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孩子的背篓     
1999年5月。甘肃文县。火辣辣的太阳炽烤着冒烟的山路。中国记协组织的中央十一家报社新闻扶贫困已经在这样的山路上颠簸了十多天了,但没有一个人喊热叫累,因为比起已在这样的山路上走了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山里人,这十几天又算得了什么呢?在狭窄的山路边,时不时碰到一群挎着背篓的人们。他们中有肌肉健壮的年轻人,有驼背弯腰的老者,还有一些稚气未脱的孩子。“今天星期几?”我忍不住问同坐一辆车的中国记协的王春晨,他已在文县挂职县长助理四个多月了。“星期二。”“那这些孩子怎么不去上学,是失学了么?”“没有,他们是利用放…  相似文献   

2.
周照  文宏君 《中国西部》2012,(27):62-69
“凉山‘最美’山村女教师?”听到这个称呼,腼腆的80后女孩马剑霞感觉很诧异,她说:“谢谢大家对我的关心,大家更应该关心的还是山里的孩子们!”全乡有4个校点,每个校点有一个教学班,1名代课教师。总的加起来,马剑霞领导着3名公办和6名代课教师,承担的是大坪子全乡教育的任务。学校已有166名学生了,校长马剑霞“包”了三年级。“学生们没有办法住校,最远的学生上学要走3小时山路。”现在,马校长的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尽快修一所能容纳200人的寄宿学校。  相似文献   

3.
正"校校通"破师生行路难"Smooth Transportation to Schools"to Facilitate Teachers and Students"以前嘛,娃儿上学都是走1小时山路,既不安全,又累人,我们当家长的还是很担心的。"家住周家镇团结村的李子阳告诉记者,不过现在好了,随着玉皇村道的通车,孩子上学放学再也不用走很久的山路了,而且可以乘车直达学校。老师出行难,学生路难走,这是一直困扰着边远学校师生的难题。为改善农村学校道路通行质量,切实解决边远学校师生行路难问题,垫江  相似文献   

4.
轻松职场     
《中国经济快讯》2012,(28):78-78
心情 爸爸和小华一同参观一个摄影展览。一幅名为“上学途中”的照片吸引了他们,拍摄的是一群孩子背着书包嘻嘻哈哈地走着,十分生动。可是小华说:“题目写锚了!”爸爸问:“怎么锚了?”小华说:“应该是‘放学途中’,上学哪有这么开心!”  相似文献   

5.
8月 14日上午 11时 15分,中共通什市委书记左会金,匆匆离开会议室,驱车驶过坑洼不平的 10多里山路,来到冲山镇通庭村。明天要到省里开几天会,秋季开学在即,他想抓住这点时间,到村里看看孩子们上学的事落实得怎么样了。   “左书记来了 !”这个仅有 30多户人家的黎村一下子热闹起来。男女老少相继从低矮的茅草屋里走出来。“书记,我们真想您啊 !” 79岁的黎族琼崖纵队老战士陈文彬,紧紧握着左会金的手,许久舍不得松开。   “快开学了,我来看看孩子上学还有什么困难没有 ?”左会金的话音刚落,陈文彬连连说道“没有,没有啦。…  相似文献   

6.
《重庆与世界》2016,(35):3-3
在“大城市”之外,重庆还有着“大山区、大农村”的特殊市情。正因如此,广大山区群众辛辛苦苦种出的农产品,却走不出去卖不出去。其实,重庆大山区,恰恰是生态农产品的最佳出处,就因为山路难行,农民只能捧着生态这只金饭碗叫穷。  相似文献   

7.
方永乐 《东北之窗》2011,(23):140-140
1975年初秋的一天,村党支部副书记秦大哥走了5里多山路,找到正在生产队果园里劳动的我,高兴地说:“明天你到区里去听课,参加辽宁师范学院政史系开办的函授学习。”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相似文献   

8.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打灯笼”。这首山歌赞的是当年兴国苏区干部的工作作风。几十年过去了,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新形势下,陈美华——一个普通的女共产党员,在南坑村这偏僻的山角落里,为这首蕴藏着无穷乡韵的山歌注入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绿歌     
果业开发,功在当代,利及千秋。走山路,唱山歌,尽心尽力尽职,千方百计,万方千计,也要把这项宏伟工程搞上去,在山上再造一个新“绿都”。  相似文献   

10.
王小兰 《中国西部》2011,(23):32-34
两基攻坚二十年,在这股汹涌的潮流中,大竹县也不甘落后,把控制学生辍学保障学生上学作为实现“两基”工作的重中之重,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提高了“控辍保学”工作水平,想方设法确保每个孩子者陷宦上学读书。  相似文献   

