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为了扶持粮食生产,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一方面在流通环节实施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另一方面相继出台了各项粮食补贴政策。但实际中,农民种粮积极性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在深入湖南郴州市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农村粮食生产的现状和问题,深入分析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最后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应城市种粮大户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安全的关键在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应城是湖北省粮食主产区之一,近年来,在中央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的强农惠农政策拉动下,应城市农民种粮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种粮大户迅速涌现。为了解种粮大户发展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最近,笔者对应城市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3.
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是我国当前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直补政策对农民种粮净收益影响有多大,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作用如何,成为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1.直补政策对提高农民种粮净收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影响不大。而且,对于种植不同作物的农民影响也不一样。其中,稻稻型农户的种粮净收益提高的最多,其次是麦豆型农户,而麦稻型和麦玉型农户的净收益提高的相对较低。2.直补与减免农业税两项政策相比,减免农业税政策对提高农民种粮净收益作用更大。2004年,安徽全省平均每亩直接补贴金额为1…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湖北省远安县为例,研究分析了农业补贴政策对当地农户种粮积极性、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补贴政策对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具有正向激励作用。粮食直补促进农民增收,但对粮食增产和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减少了农户种粮成本;农机具购置补贴显著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率,提高了农户收入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此外,本文还提出了提升农业补贴精准性、稳定农产品价格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粮食直补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8年上半年以来国际粮价高涨,将粮食安全问题很现实地摆在人们面前。生产是粮食安全的根基.当前更为紧迫的是发挥政策效应.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粮食直补的政策效应是使产区农民想种粮.从而为田家粮食安全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但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补贴方式不切实际,在一些粮食主产区直补政策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农民种粮积极性和政府抓粮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  相似文献   

6.
调整粮食购销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财政部农业司陶传友目前,我国在粮食生产、收购和储备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国家对粮食生产的资金投入较少,而粮食收购价格又偏低,与此相反,农产品生产成本却逐年提高,农民收入下降。这种状况,严重地影响了广大农民种粮的...  相似文献   

7.
无论温饱社会还是小康社会,农民种粮积极性始终是保证中国粮食安全的决定性因素。在现今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和种粮机会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激励显得尤为重要和势在必行。建立使农民能够从粮食生产中获得持续增加的、可预期收入的有效机制,是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必然政策选择。本文基于委托代理机制,对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激励机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江西: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为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切实保护农民的种粮利益,国家决定从今年新粮上市起提高2008年生产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为使全省种粮农民及时和全面了解2008年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江西省粮食局要求全省粮食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相似文献   

9.
浅析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以来,国家为了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稳定性和国家粮食社会安全性,连续几年实行了最低收购价粮食(即托市收购)政策,对不同的粮食品种在其收割季节制定了相应的最低收购价格,有效地抑制了粮食市场价格回落,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虽然国家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尽管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农民利益,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情况,现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国粮食保护价政策的效率分析与政策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保护价政策,是通过保证农民的种粮收入,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以达到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给的目的。因此其政策目标主要是两个,即稳定粮食供给能力和稳定农民的收入。然而由于政策本身设计不足、宏观经济形势疲软及政  相似文献   

11.
为了防止农业滑坡,改变粮食生产连续几年徘徊的局面,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1987年国家决定通过合同三挂钩政策,将农民种粮所需的农用生产资料,平价供应农民.从而降低种粮成本,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最近笔者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对该政策本身的利弊,进行了以下剖析思考.一.农民对粮食合同定购三挂钩的态度1.认为粮食合同定购三挂钩,实际上根本就没有挂起来.农民只知自己该交什么品种的粮食,每个品种的交售数量和入库时间,至于每户应得多少化肥、柴油、预购定金,农民一概不知.上交粮食后,该拿到手的挂钩物资,除尿素以外什么也得不到.  相似文献   

12.
农业生产后劲不足主要是粮食生产后劲不足。粮食生产后劲不足的突出表现是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下降。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一)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高层次的消费随之产生 以家庭承包制和调整粮食  相似文献   

