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观点     
《中国税务》2012,(11):4-5
我国长期存在着"投资冲动怪圈"的现象,地方政府希望加速发展,要求增加投资,增加信贷,然后信贷扩张,经济增长率提高,通货膨胀也来临。中央政府不得不采取紧缩措施,减少投资,减少信贷,于是通货膨胀虽被抑制,但地方政府却深感困准,因为财政收入下降,GDP增长率下降,就业压力增大了。中央政府  相似文献   

2.
我国为遏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促进国内经济尽快稳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为配合经济刺激方案的实施,充分发挥金融的现代经济“核心”作用,中央各部门和各地方政府纷纷鼓励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在此背景下,甘肃省各级政府融资平台作用日渐突出,吸引了大景的信贷资金,  相似文献   

3.
“寻租”是经济主体寻求非生产性利润的行为。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探寻了信贷寻租发生的制度原因——我国目前实行的利率控制和信贷配给制度是信贷市场“寻租”形成的根源;产权制度缺乏,国有银行所有者缺位,是信贷市场“寻租”形成的重要原因;信贷制度的执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不完善助长了信贷寻租活动。  相似文献   

4.
怎样用好政府投资,使其发挥应有效用,向来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实际上,为应对此次全球性经济危机,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扩大了政府投资规模,中央政府提出的投资方向和重点是非常明确的,即关注民生、“三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同时,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正是政府投资的真正用途所在。  相似文献   

5.
一、市场化利率需要市场型信贷我国的信货类型与我国的经济类型相伴随,已经历了计划型信贷和计划与市场结合型(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信贷两种形态,目前正在向市场与计划结合型(市场调节为主、计划调节为辅)信贷转变。这后一种信贷类型不仅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而且也是实现贷款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抉择。 1.市场型信贷是实现市场化利率的重要基础。当我国的经济在计划型经济时期。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霍姆斯特朗和泰勒尔的连续投资模型基础上,讨论我国正式信贷市场的制度安排如何影响非正式信贷市场的规模以及政府对待非正式信贷市场的政策选择.本文的基本结论是:我国非正式信贷市场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式制度安排的效率,降低正式市场的进入成本、提高信贷合约的执行力以及推进利率的市场化是缩小非正式信贷市场的根本手段;但同时,由于非正式市场在某些贷款活动中具有比较优势,政府没有必要使之完全正式化.  相似文献   

7.
毛晖  杨文君 《财政监督》2022,(13):15-21
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央政府多次强调,要发挥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扩大社会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提升专项债券资金的使用效益。当前专项债券在使用效益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项目质量有待提升、债券期限与利率有待优化、项目投资进度较慢、信息透明度不高等。为提高专项债资金的使用效益,我国地方政府应进一步优化项目储备,同时完善债券期限利率设计,加快项目投资进度,并强化全过程绩效监管。  相似文献   

8.
解决当前地方政府的债务存量,技术上不存在太多难题。不管什么方案,最后逻辑上都会趋于一致:即用中央政府信用去替代地方政府信用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台了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成为投资主体。面对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加上紧缩的政策调控和房地产降温等,地方融资平台的信贷状况和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  相似文献   

9.
对于地方版的"四万亿"投资热潮,现在市场所担心的是不是2008年中央政府的"四万亿"翻版?会不会给地方融资平台带来更大的隐患?随着中央政府稳增长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出台,地方政府刺激投资计划也陆续出台。面对地方政府巨大的投资计划,国内媒体称之为地方版的"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也就是说,地方政  相似文献   

10.
一、“瓶颈”产业投资不足的问题 我国的经济增长,一直存在着“瓶颈”产业的制约。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的过程中,为求得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必须突破“瓶颈”制约。 所谓“瓶颈”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体系中出现的短线产业。目前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瓶颈”产业主要包括:1.能源工业。我国的经济增长一直伴随着能源供求矛盾。近几年来,能源生产和消费年均增长12%,但仍难以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2.原材料工业。随着我国加工工业的迅速扩张,对原材料的需求具有指数扩张的趋势。近几年来,全  相似文献   

