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市政污水处理工艺及回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污水治理工作是从工业废水治理开始的,近30年来,我们建造和运行了成千上万座工业废水处理站,这些技术和经验在今后大规模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中是可以借鉴的。国家已把城市给排水列为基本建设领域重点支持的产业,污水的资源化、污水的再生和利用既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又有效地保护了水环境,有利于实现城市水系统的健康、良性循环,从长远来看,这将是有效地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问题的优化途径。如何在满足规定的各种技术条件下,优化污水处理,发展污水再生回用事业并合理利用污泥,是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论述市政污水处理工艺及回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废水排放是破坏水质的主要原因,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我国尤为注重污水的处理再利用,重点建设污水处理站.在城市发展中,给排水也成为了重点开发项目.近年来,市政在污水的处理工艺及回用技术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这种传统的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水环境的保护和利用.要根据不同污水产生的特点,做出相应对策,提高污水的回用,有效的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为民众提供安全饮用水.  相似文献   

3.
王少君 《价值工程》2010,29(27):210-210
随着世界性的水危机逐渐凸显,水环境退化的控制和恢复研究是市政、环境工程领域的前沿课题。为了保护有限的水资源,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全球很多地区都将目光转向污水的再生利用。污水再生利用不仅能有效保护有限的优质淡水资源,还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的污水再生利用现状,着重介绍了几例国内的污水再生技术。  相似文献   

4.
刘丽元 《基建优化》2005,26(1):101-103
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是本地区自然条件所致,如何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保障本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所需的水资源供给,重点在于对已开发和即将开发的天然水源的保护;对城镇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治理和再生利用,提高单位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发挥单位水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根据城镇污水再生利用的途径、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的办法,为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开发第二水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崔小东  王雅茹 《价值工程》2010,29(15):170-170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现有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对水资源的使用率低,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尤其突出。我国社会经济尚不发达,由于污水治理设施不足、运营费用高等原因,许多城市往往将大部分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排入水体,造成水环境的污染。水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笔者认为,研究污水治理技术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了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新概念基础上,将其应用于青岛市崂山区的水资源保护与规划,实现对雨水径流、污水和海水的综合管理,从而有效地解决崂山区面临的水短缺问题。对于雨水的径流采用处理与利用相结合;对于污水采用分散处理就地回用的方式,避免长距离输水和多次提升;海水作为一种水资源代替淡水冲厨以及水产品加工业;通过综合利用可节约大约30%淡水。通过综合考虑径流收集和利用,污水回收和再用以及海水利用,制定了崂山区水资源综合管理的规划,以此有效控制崂山区水污染和减轻水资源短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长期以来大量用水,促使大量污水产生,而我国水资源处于短缺状态,尤其是城市用水。因此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强有力的保护,利用适宜的技术对污水进行有效处理。本文主要对生物滤池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运用及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和水资源分布不均并短缺的形势下,水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严重制约城市的生存和发展,并可能给城市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水资源问题、水环境问题和水灾害问题,是对城市和人民生活影响重大的三个主要问题,必须正确把握和处理。在城市总体规划中,...  相似文献   

9.
利用资本市场完善污水资源化建设的投融资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是对水自然循环过程的人工模拟与强化。城镇供水的80%转化为污水。经收集处理后,其中70%可以再次循环使用。这意味着通过污水回用,可以在现有供水量不变的情况下.使城镇的可用水量增加50%以上,这是一笔巨大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吴超  郭晗 《科技与企业》2014,(3):122-122
城市发展水资源匮乏的困局影响这我国大多数城市,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道必须解决的难题,新时期相关单位提出利用雨水资源的思想,并开始了城市雨水综合利用的探索。本研究根据城市建设的具体工作经验,以水资源为中心,探讨了城市雨水综合利用的指导思想,展开了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技术的深层次讨论,对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技术的实施做出了建议,希望达到协调城市建设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陈虹 《民营科技》2012,(12):266-266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多数城市陈旧的城镇排水系统已经不适应发展要求.排水系统在城市水环境改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城市化日益加快的当下,良好排水系统是水循环中水质与水量的连接点,是良好水循环中质与量的桥梁,建立良好的城市排水系统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问题的优化途径.在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引起大家的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2.
曾玉彬 《价值工程》2013,32(5):321-322
本文展望了我国污水回用的发展方向,概述了污水回用的重大意义,介绍了我国水资源及城市污水回用的现状。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问题已经引起广泛的重视,污水回用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浅谈城市污水处理及水资源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是可以枯竭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淡水资源的短缺是不言而喻的,而城市污水具有量大、集中、水质较为稳定的特点,是一种潜在的水资源,污水经过处理后完全可以重复使用,并实现水在自然界中的良性循环.开辟这种非传统水源,实现污水资源化,对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征稿启事     
水资源是可以枯竭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淡水资源的短缺是不言而喻的,而城市污水具有量大、集中、水质较为稳定的特点,是一种潜在的水资源,污水经过处理后完全可以重复使用,并实现水在自然界中的良性循环。开辟这种非传统水源,实现污水资源化,对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宏斌 《价值工程》2010,29(25):17-17
中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环境污染、用水效率低、用水浪费和管理水平落后是我国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发达国家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已积累一定的经验,值得借鉴和参考。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提出了控制用水总量、优化配置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用水效率、治理水污染、污水资源化、加速体制创新等水资源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越来越高,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再生利用,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本文对污水处理在城市中的重要性进行探究,对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由于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加上水资源浪费、污染以及气候变暖、降水减少等原因,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因此,合理再生利用城市污水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太原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68 m~3,远低于国家人均1 000 m~3的严重缺水界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水资源紧缺的状况还在进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水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本文探讨了深圳市水环境污染的原因,初步提出解决深圳水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主要包括:完善污水管网和集中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开发新型灵活高效的分散式受污染河水处理工艺、强化人们的节水意识、加强中水回用等。结合生态环境建设,实施综合整治措施,实现水的良性循环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深圳水环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是人为赖以生存的基础,目前我国水资源在利用及发展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不仅水资源短缺现象严重,同时水环境不断恶化,对水资源的管理不足,存在利用率低,严重浪费的情况。针对当前水资源存在的问题,需要在水资源开发和管理工作中做好切实有效的措施,从而使水资源的管理和配置得以进一步加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和发展。现对我国水资源所面临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水资源的利用和可持续性发展策略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地球上一切生命都将不存在。随着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人类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水资源的严重短缺,直接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问题。对中国来说,水资源的短缺已严重地威胁着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为此,我们必须提高全民族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意识,搞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工作,更好地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