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我国滑雪旅游若干问题的研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韩杰  韩丁 《经济地理》2001,21(4):500-503
在我国滑雪旅游渐成热潮,对于拉动内需,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有关滑雪旅游方面的研究工作及其成果却相当贫乏。本文就我国滑雪运动的历程,自然地理条件,滑雪场建设,客源市场状况等进行研讨,旨在促进我国滑雪旅游业稳步,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运用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以竞争优势理论方法分析哈尔滨市滑雪旅游产业的现状,以求把哈尔滨省滑雪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快速转化为经济优势,切实提高本市滑雪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最终形成哈尔滨市滑雪旅游产业国内与国际的优势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我国区域旅游竞争力分布格局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徐淑梅  杨铭铎 《经济地理》2008,28(5):876-881
文章应用区域旅游竞争力数字化评价体系,采用近年来国家和地区实际统计数据,提出我国区域旅游竞争力分布格局,并给出了合理性说明.结果表明:我国31个省(市)区域旅游竞争力差距显著,等级明显,分布格局清晰;全国可分为五个集团、三大层次,各集团和层次旅游竞争力水平明显呈梯型分布;三大层次中各层次所包含的省(市)数目与在全国竞争力中所占的份量明显不成比例,第一层次优势明显突出;中间层次为旅游经济发展中地区.成员庞大但落后较为明显,是决定我国旅游竞争力整体发展水平的关键,也是今后应重点剖析和研究的对栽象.  相似文献   

4.
旅游联盟越来越受到业界和理论界关注,已经成为旅游发展热门话题和研究热点之一。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梳理与回顾,详细研究了国内外研究者对旅游联盟动机、伙伴选择、联盟稳定性、绩效和主要旅游联盟领域等内容,阐述了目前我国旅游联盟理论有待加深、研究内容尚待深入和研究方法单一化等问题;提出了以特定区域旅游行业为研究对象,对其联盟进行深入分析,构建旅游行业联盟理论模型和进行实证研究,探索旅游联盟基本规律,以期为特定区域和我国区域旅游提供有益建议,促进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空间分析的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ESDA全局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我国2007年省域旅游经济数据,对我国省域旅游经济总体和局域空间差异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1)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中分布,较大的空间正相关特性表明了我国省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存在;(2)我国省域旅游经济的空间关联模式可分为扩散效应区(H-H)、极化效应区(H-L)、过渡区(L-H)和低速增长区(L-L)四种类型;(3)我国旅游经济和旅游资源禀赋呈正相关关系,但旅游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旅游资源禀赋。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应用区位商方法对我国旅游产业区域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市场占有率作为辅助衡量指标与区位商共同作用判断我国各省市旅游产业区域比较优势和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我国旅游产业区域比较优势与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区位商方法对我国旅游产业区域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市场占有率作为辅助衡量指标与区位商共同作用判断我国各省市旅游产业区域比较优势和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特征、空间差异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任旺兵  申玉铭 《经济地理》2004,24(1):100-1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国际旅游稳中有升,国内旅游持续增长,旅游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十分突出。文章对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旅游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在综合考虑多维要素对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协同作用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铁路设施、高速公路设施、一级公路设施、二级公路设施、内河航道设施、民航航线对区域旅游经发展影响的空间计量模型,分别从全域和局域角度,对其进行了空间计量回归。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2)全域范围内,铁路设施对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显著,二级公路、民航航线、一级公路、高速公路、内河航道设施均对我国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作用系数依次为0.7010、0.4992、0.4532、0.0695、0.0212;(3)局域范围内,对于铁路设施,仅西藏和青海的作用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余五种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作用表现出了显著的空间变异性: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对除内河航道以外的各种交通基础设施的反应均比较敏感;东北地区的一级公路对其旅游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长三角地区的民航航线条数对其旅游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强,一级公路和内河航道设施的促进作用为中等水平;除北京市的高速公路设施对其旅游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处于中等水平外,京津冀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对各种交通基础设施的反应均较弱;对华中地区而言,除一级公路设施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弱外,其余各种交通基础设施的促进作用基本处于中等水平。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不同区域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马雯雯  孙昌龙 《经济师》2014,(12):234-235
以南疆铁路沿线地区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区域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结合旅游业优劣势分析,对南疆旅游业发展进行了定位,并提出以"一线贯穿全境,两座核心旅游城市首尾呼应,四片旅游区域相互衔接,提炼四大文化主题精髓,依托六个旅游城市,突出十大旅游精品景区特色"的整体旅游布局。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与辽宁乡村旅游品牌化战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伴随着乡村旅游的深层开发,品牌建设迫在眉睫。文章从乡村旅游、品牌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互关系入手,针对辽宁乡村旅游品牌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辽宁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定位、品牌化建设及品牌推广等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2.
