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编组站是铁路枢纽的核心,其行车作业人员岗位的合理配置是保证编组站运输有序、高效运转的重要因素。为推动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后行车作业岗位配置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在分析应用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后车站到达、解体、编组和出发作业流程的基础上,考虑到编组站站型、列车作业类型、到发均衡性等因素,提出编组站行车作业人员岗位配置优化方案及岗位配置模型,并利用新丰镇、武汉北、兰州北和柳州南站数据进行验算,证明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计算编组站所需配置的值班员数量,为今后应用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编组站行车作业人员岗位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铁路编组站自动化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成都北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为例,指出自动化编组站应具有共享数据平台、调度决策指挥自动化、作业过程控制自动化、信息管理自动化等多项功能,并通过对编组站自动化与驼峰自动化 TMIS 进路联锁控制两种自动化模式的比较,说明在主要岗点设置、人员配备和作业效率等方面,编组站自动化系统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襄樊北、徐州北、郑州北等典型编组站的研究分析,结合新建武汉北编组站的设计实践,提出双向纵列三级式编组站(三级七场)的设计要点,包括枢纽内车流集中作业,站址的选择,贯通正线与编组站的关系,两端疏解区的布置原则,编组站两端环到、环发线的运用,主要解编设备的选择,折角车流的处理,直通车的处理,直通列车增减轴作业,调车场尾部牵出线有效长等问题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以武汉铁路局襄樊北站为例,阐述襄樊北编组站及与其相衔接线路的能力现状,提出提高襄樊北编组站的发车能力,加快襄樊北编组站的车流周转,及提高站点能力的措施,以保障铁路局分界口的畅通.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近年来铁路编组站作业计划自动化编制领域学术成果的分析,提出基于多Agent的编组站作业计划智能化编制方法的基本思想,并结合在丰台西站、郑州北站等路网性编组站现场调研情况,对编制开发的“列车接替计划动态仿真系统”软件,进行了实践效果说明。  相似文献   

6.
折角车流,是指从车站一端到达,经过车站的改编作业后,仍然从车站同一端出发的车流。在成都北编组站这样具有双向系统的编组站,从同一端进出的车流需要从一个系统转到另一个系统才能出发,因此,折角车流在具有双向系统的编组站需要进行重复解体和集结。随着折角车流数量的增长,成都北编组站的技术作业效率也在逐渐降低。因此,分析折角车流对成都北编组站作业效率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根据襄樊铁路枢纽在路网中的重要作用,结合襄樊北编组站能力现状,提出襄樊北编组站的改扩建方案,主要有新建上行系统二级三场、三级三场及中轴线西移三级三场3个方案。通过对3个方案的情况分析和优缺点比较,推荐采用中轴线西移三级三场的改扩建方案。  相似文献   

8.
郑州北编组站体制改革后,吸收了车站周边的9个中间站,车站管辖范围扩大,新组成的郑州北站通过采取整合点线资源、释放运输能力、进一步优化郑州枢纽运输组织方案等措施,对新体制下“大站带小站”的运输组织模式、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武汉北编组站作业人员GPS系统应用前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组站作业人员GPS系统集GPS卫星接收机等技术于一身,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等先进技术对编组站现场作业人员进行监控管理.结合GPS系统在武昌南编组站的使用情况,探讨GPS系统在武汉北编组站的应用前景,并对完善作业人员GPS系统功能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编组站是铁路货运体系运输组织的关键环节,武汉北编组站是在铁路快速发展、运输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提高机车车辆周转效率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一次整体建成的亚洲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编组站.它在总体规划构架、各项设备选型及预留发展、站区环境美化及综合管理生产自动化等方面具有显著特点及技术创新,代表了现代化编组站研究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郑焦城际铁路是郑州城市群城际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郑州铁路枢纽内,利用京广线接轨引入郑州站,能力受到一定限制。基于郑焦城际铁路与京广线共线区间及郑州站的能力利用现状,分析郑焦城际铁路能力制约因素,提出提升郑焦城际铁路能力的普速旅客列车外迁和重新规划建设客站2种方案。分析各方案的枢纽分工和能力适应性,考虑工程投资和运输组织方案等因素,选定新建郑州北客站及客运环线方案,为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及枢纽的合理分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基于工作流的编组站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铁路自动化编组站的作业效率,提出以工作流管理为核心的基于MVC结构的编组站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在系统中建立工作流模型,增强了系统在息和应用集成中的适应性和扩展性,简化作业流程,精干人员业务,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3.
综合交通枢纽与城市交通体系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新建的以铁路为主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已经成为整个城市甚至整个区域的交通换乘中心,因此将综合交通枢纽纳入到整个城市的交通体系之中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对郑州东站等几个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实例的分析,总结了综合交通枢纽交通设计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将综合交通枢纽与城市交通体系进行全面整合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惠州客运北站、广州北站为工程实例,重点对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贯通运营为主的枢纽站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多线引入枢纽站以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为引导,与城市规划和谐共存,实现枢纽站与区间工程统筹协调和综合经济效益发挥,满足车站各类作业需要的综合逐级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为同类项目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高速铁路旅客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服务需求,优化现有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体系,研究影响高速铁路旅客服务评价的个性化因素。通过服务接触理论划分服务环节、情感曲线量化旅客服务评价,得出旅客服务需求差异,在此基础上设计个性化服务评价权重。结合北京南站、郑州东站,西安北站和成都东站的实地调研数据,对高速铁路旅客个性化服务评价权重的设计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考虑乘客的情感曲线进行权重设计能够真实反映旅客个性化服务需求,为优化现有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评价体系提供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6.
客运专线引入郑州枢纽方案与客运站选址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广州和徐州—兰州两条客运专线在郑州枢纽内接入交汇的方案众多且较复杂,在分析枢纽客运系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客运站选址和客运专线引入郑州枢纽的方案进行比选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切实推动秦岭保护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亟需加快完善秦岭生态旅游区综合交通体系构建。在分析秦岭生态旅游区综合交通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按照秦岭旅游区综合交通规划设想,充分发挥秦岭旅游区综合交通的功能定位,提出秦岭综合交通系统线网架构方案,形成“南北两翼,东西组团”的秦岭综合旅游交通格局。从对外交通网络建设、区内干线交通网络建设、观光慢行交通网络建设、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对秦岭生态旅游区综合交通体系架构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8.
肯尼亚内马铁路二期引入基苏木后,将与既有米轨铁路共同形成基苏木铁路枢纽,形成基苏木铁路枢纽内各铁路系统功能分工布局。基于基苏木铁路枢纽构成,结合既有米轨铁路现状、城市功能规划及客货运量分析,提出基苏木铁路枢纽客货分设方案和客货合设方案,经比选推荐采用客货分设方案;同时,提出港区支线接入基苏木北站南侧接轨和北侧接轨方案,经比选推荐采用南侧接轨方案。基苏木铁路枢纽分工布局符合基苏木城市功能和规划,有利于形成基苏木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19.
结合贵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实践,针对山地城市地形地貌复杂、交通设计技术条件高等特点,通过构建基于复杂地形的研究框架,整合区域资源,探讨站房交通枢纽、城市道路交通、地下空间利用三者间的设计难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