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与改革,在此背景下,“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程当中是思政课程教改的重要任务。而在思政系列课程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其中专门进行历史教育的课程,是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主战场。将“四史”学习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二者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上契合度很高,具有很大的融合可行性。“四史”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在融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基于上述分析,为了更好地促进“四史”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从多层面进行分析,探讨融入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干课程之一。提升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从教师形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师教学风格等多个方面加以着力,形成合力,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在中国部分学科教学中已经逐步得到运用。用这一教学理论来指导《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中心地位的确立,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可以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有所帮助,最终使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四个选择”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一门具有政治理论课和历史课双重性质的课程。因此教师必须怀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来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弊端,采用“专题式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模式”和“开放式教学模式”三种教学模式之间相辅相成,互相强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协同发挥,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相似文献   

5.
近四年来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方法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实效性,必须切实推进教学方法改革。自2007年春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全国普遍开设四年来,为增强课程吸引力和感染力,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学方法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教学模式的创新、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以及考试改革的创新。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6.
加强教学模式改革是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育人功效的必要手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模式改革需要从四个方面来着手,即必须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必须构建精彩的教学内容、必须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必须实施全面的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7.
互动教学已成为现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教学方式。思政课程实施互动教学非常有利于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与综合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利于面对近年来的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有效的辩驳和纠正。思政课程互动教学法的运用,需要营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调整对于学生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实践教学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得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目前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实践教学由于思想重视不够、教学思路不清、保障机制不完善、教师实践教学经验欠缺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缺乏实效性。因此可以通过加强重视、理顺教学思路、完善保障机制、提升教师实践教学素养等途径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任课教师要注重教学艺术,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做到精心备课、认真设计教学蓝图;做到用心授课,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强课程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5,(1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开设的一门课。面对课程学时少、内容多、时间跨度大等问题,为实现其在教学目的上的统一,探索并实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有效途径,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文章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使教师顺利完成从有效教学到优质教学的飞跃,使学生在课堂这个教学主阵地收益广博,体验深刻。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史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约110年的中国历史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科的研究对象,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探索的过程。回顾这段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对于加快改革开放、引导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慧玲 《经济师》2008,(12):131-13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等院校本科学生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目前影响本门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是两种误读:一是学生对课程的误读,二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误读。文章指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必须突破误读,形成良性沟通,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3.
王强 《经济师》2011,(8):119-1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它既具有历史课程的实证性特征,又具有思政理论课程的意识形态色彩。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真正走进学生头脑,成为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研究型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听讲的模式,鼓励学生参与研究型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也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将冀鲁豫边区红色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设计有利于突出教学的政治立场,加强教学的知识拓展,增强教学的启发引导。冀鲁豫边区红色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包括:把握课程性质,设计具体章节教学目标;分析资源优势,设计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突出教学重点,设计典型案例和教学专题;结合实践教学,设计课内外、校内外实践环节等。而加强对冀鲁豫边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把握,加强冀鲁豫边区红色文化资源的集体攻关和加强新媒体、新技术的使用等措施对于保障教学设计效果具有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案例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应该探求不同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法则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只要遵循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原则,认真选择合适的案例,精心准备和组织案例教学的每个环节,同时还要注意使用案例教学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这一教学方法当能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具有鲜明的理论性,与此同时,它在学科内容上又以“历史内容”为主,历史性也比较突出.为了提高其教学实效性,在教学方法上探究其历史性和理论性的有效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波怡 《时代经贸》2012,(18):60-60,6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具有鲜明的理论性,与此同时,它在学科内容上又以“历史内容”为主,历史性也比较突出。为了提高其教学实效性,在教学方法上探究其历史性和理论性的有效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启明 《经济研究导刊》2010,(29):245-246,264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纠正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适应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进一步提高的要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确定探究问题、创设问题情景、指导学生探究等方面都有一些值得注意之处。  相似文献   

19.
如何真正做到历史、逻辑、思想教育的统一,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难点所在.要突破难点,任课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努力做到知识性、思想性、学术性的统一.其中,融知识性、思想性、学术性为一体,是上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必备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融知识性、思想性、学术性为一体是关键;历史知识、思想性、学术性三者是"一体两翼"的关系.针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教学与科研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等三个方面加强和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玉敏 《大陆桥视野》2016,(14):305-305
传统的科学教育普遍存在脱离幼儿实际、强调实施教学计划、纸上谈兵等问题,使幼儿的亲身体验、参与热情、探索欲望大打折扣。本文介绍了用倾听、观察、支持、引导等新手段,尝试让科学教育生活化、社会化、活力化、持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