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生态产业链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关系到产业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与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针对三种生态产业链系统运营模式分析其稳定性;讨论了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立生态产业链系统的可行性;提出了提高生态产业链稳定性的策略与建议。本研究可对改善东部煤电化基地的生态环境、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新战略下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分析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关联;通过阐述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现状,深入分析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发展的人才需求,提出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战略,确立适合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熊伟  李梅  于丹 《经济研究导刊》2014,(14):118-119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黑龙江省新经济发展模式下煤电化联合发展的全面实施,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将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建设成为以煤电化为主导,相关产业配套协调,煤电资源综合利用,区域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良好发展的战略措施。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而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结合东部煤电化建设发展的特点,才能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提出两种新的培育人才模式,一是让学校与企业结合培育人才,二是让学校与社会接轨联合培育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朱越  张昕 《经济研究导刊》2011,(36):123-124
随着经济发展步入了新的阶段。怎样能更好、更稳、更快地发展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产业成为现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为加快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东部地区实际情况,黑龙江省在牡丹江、佳木斯、鸡西、双鸭山、七台河、鹤岗等东部煤电化基地内的煤炭、电力、煤化工等重点建设项目及进入煤化工产业园区的建设项目。对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产业结构发展中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其发展的基本原则,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 《经济研究导刊》2012,(21):145-146
围绕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黑龙江省实施了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和东部煤电化基地战略,编制实施了哈大齐工业走廊产业布局总体规划和东部煤电化基地发展规划,出台了具体的扶持政策,黑龙江省区域经济结构升级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东煤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黑龙江省东部经济区域具有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城市相对密集、煤电化产业基础良好、农业较为发达、对俄开展合作前景广阔的特点,政府提出了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在新形势下,培养应用型人才以适应黑龙江省东煤电基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张守忠  胡囡  刘辉 《经济师》2011,(3):221-222
水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并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约束因素。探讨了水资源与经济工业发展的一般关系。着眼于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规划,结合基地水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状况,探讨了水资源对煤电化基地建设的制约:供需矛盾突出;项目建设与水资源分布不对称;水资源相对不足,部分区域水资源开发即将进入饱和状态;项目建设分散引致水源供给困难;污水治理不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科学界定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和开发强度、加大水利建设投入、优化煤电化项目布局、提倡节水和加强水污染治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系统动力学研究的是复杂系统的反馈结构,擅长于处理非线性时变的多重反馈问题,比较适合于长期、动态、战略性的研究,是研究区域产业经济协调发展系统的一种重要的定量分析工具.本文采用该方法,建立了青岛市工业经济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模拟仿真,模型由工业经济子系统、区域技术创新子系统和区域经济环境子系统组成,通过模拟仿真进行工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仿真值和真实值误差较小,模型能较好的反映青岛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并选择政府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和投资比例作为控制变量,以工业生产总值和区域GDP为监测变量建立三种发展模式,通过不同发展模式仿真结果的分析和比较,提出青岛市应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和投资比例,实现工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了对东部煤电化基地的建设任务。为促进这一任务的完成,从分析现阶段东部煤电化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入手,找出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经济结构与产业政策方面、金融服务体系方面、生态环境方面、人才短缺方面的制约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关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10.
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特征及机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刘耀彬 《经济地理》2006,26(3):456-462
根据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涵义及规律,在灰色关联技术的支持下,构建了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通过对江苏省的实证分析揭示出该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它们耦合作用的时空特征。研究表明:①江苏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总体上表现在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和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约束作用两个方面,由此遴选出作用于生态环境的8项主要的城市化指标和影响城市化的9项主要的生态环境指标,它们较为全面反映出系统交互作用的机制;②计算显示1990—2003年间江苏省耦合强度的变化呈现出先大后小,再变大的“U”型形状,依据其变化特点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③江苏省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布基本符合南北空间分异的规律,依据其耦合特性,将全省13个行政市划分为4种耦合类型。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二者之间有较复杂的交互作用关系。在全面把握城市化内涵的基础上,引入"PSR"模型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耦合测度模型,对中国30个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值进行量化测度,分析我国2004~2013年各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情况及时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态环境受城市化影响显著,呈现"S"型波动特征,模型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类型为基本协调,处于拮抗阶段向磨合阶段过渡期,我国暂时未实现高水平协调,说明我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二者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加强环保治理投资,促进二者向高水平协调方向演进,充分发挥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良性融合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东部煤电化基地是指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城市相对密集、煤电化产业基础良好、农业较为发达、对俄开展合作前景广阔的东部经济区域,包括牡丹江、佳木斯、鸡西、七台河、双鸭山、鹤岗六市。  相似文献   

13.
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战略为资源型城市的持续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文章结合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对黑龙江省大型煤炭集团公司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丁利春 《经济师》2022,(5):123-125+129
山西省作为我国的煤炭大省,在工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山西耦合协调发展的测度对山西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分析山西省的基本发展情况,简要介绍城市化和城区生态环境的现状,计算不同权重后分别建立不同综合度的评价指标模型、耦合度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文章得到以下结论:社会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是推动山西城市化的主要原因;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但生态环境整体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响应是推动生态环境发展的主要原因。山西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11年间都在拮抗发展,山西城市化过程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生态环境不良则制约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闫晶怡  赵玉颖 《经济师》2012,(6):202-203
煤电化基地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重视和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无论对金融业的发展,还是对煤电化基地的建设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文章分析了双鸭山煤电化基地的金融生态环境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对其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矿物加工专业定向生"3+1"教学模式的实践环节进行了改革,构建了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了实践教学基地;改革了毕业设计等。该项目的实施表明,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建设了一支高素质具有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促进了学科发展。该项改革对其它工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加强环境高水平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战略任务。攀枝花是我国"三线建设"时期崛起的一座工业城市,是我国西部最大的钢铁钒钛基地。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开展攀枝花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三个系统间的耦合协调研究,对于推动攀枝花社会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以攀枝花钢铁产业为例,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剪刀差方法,对攀枝花1999—2017年钢铁产业、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与各系统演化方向及演化速率的差异进行全方位分析。研究表明:攀枝花钢铁产业、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不断加强;三大系统两两间的演化差异增大;区域经济系统演化速率较快,钢铁产业系统演化速率缓慢,生态环境系统发展缓慢且不稳定。  相似文献   

18.
基于PSR模型的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SR模型用于分析环境压力、现状与响应之间的关系。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城市化的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和社会城市化四个方面与产业生态化的产业化水平、生态环境水平、生态环境压力、生态抗逆能力、生态效率五个基本要素及政府、企业、居民等社会主体构成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发展的PSR框架。  相似文献   

19.
以黑龙江省作为研究区域,选取2007—2017年新型城镇化及生态环境相关统计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二者耦合效应中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逐年上升,生态环境综合水平波动上升,二者间的相对发展状态由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逐步转为城镇化发展相对超前。二者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由初期的失调发展,经过渡发展最终转为协调发展。其中新型城镇化指标中的人均GDP,生态环境指标中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及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对区际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系统耦合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系统动力学原理与方法,从区际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系统耦合要素因果关系出发,建立区际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系统要素耦合的SD模型,并应用Vensim PLE对模型进行检验及仿真分析。结果发现,在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加强中介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实力有助于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此外,产业转移技术水平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比较复杂,在创新投入方面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技术转移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