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我国国际收支账户的变动状况,全面展示1982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账户的变动情况,并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账户结构出发,针对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变动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变动源于货物贸易余额的变动,而资本与金融账户的波动源于证券投资余额的波动,外商直接投资余额的稳步变动不是影响资本与金融账户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曹垂龙 《特区经济》2006,(11):74-76
本文通过对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的收益和风险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现阶段其风险大于收益,激进式实现是不可取的,但从长远来讲,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是中国经济和金融进入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应该继续平稳地推进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朱庆 《世界经济研究》2007,11(5):36-39,56
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出现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双顺差的局面,这有别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模式,并且这种特殊国际收支结构成为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理论推演和实证分析认为,中国特殊国际收支结构与人口年龄结构有着密切联系,提出当前我们不能陶醉在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美丽光环之中,要清醒地看到其中的隐忧,并建议采取相应对策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4.
《上海经济》2012,(6):10-11
卢锋教授说,从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历史角度观察,对金融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关系,早在上世纪90年代已大体形成共识.近来围绕资本账户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等金融开放问题争论,折射出近年内外经济环境演变在认知与实践上带来的新挑战. 货币可兑换是指因应国际交易需求可自由地把本国货币兑换成外国货币.依据国际收支账户结构分经常与资本项可兑换.货币可兑换需满足汇率自由化,利率市场化,宏观相对稳健等方面先决或配套条件.个别大国货币在演化过程中承担国际交易的计价、结算、储备等职能,不同程度实现"国际化". 人民币30多年可兑换之路,以1996年底实现经常项可兑换为标志,前期节奏虽有起伏,不过推进逻辑线索比较彰显,在认识上逐步达成共识,总体比较顺利.过去十几年主攻资本项可兑换呈现始料未及特点:如开放思路和突破方向经历较大变化,推进成效不尽如预期,关键内容甚至早年共识都发生较多争议.  相似文献   

5.
所谓的货币可自由兑换一般是指可以自由地将一种货币兑换成其他国际上通用的货币。根据IMF使用的概念,可有三种形式:一是经常账户(项目)的可兑换,未经IMF批准成员国不可对经常性国际交易的支付和转移进行限制或实行歧视性汇兑安排或多重货币做法。二是资本账户(项目)可兑换,即取消对资本流动的外汇限制。三是全面的货币可兑换,指同时实现了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可兑换。  相似文献   

6.
祁彦军 《浙江经济》2002,(16):34-35
资本项目的开放,是一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必然进程,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体现。到1998年,IMF182个成员国中有144个国家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实现了资本项目可兑换。可以说,资本项目放开管制成为金融全球化的重要内容。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资本项目开放是指消除对国际收支资本和金融账户下各项交易的外汇管制,如数量限制、课税及补贴,其实质是资  相似文献   

7.
1982年以来,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1982年到1993年中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从1994年到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结构发生逆转,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保持了长达13年(1998年除外)的持续"双顺差"。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十多年较长时期内持续保持双顺差乃至"三顺差",无论从经济理论还是从国际经验看都属于特殊现象。为此,本文以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不断深入参与国际分工体系的实践为切入点,着重考察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变动的事实表现、特殊属性、发生根源和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在全球经济失衡的环境下我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现象,从双顺差的结构入手,分别分析了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的顺差形成原因,并在深入分析双顺差的规模和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保障、汇率、出口贸易等方面的政策建议,力求在后危机时代促进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调整国际收支不平衡现象。  相似文献   

9.
中国"双顺差"结构的可维持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肖崎 《亚太经济》2006,(3):95-98
本文分析了我国“双顺差”国际收支结构的可维持性,认为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格局在长期内是不可维持的,或者说,即使目前已经维持了十多年,但它的支撑基础是十分脆弱的,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文章还就如何增强我国国际收支可维持性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变迁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982~2004年间中国国际收支一级账户结构、次级账户结构和差额平衡结构的考察发现:中国国际收支结构的发展历程带有明显的政策烙印;“双顺差”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相当的可持续性;正在进行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短期内对国际收支结构难以发挥显著的作用,长期来看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一个货币模型说明在国际资本有相互替代和流动的可能性、国内政策和经济基本面表现良好的条件下,如果外部国际收支账户冲击的规模足够大、持续时间足够长,钉住汇率亦不能够坚持,从而发生货币危机。得到的政策建议是,如果外部冲击来自资本账户,则加强资本管制,有助于钉住平价的维持;如果外部冲击来自经常账户,就要放松资本管制,才有助于维持钉住平价。另外,资产的替代程度与国际流动性对于汇率平价的影响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国际收支账户持续为负时,资产的替代程度的增加,可以延缓储备的耗竭,有利于钉住汇率平价的维持。把资产组合的调整速度和资产的替代性都包括在资本流动性概念中,是有缺陷的假设。  相似文献   