13.
粮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户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因此如何降低种粮成本、增加种粮农民收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成为建立粮食安全长效机制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粮食主产区湖北省荆州市260份农户调查问卷,分析农户种粮成本和收益,提出粮食安全长效机制建立的建议:改善粮食生产的资源条件;控制生产资料价格;控制粮食价格;不断完善和优化粮食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14.
1.加大粮食生产流通政策的执法力度。一是加强粮食用地保护,在计划之内用于二三产土地和用于农产品结构调整需要外,禁止将农田用于花卉苗木等非农产品生产环节,禁止土地摞荒。二是各级政府完善托市制度,进入财政扶持,保障农民余粮全年都能够享受托市收购,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三是建议各级粮食协会向中央反映,提高粮食进口关税,保障种粮农民积极性,提高土地复种率,提高粮食自给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主销区粮食补贴政策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01年东南沿海地区粮食销区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以后,销区农民农产品生产、销售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加上当时的政策导向,鼓励销区少生产粮食,导致主销区种粮面积锐减,粮食大幅减产,自给率降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粮食缺口加大,对外依存度加大,粮食安全的市场风险进一步加大。为了提高主销区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保持一定的粮食自给率,稳定本地区的粮食产量,主销区各省自2004年相继实行了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直补政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改进。粮食补贴政策的效应分析(一)有效地增加了本地区的粮食供给市场化条件下,保…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生产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每斤降低0.03元,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每斤降低0.1~0.2元,这是近年来粮食收购价格下调幅度最大的一次。自2004年开始实施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多年的实践证明,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稳定和促进粮食生产,保护农民种粮利益、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障  相似文献   

17.
粮食问题是关乎农民增收、社会稳定、国家安危的大事。长期以来,由于种粮投入大、风险多、效益低,而农民无抵押物,种粮大户融资难已成为各地影响和困扰粮食生产的突出问题。近年来,浙江衢州市在全省率先探索“粮食订单质押贷款”的融资方式,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和促进粮食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探索及成效“粮食订单质押贷款”这一创新举措始于常山县。2009年,该县在推进粮食生产过程中,针对种粮大户呼声强烈的种粮缺资金、贷款担保难等问题,出台了浙江省首个《种粮大户粮食订单质押融资管理实施办法》。《办法》规定,种粮面积在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和粮食专业合作社,可以种粮直补资金、奖励资金和粮食收购订单,  相似文献   

18.
在农用生产资料阶格大幅度上涨,农民种粮收益显著下降的情况下,为了调动农民种粮、卖粮的积极性,今年全国实行合同定购粮食与供应平价化肥、柴油及预购定金挂钩的“三挂钩”政策。四川在执行“三挂钩”政策吋制定的标准是:定购粮食100公斤,平价供应标准氮肥10公斤,柴油3公斤,预付粮食价款20%。上述政策如能按标准及时兑现到粮农手中,无疑将会使农民得到一定的实惠,有利于调动粮农种粮,卖粮的积极性。但在执行时却出现不少问题,以致落实困难,基层干部、农民以及粮食、农资经营部门意见很大,效果很不理想。首先,“三挂钩”政策打乱了农用物资按生产需要进行分  相似文献   

19.
如何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使物尽其用、地尽其力,关键是要让农民得到实惠。从生产渠道让农民得到实惠耕地利用率不高、农业基础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科学技术水平低、后劲不足、产量低等不利因素,也是我国粮食生产的潜力所在。因此,必须挖掘潜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首先,要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政策。其次,千方百计增加农业和粮食生产投入。要在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基础性设施投入方面予以倾斜,以扩大保灌面积,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复种指数,以保面积达到保产量。  相似文献   

20.
阆中县1985年粮食总产量比上年略有减少,其原因除自然灾害和调整产业结构减少了一些粮田外,主要是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下降.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一是生产粮食投资增大,成本高,收入少,农民认为种粮不如务工经商办企业的效益高.二是一些地方生产条件还较差,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