下,考虑了收入波动后得到的福利成本指标λ在1.4%—13.4%之间,比此前各种技术方法得到的λ值提高了1—2个数量级。采用中国转型期以来的统计数据,消除短期波动的福利效果等同于将消费的长期增长率再提高约0.25个百分点,这表明如能进一步稳定经济的运行,仍会带来可观的福利提升。  相似文献   

7.
8.
中国经济波动的新轨迹   总被引:68,自引:3,他引:68  
本文对 1 998— 2 0 0 2年中国经济运行所出现的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既稳定又较快增长的新轨迹进行了考察 ,尝试归纳了这五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库所增添的新内容 ,并通过国际比较 ,提出在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中能否走出一条在 8%— 1 0 %的区间平稳运行的新轨迹 ,以及相应地要牢记我国历史上多次经济过热的教训。  相似文献   

9.
卢卡斯(Lucas,2004)声称,对收入分配的关注是经济学中最具诱导性和危害性的倾向之一,因为与改进生产的无限潜力相比,通过分配当前的产出来改进穷人生活水平的潜能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持尽可能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不必关心收入差距问题。文章认为,卢卡斯的论断无法适用于中国的国情,一方面,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并不意味着社会福利水平的最优,较大的收入差距对于社会福利水平具有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只关注经济增长而不顾收入差距的拉大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通过修正的模型和数值模拟发现,对于合理的偏好参数和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收入差距拉大的福利成本并非微不足道。因此,如果政府关心中国经济的增长,那么也应该关心收入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经济理论和实践经验通常认为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的福利成本远高于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因而“保增长”的重要性远高于“防通胀”。本文认为这一判断已经不再适用于我国当前情况,核心原因是当前家庭的财产积累水平较以往有了大幅度提高,通胀将通过财产再分配效应造成严重的社会福利损失。经过计算发现:在各组参数设定下,5%的通胀和经济增速下滑一个百分点所造成的社会总福利成本(对消费的补偿比例)分别平均是18%和59%;通胀福利成本与增长放缓福利成本之比平均为329%,相比之下,在不考虑财产再分配效应的计算方法中,该比例仅为约16%。这说明在中长期“保增长”和“防通胀”都具有重要的社会福利意义,因此宏观调控应该将二者都作为重要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了一个土地对社会福利影响的分析模型,并用天津市的数据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对于土地供应量的控制减少了均衡资本量;(2)严格的土地政策会使单位资本产生的福利量减少;(3)土地政策的适时调整能使经济发展沿着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路径发展。因此,土地政策的制定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并通过适时调整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DI inflows and welfare improvement in North African countries. Using net per capita FDI inflows and 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s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as the principal variables, our analyses confirm the positive and strong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net FDI inflows and welfare improvement in North Africa, although we do fi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countries in the region. This relationship holds even after we control for government size, country indebtedness, macroeconomic instability, infrastructural development, institutional quality, political risk, openness to trade, education and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 Hence, at the aggregate level, FDI contributes to economic growth in North Africa, in turn generating additional revenues for governments and populations in the region through fiscal policies and jobs creation. We also found that FDI received by countries in the region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very few industries (particularly extractive petroleum, services and tourism, construction and utilities); relatively fewer of these investments are directed towards the nonextractive primary industries, which are pro-poor sectors and highly labour intensive, or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with a high potential for spillover effects in the economy. This lack of diversification of FDI received in the region’s economies in part explains the differences observed in the link between FDI and welfare in these countries. It is therefore essential for governments in the region to continue investing in social infrastructures while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ir institutions and their governance; doing so will probably help avoid the type of unrest we have witnessed recently.  相似文献   

14.
我国省域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效率评估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省域经济为对象研究经济增长的环境代价问题。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效率进行评价,然后在时间序列和时间截面上进行对比,分析我国省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成本效率的变化规律,并且通过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环境成本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各省环境成本效率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环境成本效率地区差异明显,并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中度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We analyze an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public educational spending. We show that the balanced budget policy and the policy with a slight deficit yield higher growth than a debt policy where public debt grows at the same rate as GDP, unless the government is a creditor. As concerns welfare, it can be demonstrated that a strong deficit policy yields lower welfare than a balanced budget and a slight deficit policy, unless initial debt ratios are low and the intertemporal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is high. Finally, there may exist an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 between welfare and deficit-financed educational spending.  相似文献   

16.
地表起伏对区域发展成本影响浅析——以贵州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表起伏度,即地表起伏的程度和变化频率。它对区域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带来重大影响。阐述了地表起伏度概念内涵,探讨了地表起伏度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途径,并着重以贵州为例,初步估算了地表起伏对贵州区域发展成本的影响程度:因地表起伏贵州每年将增加公共财政支出约658.78亿元,为相关政府部分的财政预算安排和转移支付提供某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Using the method of Caballero and Lyons (1990,1992), I examined detailed Swedish manufacturing firm-level dataon output and factor inputs from 1979 through 1994. Panel regressionsshow that an increase in aggregate output and inputs appearsto raise individual firms' production beyond private marginalreturns, a result consistent with positive external effects fromaggregate activity. However, while considering potential specificationdifficulties, this analysis shows that a model in which high-frequencyexogenous shifts in technology drive the business cycle statisticallyoutperforms the Caballero-Lyons model. This finding suggeststhat economywide fluctuations in technology are more importantfor movements in firms' productivity than are external economies.  相似文献   

18.
苏素  望玉丽 《技术经济》2009,28(11):71-76
本文采用1995—2007年我国31个省(市)的福利性财政支出数据,应用基尼系数方法测算了我国省(市)间的公共福利差距。通过分解计算基尼系数的地区构成,发现东、中、西部地区间的经济差距是我国福利性财政支出差异的主要表现方面。鉴于此,本文利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计算并比较东、中、西部地区福利性财政支出基尼系数的经济增长效应差异性。结果表明:东、中部地区公共福利基尼系数的经济增长效应正负交替出现,但最终负向且趋于平稳;而西部地区公共福利的经济增长效应则一直是负向且稳定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2001—2016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借助Lee et al.,(2013)分析框架检验了我国大型工业企业和中小型工业企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不同作用。研究表明:(1)大型企业相对于中小型企业更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缓解地区经济波动。这种积极作用存在典型的门槛效应,将因大型企业的规模扩张进一步增强。(2)同时发展不同规模企业有利于地区经济稳定,但是我国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之间发展不协调显著抑制了地区经济进一步增长。(3)在规模上我国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之间存在一个门槛比例,超过这一比例,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经济稳定效应都会得到增强。抓好大型企业发展和搞活企业生态建设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一个命题已被普遍接受.然而,以往文献对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层原因却没有给出很好的解释.文章提出要素流动成本的概念,通过构建基于要素流动成本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经济发展运行机制和模型来研究二者关系.结论指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本质上就是要降低要素流动成本及其变动率,关键手段就是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