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旅游地难以回避的巨大挑战,也是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旅游发展涉及相互博弈的旅游者、政府机构、社区居民、投资者以及规划者等多元利益主体。在对旅游研究现状和不足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环境三大系统的内在联系以及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间的相互关系,论述了多元利益主体伙伴关系构建在旅游可持续发展实践和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呼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导向需要从传统的资源环境文化旅游利益客体和单一社区利益主体转向不同背景条件下多元旅游利益主体伙伴关系构建的障碍、机制和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3.
西北五省区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动态演化结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宇  杨永春  史婧 《经济地理》2011,(9):1558-1565
西北区入境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增长趋势明显,但入境旅游时间和空间结构不太合理,波动较大,应合理进行空间布局及旅游消费结构优化。文章运用旅游客源市场评价指标体系,从时间、空间、消费结构方面,深入分析了大量相关数据,运用EXCEL软件统计分析、文献分析等方法,定量计算分析了1999—2009年11年间西北区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地理空间结构、亲景度和竞争态的时空演替特征、包括西北区目的地竞争态动态演化模式,"亲景度-市场竞争态矩阵模型"。11年间西北区主要入境旅游市场亲景度差异显著且年度变化不大,但竞争态却呈现上下波动态势,探讨了亲景度和竞争态市场不显著的相关性。建议通过合理定位国际客源市场,为西北区旅游开发提供基础资料、规划与决策依据,提出开拓西北区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14.
徐国飞 《时代经贸》2006,4(12):88-88,90
本文在阐述了城市旅游品牌的涵义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创立城市品牌的重要性及意义,并指出创立城市品牌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市郊乡村旅游是旅游业发展中的一种新型模式。乌鲁木齐市郊旅游的发展一方面拓展了乌鲁木齐市旅游发展的空间,同时也推动了市郊农村经济的发展。乌鲁木齐市郊旅游的发展必须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在加强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提高经营理念、加强规模化管理、培养专业人才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低碳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勇  颜琪  陈小连 《经济地理》2011,31(4):686-689
旅游目的地是低碳旅游发展必须依托的空间载体,在充分吸收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对低碳旅游目的地核心理念进行了解读,并从低碳旅游目的地核心理念以及其涵盖内容的角度出发,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由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所组成的低碳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河南区域旅游开发模式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河南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的优势明显。为进一步促进河南旅游的快速发展,在全面分析河南旅游开发的区域背景和现状的基础上,对河南区域旅游开发模式及其对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建设河南区域旅游网络和积极开拓客源市场的基础上,实行区域旅游的联合开发与综合开发,是未来河南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湖泊是发展旅游的重要资源,湖泊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①。近年来,千岛湖旅游实现了观光游与休闲游的有机结合,重点培育休闲度假游,提升景区的品位。根据淳安县政府提出的打造“休闲度假胜地”、“世界湖泊休闲品牌”的重大决策,结合世界湖泊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开展调研,提出了世界湖泊休闲品牌打造对促进千岛湖旅游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泛珠江三角区域合作组织中,目前主要强调泛珠江旅游经济区的建设.本文认为在合作中不但要加强旅游经济合作,还要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和开发的合作,并就泛珠江区旅游人力建设的具体措施进行可行性论证.  相似文献   

20.
李茜 《经济研究导刊》2012,(12):157-160
"竞合模式"是区域旅游平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业具备实施这种模式的条件,在西安旅游品牌知名度和产业模式的引领下,通过塑造整体旅游品牌、积极创意营销、建设无障碍旅游区、旅游人才培养等战略途径,在各地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充分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