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确定审计的重要性水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玉梅 《企业导报》2009,(8):116-116
阐述了怎样从数量上、性质上、经验上来确定审计的重要性水平,说明了在不同的审计阶段怎样确定重要性水平。  相似文献   

2.
何谓重要性?重要性就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或审计结果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如果某项会计信息被错报漏报后,会使会计报表使用者修改其相关经济决策,则该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就是重要的,反之是次要的。这表明重要性水平是基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的需要确定的。  相似文献   

3.
所谓审计重要性,按《审计机关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评价准则》的定义,是指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相关会计信息错弊的严重程度,以及该错弊未被揭露对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实现为审计目标的。  相似文献   

4.
审计署5号令《审计机关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评价准则》将审计重要性定义为: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相关会计信息错弊的重要程度,该错弊未被揭露足以影响信息使用的判断或决策以及审计目标的实现。上述定义中,要求审计人员在判断重要性时,应当考虑三个因素:一是被审计单位面临的特定环境,二是信息的使用对信息的需求,三是审计目标。  相似文献   

5.
审计重要性是指会计报表中信息漏报或错报的严重程度,在特定环境下该程度足以改变或影响用户的判断和决策。由于审计证据是按照报表中的各个项目收集的,因此必须将初步重要性水平分配到报表各项目。我国对如何确定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进行了大量探讨,对如何将初步重要性水平分配到报表各项目的研究却相对较少,甚至出现了不同的人对同一影响因素得出相反结论的现象。由于分配到报表各项目的重要性水平高低直接影响运用到该项目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为此,笔者对重要性水平的分配因素了进行一些探讨,并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对重要性水平进…  相似文献   

6.
刘光斌 《浙江审计》2004,(10):40-41
重要性是现代审计学的一个概念,在审计实务中掌握和运用这一概念,对于降低审计风险、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对于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对同一会计报表的重要性的判断可能存在差异,正确运用重要性概念.对于审计实务工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昭范 《审计月刊》2004,(12):17-17
重要性水平的表现形式是金额额度,这在财务收支审计项目中表现得比较直观,而在投资审计项目中则要通过分析、汇总间接地反映。审计人员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应当从金额和性质两个方面综合评估总体及总体各组成部分错弊的严重程度。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各个阶段,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8.
在抽样审计下,审计人员对未查部分是否含有重要错弊承担一定的风险。而这个风险的大小与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有关。  相似文献   

9.
卫国 《陕西审计》2005,(1):21-22
重要性概念对审计工作有重要影响,它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在审计的准备阶段,审计人员要对重要性进行界定,做出初步判断,并将重要性价值分配于各个项目,以此作为各个项目允许出现差错的最高额度。即审计人员在运用审计程序以检查错报或漏报是所允许的误差范围;在审计的实施阶段,审计人员根据在准备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标准,评价所发现的问题是否重要,以此确定是否要作进一步的审查;在审计的终结阶段,  相似文献   

10.
审计重要性的中心问题是确定重要性水平。由于要考虑的不确定变量太多,确定唯一固定的重要性水平缺乏理论基础。实务中,需要注册会计师基于影响审计重要性的因素进行职业判断,并通过公布重要性水平来缩小不同群体的判断差异。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化,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系统逐步健全,促进了现代审计方法和程序的变革,拓宽了审计领域,扩大了审计职能,为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降低会计报表差错的产生,审计领域的重要性原则应运而生。特别是在进行符合性测试、编制审计计划、评价审计证据和发表审计意见时,确定总的重要性水平成了重要的步骤:  相似文献   

12.
张军 《宁夏审计》2009,(6):26-28
根据《审计机关审计方案准则》[(2000)审计署令第2号]第十三条的规定,“审计组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应当运用重要性和谨慎性原则,在评估审计风险的基础上,围绕审计目标确定审计的范围、内容、步骤和方法”。审计人员如何在实际工作中确定重要性水平和评估审计风险,需要做一些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审计机关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准则》,对审计重要性的定义即:“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相关会计信息错弊的严重程度,该错弊未被揭露足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以及审计目标的实现”;第六条指出“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方案时应确定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水平,以确定审计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相似文献   

14.
15.
一、重要性的含义适用于会计和审计的重要性的共同定义如下:如果了解财务报表中的错报会影响有理性的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则该项错报就是重要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  相似文献   

16.
王磊  张海晓  姜力琳 《价值工程》2009,28(7):158-160
随着审计不断发展,审计重要性逐步引起人们重视。重要性水平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始终,对于科学地制定审计计划、确定抽查的样本规模和提出审计评价意见都有重要影响。如何恰当理解和应用重要性水平对于提高审计效率、防范审计风险至关重要。在审计过程中,能否做到合理地确定审计的重要性水平,直接关系到审计是否能够得以顺利地实施。  相似文献   

17.
浅谈重要性水平在审计实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要性是现代审计理论和实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企业组织结构的日益复杂,很难做到详细审计。同时,审计也受到时间和成本的限制,为了提高审计效率,审计人员广泛运用审计抽样。在审计抽样下,注册会计师若做出抽样决策,不能不涉及重要性问题。审计重要性概念的运用贯穿整个审计过程,在计划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18.
审计重要性水平是现代审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重要性水平的判断贯穿审计过程的始终.恰当的重要性水平判断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提高审计效率、避免审计风险、降低审计成本.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世界各国对于重要性原则的表述虽不尽相同,但对重要性概念的认识却是基本一致的:都认为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1987年10月公布的《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指出:“重要性涉及财务资料误报(包括遗漏)的数量或性质,不论是个别的还是合计的,根据周围的环境,作为这种误报的结果将会对人们依据这些资料做出尽可能合理的判断或决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重要性水平的运用贯穿财务报表审计始终,对审计效果与审计效率都有重大影响.围绕审计重要性水平影响审计质量这一主题,结合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的调节作用,选取2013—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审计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质量显著负相关,审计师运用更严格的重要性水平可以提高审计质量,反之则会降低审计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就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审计重要性水平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结论对审计机构优化审计流程、提高审计质量及监管部门完善相关制度和监管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