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很多人担心,美国经济将继续走下坡路,而且,中国经济或许也将受到冲击。 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约占其出口总额的1/5。对美国的出口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最近5年,中国出口总额年均增幅约为30%;出口在中国经济产值所占的比例约为1/3,而中国的年经济总产值已经位居世界第四位。  相似文献   

2.
《海外经济评论》2009,(27):10-13
如果要问“在中国谁是历史上最受推崇的经济学家”,估计100人里有99个都会回答是卡尔·马克思。的确,大部分的中国人都在学校里学习过有关马克思的东西,很多人都对他抱有敬意。但是今天掌管中国经济的领导人最推崇也最能引起他们共鸣的经济学家可能是亚当·斯密才对。主持经济工作的温家宝总理曾经在不同场合提到过,被他奉为案头读物的是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一书。  相似文献   

3.
《环球财经》2009,(9):24-25
数十倍、数百倍、数千倍翻开新中国六十年的发展史,一连串的数字奇迹令人目不暇接。从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来看,在任何一个时代,中国这样持续、高速的增长都是罕见的。 在这些数字背后,亿万人的生活被改变,命运被改写。  相似文献   

4.
【美国之音8月21日】很多分析人士都说,中国迅速增长的经济实力正在改变整个世界的贸易模式。有些人批评中国的贸易和货币政策令人不安,但是也有一些人争辩说,中国的崛起不论是对工业化国家来说还是对世界上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来说,通常都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日前在经理人传媒主办的“中国CEO年会”上说,中国经济正经历V形复苏,不会出现一些人所担心的W形波动。预期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长都能达到8%,其间会有小的波动,2010年,中国经济将稳定正常。  相似文献   

6.
过去的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经济增长下行、外部需求明显收缩、城镇失业人员增多等多方因素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受到了“危机”一词的深刻含义。 在此情况下,2008年末,中国政府及时推出的刺激经济的“暖冬计划”让国人和世界都看到了中国战胜危机的信念。  相似文献   

7.
2008年是中国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楼市和股市在经历了2007年的疯狂和2008年的理性回归甚至是低迷的冰火两重天后.该怎样走?中国的经济政策在日显放缓的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面前该怎样调整?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波到底何时结束?世界经济在经历通胀突破后陷入的通缩,何时能够复苏?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日本《经济学人》4月26】目前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而且以惊人的速度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发展的规模、增长的速度以及对世界的影响等都远远出人意外。对于现代人谁都没有看到过的“中国崛起”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包括日美欧在内的外国自不待言,就连中国本身也缺乏心理准备,甚至感到疑惑——的的确确是“中国冲击”。  相似文献   

9.
1 购房,让我欢喜让我忧 房子,房价,无疑是当前中国热点中的热点,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毫无例外的关注着有关房屋的一点一滴。因此房子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神经,同时也影响若中国经济的情绪。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联合早报》2月3日]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中国俨然已经被很多人视为是有别于美国和西方的发展模式。在一些敏感的人的眼里,中国和美国所代表的两个发展模式已经处于较量之中。尽管整个世界还处于危机之中,各国政府都在想方设法救金融、救经济,但很多人已经在提问中国在未来世界金融秩序重建过程中能够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胡海岩 《中国经贸》2008,(15):54-55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可谓内忧外患。汶川大地震摧毁了数百万人的家园,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直接损失已超过千亿元,此前,波及南方十几个省市的冰雪灾害,对电网、交通设施、农作物及整体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都造成重大影响。而在外部,中国面对的是全球经济放缓、不确定性增加的大背景,由于美国需求减弱,中国出口增长明显放缓,并预计下半年会继续下滑。  相似文献   

12.
所有的美国人都生活在中国崛起的经济势力阴影之下。现在的中国之于美国就相当于19世纪的美国之于欧洲:世界上最大消费和生产的新兴市场,以及生活水平最迅速地提升的地方。中国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地方,公司有机会在全球经济的所有领域占据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英国《金融时报》3月10日】近日在各地的企业行走,人人的眼睛都盯着北京的“两会”。说到经济复苏,业界的声音分两派,一是有戏,一是没戏。我是“有戏派”。我从来以为,那些预言中国会死的人,肯定比中国要死得早,这不是诅咒,是历史的观察而已。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发生的金融海啸,使很多中国人更加深入地审视中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缺陷,开始反思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4万亿巨额投资,虽短期拉动了经济增长,长期可以降低整个社会的运营成本,使大家从中受惠,但国家不可能永远投资修建铁路公路。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在进行重大转型——从投资和出口依赖型,转变为投资、出口、  相似文献   

15.
魏红 《唐山经济》2009,(8):46-46,48
很多人都认为我们中国没有自己的经济学,谈到经济,自二十世纪初这个词到了中国以后我们把它当成洋玩意儿,学“经济”非得在外国留学归来才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2007年是猪年,老人们都说猪年宝宝有福气”。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出生那年的生肖将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而这些难以捉摸的超自然因素已经开始左右经济导向。那些也许连“阴历”的意义都搞不清楚的跨国巨头们,却已经开始捕捉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商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项改革,在10多年前就提出来了,但是到现在还没有完成,它是什么?熟悉中国经济的人都知道,这就是燃油税费改革。为什么要进行这场改革?它为什么如此举步艰难?它会对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她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制约,在新时期延安的经济建设以及城市发展都未能取得长足发展。这都使许多延安人为之心急,同时也激发了延安人民建设新延安的热情。他们在为延安的发展竭尽全力,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延安人民的儿子赵文忠,就是一位杰出奉献者的代表。  相似文献   

19.
吴敬琏 《科学决策》2006,(8):19-19,20
不久前,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长安讲坛上发言时讲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都是当前大家非常关心的热点问题,本刊根据录音整理,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20.
把根留住     
中华文明起源于大河,是长江、黄河两岸肥沃的土地孕育了文明的种子。所以中国以农立国,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化。这是我们民族的根。 长达数千年的古代中国的历史,几经风雨和变故,无论是改朝换代。外族入侵,制度更迭,社会转型。中国都没有改变其农业国的性质。以农为本曾使中国繁荣昌盛,熔铸出兼收并蓄的华夏传统文化。水磨功夫拾掇小块耕地,耐心编织错综如网的水稻梯田,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中国农业,把古代农业文明推向了极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后均有一个模糊的农村背景, 现有社会成员的绝大多数都是农人或农民的后裔。在我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