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宋则行(1917-2013年)是当代中国杰出的经济学家,在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多个领域均有重要建树,为推进中国经济学发展和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事业做出重要贡献.本文概括介绍了宋则行在促进西方经济学中国化和发展马克思经济学等方面的若干成就,分析评述了其兼容并蓄的科学方法,并探讨了继承中国老一代杰出经济学家优良学术传统,对于促进中国经济学健康发展的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经济学家来说,这两年可谓多事之秋。经济学是当代显学,经济与民生乃国家之根本,经济学家因此一如既往地吸引着社会关注和大众的眼球,这一点没什么改变。但是,中国市场经济转轨中出现的重重问题,由这些问题所带来的矛盾累积进而社会的躁动不安,特别是近几年围绕着经济学家所发生的一系列争议(股市赌场之争、郎顾之争、独董的非议、经济学的道德观之争),以及经济学家与公司企业扯不清的干系,使经济学家的社会形象变得不那么正面。在街谈巷议和言论自由度较高的网络空间,对经济学家的指责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济奇迹,有中国经济学家的贡献。贡献与收入相适应是主流和非主流经济学家都没有分歧的命题。循着这一命题,不少经济学家觉得自己的贡献与收入不相称,言外之意就是经济学家的收入太低。  相似文献   

4.
在2000年《经济学家茶座》初创时期,詹小洪老师在创刊号(第1辑)上发表的《京城十类经济学人》一文曾经在圈内广为流传,影响了很多经济学人和经济学子。詹老师把中国的经济学人分成了决策圈经济学人、议会经济学人、方案经济学人、讲坛经济学人、课题经济学人、绿卡经济学人、公司经济学人、民间经济学人、诸侯经济学人和报章经济学人十大类。史晋川教授发表在《学术月刊》2005年第6期上的《经济学家和经济理论研究》和赵红军博士发表在《经济学家茶座》2008年第2辑(总第34辑)上的《从林毅夫的世行任命看中国经济学家的角色》把中国的经济学人分成了政府(或公众)经济学人、企业(或公司)经济学人和学院(或理论)经济学人三大类。当然,其中一些经济学人可能兼有多重身份(所谓“多栖”)。  相似文献   

5.
刘方棫教授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著名经济学家,我国消费经济学和生产力经济学的主要倡导者和创始人之一,国内消费经济学研究方向惟一的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消费经济学和生产力经济学。刘方棫教授在这些研究领域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先后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优秀著作”奖等奖项。刘方棫教授为人谦和,学术造诣非凡,无愧谦谦君子,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6.
排队购买,这是计划经济时代习以为常的必然现象,匈牙利著名经济学家科尔奈在《短缺经济学》一书中对此进行了透彻的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超长期高增长和供给的旺盛,通货紧缩、推销、过度库存、甩卖等现象成为经济的常态,“旧排队’’现象早已淡出了中国而成为历史的模糊记忆。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崛起和经济学家队伍及其结构的变化 ,一些人提出了“经济学本土化”或“创建中国经济学”的问题。我的理解 ,这一提法必须以促进经济科学的发展和解释、解决中国经济现实问题为出发点 ,要创建的是扎根于中国文化土壤、对解释和解决重大经济现实问题有用、而又具有普遍的科学意义的经济学体系 ,而不应该是为了求得中国经济学家的某种心理平衡 ,也不应该把获得国外的一些经济学奖看得太重 ,视之为衡量是否创建了中国经济学的唯一或重要标准。当然 ,更不能理解为创建一个封闭的、只有中国人才能接受的经济学。我们思…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家》2007,(3):F0003-F0003
由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日本国基础经济科学研究所、《经济学动态》编辑部、江苏省市场经济学会和南师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人的发展经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3月下旬在宁举行。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树成教授,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胡福明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校长李建平教授,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王振中教授等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和专家学者共49人,京都大学经济学部大西店教授等12名日本经济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经济前沿》2009,(9):F0002-F0002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国家“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始有暨南,便有商科。暨南经济学科创办于1918年,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已经享誉海内外,马寅初、王亚南等著名经济学家曾先后执教于暨南。百年沧桑,弦歌不辍。目前,暨南大学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和金融学;  相似文献   