11.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2008年下半年开始,中央银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较好地满足了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增长、国企投资扩张以及商业银行扩大经营的需求,并导致了2009年上半年信贷"井喷式"增长.  相似文献   

12.
各国政府对贷款利率和国债收益率实施了温和的调控措施,努力改善信贷市场环境。然而这可能要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能使贷款利率回到正常水平。很明显信贷市场仍充满了恐慌情绪——一个明显的指标是,银行间借贷利率和政府债券利率出现25年的利差高点。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中央政府有效政策调节下,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平稳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在经济发展背后却是需求市场畸形增长,即投资和对外贸易增长过快,国内消费增长相对滞后。并且在政府多次调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之后,整个畸形增长的需  相似文献   

14.
近一时期以来,围绕地方政府债务解决可谓动作频频,继8月全国人大通过《新预算法》以及《财税改革总体方案》颁布后,由地方债务风险倒闭的“地方债务管理新规”也随之出台,但从现行财政体制框架下看,导致我国政府性债务扩张的制度根源并没有根本消除,如何打破地方政府“刚性兑付”是关键. 新规中一个“亮点”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明确“不兜底”,从目前对地方债务管理的改革思路,以及新一轮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中不难发现,对地方债的管理,仍然还是要采用建立在国家信用基础上的财政工具,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不救助”仍是一大难题.目前,世界53个主要国家中,有37个国家允许地方政府举债.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而言,中国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5.
央行日前突然宣布上调准备金率,旨在抑制信贷扩张和投资反弹。但这种调整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对市场的影响有限。由于企业投资回报率远高于利率,造成企业投资欲望强烈,因此提高利率和放宽汇率波动空间才是抑制信贷和企业投资冲动的长远办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VAR和VEC模型对我国信贷市场利率与经济波动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投资、消费对于信贷市场利率的冲击处于负的脉冲响应,投资的响应更显著。投资、消费对信贷市场利率的影响非常有限。(2)投资波动对产出波动起主要作用;产出对投资波动和消费波动的影响程度有限;(3)信贷市场利率与投资、消费、产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基于这些分析结论,文章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资讯     
经典言论“(农村信用社)要正确处理好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坚持审慎经营,自觉抵制不适当的行政干预,促进地方经济与金融的协调发展。”——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在农村信用社省联社理(董)事长和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结业仪式上的讲话点评:岂止是信用社,包括工农中建等大型商业银行在内,都免不了要受地方政府的干预,尽管程度有所不同。这是个大家都知道,但是却一直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其根源就在于我们的各种管理体制,决定了银行无法避免地方政府的干预。“目前中国经济没有全面过热,但利率水平偏低。从长远看,中国需要更高的实际利率,以提高投资…  相似文献   

18.
金融调控政策及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金融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机理金融政策作为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重要手段,从2003年开始得到较多应用,中央政府从利率工具和信贷工具等方面,采用了调整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控制开发企业和个人的信贷规模等多种手段,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并且调控力度在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国务院提出了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一方面增加财政投入,执行了松财政的政策;另一方面,人民银行调低了存款准备金率、两次调低利率、并取消贷款限额控制,期待出现松的货币供给状况。非常强烈的货币政策工具,却未出现预料的投资热情。各家商业银行一改往日争规模、铺摊子习惯,在贷款的投放上普遍表现审慎,这使长期以来严重依赖信贷规模扩张  相似文献   

20.
宏观调控、所有权结构与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公司金融和商业银行相关理论,厘清了股权结构对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作用机理,重点分析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目标和意图如何通过股权结构作用于信贷行为。选用21家银行2003-2010年间的面板数据,估计得出中央政府控制、民营化程度低、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的银行具有更强的信贷扩张冲动;并利用2009年宏观经济扩张政策外生冲击形成的"自然实验"环境,通过双重差分(Difference-in-Difference)估计策略发现,宏观调控对中央政府控制、民营化程度低、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的银行的信贷行为影响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从政府控制和银行内部治理的视角为信贷扩张的微观机制以及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之后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传导渠道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