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英语语言中,不定式可修饰所有的与结果动词和使役动词连用的宾语,句子中该不定式用作宾语的定语。在教学实践中,这一语法规则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英语的部分难点。  相似文献   

2.
谢朗 《时代经贸》2012,(10):40-41
虚拟语气是一个难以掌握的语法难题。虚拟语气常用来表示一种不能成为现实、不真实的情况。它的难点主要体现在谓语动词的变化上。如果掌握了虚拟语气在不同时问段里谓语动词的变化形式,就基本掌握了虚拟语气的用法。  相似文献   

3.
刘伟 《经济研究导刊》2009,(23):211-212
复合动词本身从结构、意义和用法上都极具复杂性。日汉语序的不同对日汉复合动词的构成有制约作用,复合动词构成要素问形成的语义类型也不尽相同。日语复合动词的语义关系不仅与词汇性有关,还受到语法功能的影响,而汉语复合动词可以说只是语素间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从语言结构的认知—功能视角,以语言的"形式与意义匹配"和"形式与功能匹配"理论,从参与者和谓语动词的不同功能论述SVO基本句型能描述无穷无尽的语言事件和事件的功能类型,有助于语言的理解、翻译和写作。  相似文献   

5.
张晶 《经济研究导刊》2009,(24):248-249
对于教师来说,韩国语的语法教学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涉及到各种语尾、助词以及搭配使用问题。"惯用型"是对语法知识的一项综合应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的地方。因此,以"惯用型"的教学难点为突破口,从而解决语法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虚拟语气是一个难以掌握的话法难题.虚拟语气常用来表示一种不能成为现实、不真实的情况.它的难点主要体现在谓语动词的变化上.如果掌握了虚拟语气在不同时间段里谓语动词的变化形式,就基本掌握了虚拟语气的用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性质形容词性、数、格的变化,比较级、最高级变化,短尾形式变化。以常用动词为例,把表达时间概念的动词各种变化形式进行研究,把有形容词和动词使用意义的形动词的基本变化形式分析清楚,使俄语语法融会贯通,由浅入深,推动俄语教学改革向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西游记》为语料,我们重点研究了《西游记》中方言词介词"撩"的演变,重点分析动词虚化为介词的语法化问题,以期对《西游记》中方言词介词"撩"的语法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通过研究进一步证明,动词到方所介词的语法化演变都是在连动式结构中发生的,介词的初始义多具有空间义,动词的介词化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动词虚化为方位介词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蒋兰惠 《铜陵学院学报》2011,10(3):96-97,127
英语语法系统不会停留在一种状态不变,其中动词的变化意义最为重大。通过对特殊动词have的语法化过程进行实证研究,可以说明have的语法化终端形式是成为语法标记,这反映了语法化的一般规律;对比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中的have使用区别,可以说明词汇演变过程中的语义选择的需要及语言的不确定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虚拟语气是英语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也是英语学习的难点,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应该加强对虚拟语气的深入理解与探求。学习虚拟语气关键在于掌握动词,而动词是否含有虚拟语气语法范畴历来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虚拟语气的用法也是许多学生最为头疼的一个重点语法知识,为了解决这些困惑,深入探讨虚拟语气的实质,为英语语法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首先回顾英语动词被动语态的相关研究;然后从认知的角度基于原形范畴理论,借鉴语法符号隐喻,对被动语态的语言实例做具体分析,探求被动语态的原型及其语义特征。英语动词被动语态的原型式为其标记式"be+V-ed",其实质为施动性,原型语义为被动意义,且随着认知的发展,被动语义呈多样性和层次性:显性被动意义(真被动)、隐性被动意义(次被动)和隐性主动意义(假被动)。  相似文献   

12.
英语非限定动词-ing形式的用法非常复杂,国内外语法学家对它的名称、特征和用法等方面的阐述也不尽相同。文章从语法范畴中语法形式、语法意义等方面对英语动名词和现在分词形式进行比较分析,论证了传统V-ing形式划分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状语"更"与情态补语共现,状语"更"的语义指向上存在差异,有的指向情态补语,有的指向述语。状语"更"与情态补语共现受隔指凸现焦点、语法匹配因素、功能匹配因素、语义匹配因素四种条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在这个男权社会中,男性话语是主导,而女性话语权一直被压抑着。女人只能以男人的声音说话,或是干脆处于“失声”状态。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对欧茨的代表作《他们》中的莫琳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生活在男权淫威之下的女性寻求自我声音,获取自我身份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5.
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得益于楚族迁居江汉平原后对苗蛮土著文化的吸收和融合。潜入历史深处的“三苗”文化的遗存,“山地文化”所铸造的“南蛮特性”,以及蛮夷土著崇尚巫教的生态文化环境等,都对楚文化特质的形成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屈原对南方土著巫鬼文化的吸收和改造,更是一种自觉而明确的“寻根”意识。  相似文献   

16.
现有治理理论多聚焦在正式的机构制度上,在国家与社会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框架中,把正式制度等同于国家,区别于社会。然而,最近的档案研究表明,中国地方行政实践广泛地使用了半正式的行政方法,依赖由社区自身提名的准官员来进行县级以下的治理。与正式部门的官僚不同,这些准官员任职不带薪酬,在工作中也极少产生正式文书。一旦被县令批准任命,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自行其是;县衙门只在发生控诉或纠纷的时候才会介入。这种行政实践诞生于一个高度集权却又试图尽可能保持简约的中央政府,在伴随人口增长而扩张统治的需要下,所作出的适应。这个来自中华帝国的简约治理遗产,有一定部分持续存在于民国时期、毛泽东时期和现今的改革时代。我们或许可以把它看作为中国政治的“传统”、“前现代”和“近现代”中特别执着的特性。它很可能会在塑造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现代性中扮演一定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在2004年新大纲强调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受到四六级考试新导向的影响,语法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语法能力普遍不强带来了种种问题。传统的语法教学有弊端。在新形势下,大学英语语法教学要在教什么和如何教这两个方面寻找新的出路。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编制语法口诀来解决这两个问题,提出了一些来自教学实践的语法新口诀,并初步分析总结了口诀教学的效果。实践证明口诀教学是可行有效的教学策略,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地区特定的社会现状决定了西方消费理论很难找到能够完全解释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中国解"。由于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并不平滑,而是具有明显的"短视性""阶段性"和"谨慎性"特征,这些特征的共同作用致使农村居民的消费路径呈现出"锯齿状"。这一消费路径可以更好地解释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为进一步制定行之有效的启动农村市场的政策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宪政"是民主与法制的完美结合。"82宪法"突出了"政治模式归依生活秩序"与"制度理性软化阶级专政"两项特征。前者强调权利实现,后者意味权力限制。它们分别在"公民权利的具体化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和"党政分开与依法执政行政"方面得以落实。这些在当时蕴含着新意而于当下成为了中国宪政的趋势和重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