10.
“老龄健康”的经济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俊  龚强  王威 《经济研究》2012,(1):134-150
"老龄健康"问题是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重大议题,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已构成各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学和其他学科参与研究"老龄健康"问题之前,"老龄健康"问题更多地被作为医学概念,但是,随着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决策者和研究者逐渐认识到跨学科研究的价值,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经济学视角对"老龄健康"问题展开新的探索。关于社会经济、行为、环境、遗传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与老龄健康关系的跨学科研究,逐渐成为近20年来这一研究领域的主要内容。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说明经济学家对"老龄健康"相关领域研究的逻辑、方法、内容、贡献和重点,通过对"老龄健康"经济学研究的讨论,希望对中国经济学科研究领域的拓展和老龄化问题的解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千万别把经济学家错当管理学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常把经济和管理、经济学和管理学、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混为一谈,其危害甚大。其实经济并非管理,经济学并非管理学,经济学家并非管理学家。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中国经济学家成为理论界最为活跃的特殊群体,但经济学家同时也经常“挨骂”——受到强烈质疑甚或污言责难,并成为理论界最为受人关注的理论景观。怎样看待各种各样的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学家该不该挨骂?哪些经济学家挨骂应当?哪些经济学家挨骂冤枉?有必要对此解析一下。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经济增长的政治经济学中国青年经济学家联谊会学术会议中国青年经济学家联谊会(Young Economist Society,YES)是由有志于经济学研究的青年经济学人自发组成的联谊会,联谊会的目标是通过不定期的研讨来促进经济学的研究、交流与合作。中国青年经济学家联谊会相继在天津、  相似文献   

14.
贾康 《经济月刊》2013,(9):20-20
中国经济在经受不期而至的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之后,也走到了一个自身“潜在增长率”下台阶而“矛盾凸显”对“黄金发展”瓶颈制约日趋严峻的新阶段。寻求经济增长的可持续,需要对已有的经济学成果有“破”有“立”。首先说“破”。在世界金融危机和中国改革开放的现实生活经验层面考察,对经济学理论迄今已取得的基本成果亟需反思。一是主流经济学认知框架的不对称性。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可说存在着一种共同失误——虽然他们各自强调不同角度,都有很大贡献,但是共同的失误确又不容回避——他们都在理论框架里假设了供给环境,然后主要强调的只是需求端、需求侧的深入分析和在这方面形成的政策主张,都存在着忽视供给端、供给侧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经济前沿》2009,(7):F0002-F0002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国家“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始有暨南,便有商科。暨南经济学科创办于1918年,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已经享誉海内外,马寅初、王亚南等著名经济学家曾先后执教于暨南。百年沧桑,弦歌不辍。目前,暨南大学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和金融学;硕士点覆盖了所有的理论经济与应用经济学科;产业经济研究院、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经济学的"历史的评论"即经济思想史学,分为以"政治经济学家们以怎样的形式自我批判"为主题和以"政治经济学规律最先以怎样的历史路标的形式被揭示出来并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主题两种形式。与马克思关于经济学对象、方法和体系的理解相联系,这两种形式可以概括为叙述的经济思想史和研究的经济思想史。叙述的经济思想史是马克思经济思想史学的基本逻辑,对《资本论》前三卷理论原理阐述到第四卷思想历史阐述序列的形成起着决定性影响。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不能只因袭以《剩余价值理论》为基本式样的叙述的经济思想史,还要建立和拓展以经济思想历史上经济范畴、主要原理和经济规律的形成和发展为主题的研究的经济思想史,注重对经济学形式和流派演进及其比较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写这段话时突然想到很多年前流行的一部书,书名叫《工作着是美丽的》,那是一个火热的年代的流行语,是对投身于国家建设事业的一种赞美。产生的联想是,经济学家未必是美丽的,但研究经济学和经济生活确实是美丽的。经济学不仅有数学模型的美,简单、抽象而深邃;也不乏逻辑的美,如斯密对分工的论述,经典而让人难忘:还有很多未知的美,如李约瑟之谜,让人不禁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学研究目前出现在抛弃“苏联范式”的同时,照搬西方“主流经济学范式”的倾向。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假设条件与我国经济实际存在重大差异,实践也没有证明其是最好的研究范式、对研究我国的经济现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不能照搬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范式”。应该有经济学研究的“中国范式”并剖析经济学研究的“中国范式”构建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新兴古典经济学家寻根问底,能够运用现代数学工具对新古典经济学不能解决的古典经济学核心问题——分工与专业化经济组织问题进行深人研究,建立了一派学说——新兴古典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抛弃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缺陷,与实际接近了许多。因而新兴古典经济学家能够运用其解释新古典经济学不能解释的经济发展问题。但新兴古典经济学也有令人不解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季红 《经济导刊》2006,(11):32-39
2006年,一项颇受全球经济学界首肯的世界经济学家的排名公布,在前1000名经济学家中,华人经济学家屈指可数,其中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名列第202位,他的专业领域为股票、债券、期货和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自从1986年到大洋彼岸的美国去留学,陈志武潜心研习美国的主流金融学,密切关注美国及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变化。 从2001年开始,陈志武把主要精力转向对中国经济的研究,渊博的学识,为他夯实了把脉中国经济的基础,近年来,他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在国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05年陈志武被评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十位经济学家之一。 近期本刊与阳光卫视《经济学家》栏目共同对陈志武教授进行访问对话,陈志武对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以及中国深化体制改革中的问题及转轨路径都进行了精辟分析,本刊分两期进行报道,此篇为第二篇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