12.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及对货币政策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可以是1年、1个季度或1个月),本国居民与外国居民之间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国际收支账户可以分为三大类:经常账户、资本/金融账户、错误和遗漏账户。从1994年开始,我国的国际收支不  相似文献   

13.
从结构与制度视角解释中国汇率政策和外部经济失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中国和世界经济在贸易和资本流动中的失衡已经众所周知:美国在近25年一直保持与全球其他经济体的经常账户赤字.在2006年,经常账户赤字达8570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5%.美国巨大的赤字主要通过日本、中国和其他石油输出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来支持及获得融资.  相似文献   

14.
资本流入的突然中断与经常账户赤字的有效调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选择93个国家在1977~2007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分析了全球性经常账户失衡的现状。在深入剖析经常账户高赤字的具体融资途径及其经济影响的基础上,本文利用Probit模型对资本流入突然中断对经常账户赤字调节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发现资本流入突然中断能够显著影响经常账户赤字的调节,并对其经济意义进行阐释。最后就此次金融危机后全球经常账户的状态进行预测,指出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不会带来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虽然资本管制有助于一国实现部分国际收支目标,如保持汇率稳定、减少资本流入总量、调整资本流入的期限结构等,但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很多国家还是决定放开资本管制,主要原因是:1.实践证明管制在实现目标方面是无效的;2.管制实行起来烦琐而成本高;3.放松资本流动是有益的。在经常项目可兑换的情况下维持资本管制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实际上,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及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资本管制体系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中国的入世更增加了资本管制的难度。随着外资银行业务对象和范围的扩大及跨国公司在华业务的不断发展,个人…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理论机制分析认为,资本账户开放通过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经常账户波动三个渠道对一国的就业率产生影响。鉴于此,文章使用多门槛面板回归模型,对66个样本国家进行多层嵌套分组并分析了不同类型国家资本账户开放与就业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首先,资本账户开放对就业确实存在门槛效应,且在人均GDP水平、通胀水平和经常账户余额三个门槛变量上都存在显著的双门槛效应;其次,资本账户开放对就业的影响与经常账户余额之间呈现非单调的关系;最后,不同类型国家资本账户开放的就业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为了提高就业率,一些新兴经济体可以适当推进资本项目的开放,对于部分发达国家应当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制,而我国则应在逐步放开资本账户的同时维持经常账户的盈余以及深化金融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理论机制分析认为,资本账户开放通过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经常账户波动三个渠道对一国的就业率产生影响。鉴于此,文章使用多门槛面板回归模型,对66个样本国家进行多层嵌套分组并分析了不同类型国家资本账户开放与就业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首先,资本账户开放对就业确实存在门槛效应,且在人均GDP水平、通胀水平和经常账户余额三个门槛变量上都存在显著的双门槛效应;其次,资本账户开放对就业的影响与经常账户余额之间呈现非单调的关系;最后,不同类型国家资本账户开放的就业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为了提高就业率,一些新兴经济体可以适当推进资本项目的开放,对于部分发达国家应当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制,而我国则应在逐步放开资本账户的同时维持经常账户的盈余以及深化金融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简介中国决策者和许多其它新兴市场国家一样,在是否应当以及如何正确实行灵活的汇率制度和实现资本账户开放方面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中国政府已公开表明把提高汇率灵活性和实行资本账户可兑换作为中期目标,但并未积极响应最近国际社会关于尽早提高汇率灵活性的呼吁。鉴于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这个问题已经成为讨论的中心,即:是否应当维持现行的汇率制度(实际上将人民币与美元挂钩)。中国外汇储备近两年来急速增加,体现了中国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外国直接投资的大量涌入。许多观察家认为这种情况充分说明人民币的估值过低。然而,这…  相似文献   

19.
莫世康 《开放导报》2006,(2):97-101
中国在什幺条件下才可以开放资本账户?如何定量综合评价开放资本账户条件的成熟程度?资本账户开放后,如何防范金融风险?本文在分析中国开放资本账户的必要条件后,提出选择资本账户开放时机的决策控制模型,以及资本账户开放后,防范金融风险的对策模型。  相似文献   

20.
与资本项目相比,FDI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影响更为曲折和复杂。本文在分析了FDI对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影响途径的基础上,采用1983—2010年的年度数据,对FDI与我国经常项目差额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FDI与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差额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对经常项目差额影响显著,是经常项目差额扩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