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累计升值超过10%,大大降低外贸出口企业的利润,也加大了出口企业的外汇风险,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出口企业如何应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防范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速度不断加快,2005年对美元升值2.6%,2006年对美元升值3.49%,而2007年对美元汇率升值则达到了7%,2008年一季度人民币升值在4.4%。人民币升值备受各方关注,尤其是外贸出口企业,面临竞争力下降、出口利润减少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出口企业应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国家也需要从宏观政策上采取措施,降低汇率变化对产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速度不断加快,2005年对美元升值2.6%,2006年对美元升值3.49%,而2007年对美元汇率升值则达到了7%,2008年一季度人民币升值在4.4%.人民币升值备受各方关注,尤其是外贸出口企业,面临竞争力下降、出口利润减少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出口企业应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国家也需要从宏观政策上采取措施,降低汇率变化对产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加之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风暴的袭击,国际贸易形势日趋恶化,中国企业出口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和压力。浙江省是一个外向型经济发达的省份,多年来外贸出口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长,面对目前较为困难的出口形势,对浙江企业来说,在保出口增长的同时,实现产品升级和贸易结构调整,既是挑战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讨论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影响应该是个老话题了,人民币的升值必然导致出口制造企业的收入减少,这是一个显见的结果。从目前人民币的升值趋势来看,受伤的制造业更需“保护”。  相似文献   

6.
为及时把握我国出口走势,深入了解外贸企业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为政策调整提供客观依据,本次调查于2014年5月进行,回收了分布在20省市546家外贸企业的有效问卷。汇总分析结果显示,今年1-5月外贸出口、企业持有订单情况均比去年调查结果有所改善,出口价格略有上升,但出口利润率下降。预计全年出口形势可能与上年大致相近,维持在较低增长水平上。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贸易摩擦是影响出口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企业建议政府采取措施稳定物价与人民币汇率、加快出口退税和增加对企业融资担保支持。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2000-2007年的中国海关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深入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并同时揭示了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人民币升值显著降低了出口企业的加成率,并且对于出口依赖程度越高的企业,人民币升值对其加成率的负面影响越大;(2)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具有动态效应,且可能存在1年的时滞,它对企业加成率的抑制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递增趋势;(3)人民币汇率对不同特征的出口企业加成率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出口企业加成率的消极影响随着企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而降低,随着企业融资约束的增强而增强;从所有制性质来看,私营出口企业的加成率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冲击较大;在贸易方式方面,加工贸易企业的加成率受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较小.进一步地,文章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人民币升值影响出口企业加成率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通过“价格竞争效应”和“规模效应”降低了出口企业的加成率.文章为资本市场开放条件下的企业行为选择和贸易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对外贸出口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本文从新疆近几年的实际出口贸易发展状况出发,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新疆各种外贸出口方式的影响以及对不同外贸出口行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在欧美市场萧条,倘若人民币一味升值下去,对出口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陆利平是浙江嘉兴一家童车企业负责人,其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市场,谈到今年人民币升值情形,他感慨颇多。  相似文献   

10.
李源 《时代经贸》2008,6(11):115-116
人民币汇率改革最强烈的感知者是外贸企业,它们的利润完全建立在对汇率的把握上,稍有偏差,微薄的中间利润立即付诸东流.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外贸企业无疑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具体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和外贸进口企业的不同影响,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汇率变化是出口企业经常遇到且必须回避的风险,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深入,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人民币升值会造成出口企业预期利润减少,价格竞争力下降,在开拓国际市场中遇到阻力。只有有效的规避汇率风险,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才能使外贸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  相似文献   

12.
李源 《时代经贸》2008,6(7):115-116
人民币汇率改革最强烈的感知者是外贸企业,它们的利润完全建立在对汇率的把握上,稍有偏差,微薄的中间利润立即付诸东流。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外贸企业无疑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具体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和外贸进口企业的不同影响,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从2005年7月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20%,而且这一趋势在短期内难以改变。浙江省信息产业的外贸出口依存度一直保持高位,人民币升值对浙江信息产业产生较大影响,影响信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出口增长,影响综合经营效益,进而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该文针对这一系列影响,提出了不同层面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为浙江省的信息产业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环境下继续健康、良好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汇率变化是出口企业经常遇到且必须回避的风险,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深入,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人民币升值会造成出口企业预期利润减少,价格竞争力下降,在开拓国际市场中遇到阻力.只有有效的规避汇率风险,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才能使外贸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上,人民币升值已经变成一个特别严峻的问题。汇率改革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超过一千亿美元贸易顺差,人民币一直在保持着不断升值的态势。由于不断发展和提升经济实力,中国遭受了内部和外部双重强迫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人民币升值能缓解我国与其他国家紧张的经济关系,有助于我国企业贸易模式的改变。但人民币升值也影响了我国企业的出口,扰乱了整个国际金融市场秩序。剖析人民币汇率现状、引起人民币升值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论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企业的出口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且针对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提出相对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国际贸易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近几年,我国船舶工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然而,因船舶产品具有生产周期长、投资数额大、单价昂贵、回收期长等特征,船舶出口企业面临着更多的风险。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汇率风险加大,船舶出口企业可能会遭受巨大损失,如按照我国目前船舶工业的生产规模与水平计算,人民币升值1%,整个造船行业的利润下降10181亿元;升值2%给造船企业造成的损失是21126亿元。因而,如何规避风险是船舶出口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走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一、人民币升值趋势 由于中国的外贸出口异常强劲,到2007年9月底,我国外贸顺差高达2000亿美元,外汇储备达到14300亿美元,所以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增无减。国家虽然采取了成立中国投资公司,拨外汇储备2000亿美元,购买美国黑石集团股权30亿美元,成立QDII到香港投资800亿美元,购买美国债券到4000多亿美元(中国政府最近减持数百亿美元后达到4000亿美元),以及大幅降低出口退税率,对一部分企业产品实行5%,10%出口征税,对香港等地大多数产品进口实行零关税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8.
关于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际上特别是发达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越来越大。人民币升值给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出口造成困难,导致中国失业问题加剧和金融市场的震荡。但人民币升值也有积极的影响,它有利于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对通货膨胀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此,我们要加快中国出口企业转型,对汇率进行独立自主、循序渐进的调整,采取多种措施防止热钱持续流入,同时注意培养中国企业自主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在升值过程中伴随着贸易顺差增速过快的问题。人民币的升值虽能对进出口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贸易顺差的问题。解决贸易顺差问题的首要前提是要认清人民币升值的消极影响,其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我国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企业造成冲击、影响外商投资积极性、增加企业对外经营合作风险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消除人民币升值的消极影响,有助于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具体需要政府引导企业转变贸易发展方式,合理选择和利用外资,同时,出口企业应结合金融工具与财务手段规避外汇结算风险。  相似文献   

20.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汽车业的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汽车产业的负面影响 1.使汽车出口企业的利润降低。我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国家是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其结算货币主要以美元为主。人民币升值使得国内汽车出口企业的账面收入直接减少了1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