11.
4月中旬,中央电视台报道了山西吕梁地区部分小学因师资短缺,出现“空壳学校”和“娃娃代教”的新闻。一时间,贫困山区孩子的受教育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赴吕梁山区,对数所山区小学进行实地采访,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 黑峪口这里有一流的校舍,但是一名专科生连学生名字还没认全就走了;之后,又有两名代教仅呆了两三天便相继离开…… 记者从兴县县城出发,在曲折盘旋的山路上颠簸了一个多小时。山路一边是绝壁山崖。另一边就是万丈沟壑,一路上记  相似文献   

12.
六月的一个黄昏,北京《时尚旅游》杂志的记者进入了“我的地盘”:以栈桥为起点,往东,不走太平路,直取与其平行的广西路,过了从前的欧人监狱,进入莱阳路,沿锐角分支爬行金口二路;由金口一路拐入金口三路,顺大下坡扑进鱼山路;穿海洋大学而过,出大学路校门,过了马路就是一趟咖啡小店;最后沿着黄县路和龙江路,寻饭馆吃清水海鲜,终结湖南路与广西路,抵达红房子。  相似文献   

13.
再访青木川     
12月9日.宁强县青木川镇。 与半年前(6月9日)到青木川实地采访相比,此次从宁强县城前往青木川的山路难走了许多,除了路面被重车碾压得坑坑洼洼,原本就狭窄的公路.又被沿线一堆堆砖瓦沙石水泥挤成了单行道.110公里的路.记者开车走了近5个小时。  相似文献   

14.
5月20日,笔者驱车60公里,沿着新修公路,来到湖北省崇阳县石城镇最偏远山村——宝林村。 宝林村地处崇阳县与赤壁市交界,山的那边,是赤壁市羊楼洞村。 “以往是弯弯曲曲的山路,既小且窄,村子周围还是山,根本走不出去。”看着直通村子脚下的水泥路,村里的老支书应先晃面露微笑。 应先晃说,他大半辈子在山坳里生活,从未真正走出村子。年轻时他喜欢站在山头吆喝山歌。  相似文献   

15.
《走向世界》2014,(3):82-82
古代建造寺庙的地方,都是上善上水的风水宝地,位于伸宫镇北道沟村的普门寺也是如此。此处三面环山,只有条山路通往山外。开车穿过老村落一条狭长的道路,来到村西部一眼水井处,从此处沿古老的查石台阶往西走50米,便见到最引人注目的两棵古银杏树。两棵树都有600年的树龄,高30米,树围3.61米,枝繁叶茂,树干通直,树皮呈有规则的“龙鳞”状裂纹。  相似文献   

16.
黄鉴古 《中国西部》2013,(27):118-120
9月开学季,大多数孩子已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开始了新的学习旅程,然而却有一部分孩子则选择由父母授课“宅”家上学。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在家上学研究报告(2013)》中显示,中国大陆约有1.8万学生“叛逃”学校,选择在家里学习,孩子的年龄大多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它的产生源于家长对现行教育制度的不满。从早期单一家长教学发展为现在的教育联盟,“在家上学”正在逐步的体系化和规范化。一批由父母授课成长起来的优秀学生证明了在家学习所具备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听惯了峡江涛声,看惯了峡江山水,走惯了峡江山路的三峡人,面对三峡这项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壮举,三峡人在小家与大家之间,毅然做出了历史性的选择:一位西方人士说:“移民问题是一道难解的世界性难题。”李鹏视察三峡后指出:“移民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随着三峡工程2003年下闸蓄水的临近,库区百万大移民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由于三峡工程淹没面积大,搬迁移民人数多,库区的自然条件差,因而部分移民不得不外迁他乡,这也是三峡移民的创举。这些长期栖身在长江两岸的人们…  相似文献   

18.
贵刊2012年第11期“老区呼声”栏目《撤点并校后出现上学难卜文,发表得很及时,文章很有针对性。前一个时期,全国范围内刮起一股撤点并校风,一些地方不从本地实际出发,撤点并校搞“一刀切”。造成许多偏远农村的孩子上学不方便,有的要到离家很远的乡政府所在地,甚至要到县里去上学。有的要住宿,有的要乘坐校车跑很远的路。  相似文献   

19.
车阳 《中国西部》2010,(6):52-55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上学去啦。希望这不是永别,我要活着回家。亲爱的老师校长,我来上学啦。您不能让坏人碰我,我要活着回家。亲爱的叔叔阿姨,我在上学啊。您有不满去上访,我要活着回家。”——郑渊洁  相似文献   

20.
正尽管路难走,但村民们并不愿搬迁阿土勒尔村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一个自然村,处于美姑河大峡谷断坎岩肩斜台地,海拔1400多米。全村72户人家,村民走向外面世界,需要攀爬落差800米的悬崖、越过13级218步藤梯,其中接近村庄的几乎垂直的两条相连的藤梯长度约100米。令人揪心的是,这段让人胆战心惊的山路,也是村里十几名小学生的上学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