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博彩业在全世界的快速发展推动学术界的对该领域的关注和讨论,大约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相关学术成果就不断的问世。通过对这些成果的梳理与分析,我们发现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博彩旅游发展对当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当地居民对博彩旅游业发展的感知和态度;博彩旅游者行为及病态赌徒问题;博彩旅游企业经营与管理以及博彩目的地的个案研究等几个方面。但碍于现实所限,该领域的研究仍然缓慢,成果不够丰富,未来拓展空间仍然很大。  相似文献   

2.
国外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46,自引:6,他引:40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研究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感知和态度逐渐成为国外旅游影响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国外《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和《Tourism Management》两种SSCI引用的旅游期刊所发表的相关文献的梳理,较为系统地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和评述,其研究焦点集中在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居民对某些特殊旅游产品的感知和态度、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的影响因素、相关理论以及基于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差异的群体聚类等五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旅游扶贫效应研究呈现出从区域经济效应为主向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效应并重发展的态势,研究视角也开始从贫困地区向贫困人口转换。本文在分析以藏族为主体的典型民族贫困地区——青海省三江源地区贫困与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探析了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和参与行为。研究表明,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的正面效应感知明显而负面效应不敏感,对发展旅游总体上持支持态度,具有较高参与热情;不同人口特征的居民参与机会和能力在旅游扶贫效应感知、态度和参与意向上有显著差异;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正效应的感知对其态度和参与意向均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芜湖市方特欢乐世界为例,探讨了城市居民对大型主题公园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结果表明:(1)芜湖市居民对大型主题公园旅游影响的感知可分为“社会失序和环境恶化”、“地方认同和思想开放”、“经济获益和区域发展”、“城市美化和景观塑造”、“经济成本提高”、“形象提升和名声扩大”6个维度;(2)总体上看,芜湖市居民对于方特欢乐世界项目带来的正面影响有着积极感知,同时对其社会和环境负面影响尚未感知,而对其引发的生活和经济负面影响也开始关注;(3)不同人口学特征的芜湖市居民对方特的旅游影响均存在着一定的感知差异,居民对大型主题公园旅游影响感知在时空上存在差异;(4)芜湖市居民对方特的进一步发展表现出十分积极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李志飞 《旅游学刊》2006,21(2):21-25
接待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是国内旅游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的土家族山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对少数民族山区居民的语言、生活风俗、民族服饰有显著影响,但对其饮食习惯和地方建筑特色影响不大,旅游所产生的社会文化变迁是积极的;居民对旅游正面影响的感知明显强于对负面影响的感知;旅游对当地居民的经济影响强于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和环境影响.最后建议通过建立健全的旅游社区参与机制来调控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出境游游客参与博彩消费行为的现象日趋普遍,但对于中国游客博彩消费行为的理论研究却极为匮乏.该研究将目标导向行为模型引入中国游客的博彩消费行为研究领域,建立游客博彩消费行为意向影响因素模型,以到澳门旅游时参与博彩活动的中国内地游客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270份有效问卷,并采用结构方程方法对游客博彩消费行为意向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论显示,游客的博彩消费态度、博彩消费的正向预期情绪、博彩消费的感知行为控制以及游客过去的博彩行为对其博彩欲望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博彩欲望会进一步正向影响游客的博彩行为意向.同时,游客的感知行为控制对其博彩行为意向亦有着直接的正向影响.但是,游客的博彩主观规范、负向预期情绪对于博彩欲望的影响并不显著.该文的研究对于检视目标导向行为模型在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领域的适用性,以及丰富和发展博彩消费者行为理论文献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彭慧玲 《旅游学刊》2011,26(3):10-11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不仅是海南经济特区争创全国旅游业改革开放的体制新优势的重要探索,更是我国旅游业全面参与国际旅游市场竞争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尝试。笔者认为,即将出台的旅游法应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充分运用特区立法权,废除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不相适应的法规,适时出台相应的决定、法规,完善与旅游业相关的现代服务业的立法,更好地支持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旅游对传统村落的影响研究——以安徽齐云山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萍  王倩  Chris Ryan 《旅游学刊》2012,27(4):57-63
旅游影响一直是国内外旅游研究的重要课题,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感知是研究旅游影响的重要途径。此次调查以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运用SPSS、CATPACTM等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从居民与游客角度分析了旅游开发给齐云山居民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若干影响,以及居民对旅游业所持的态度。文章着重于探讨居民对于因旅游开发所带来的村落影响的感知,以及他们对于当前旅游影响的评测和对未来旅游发展的期待。  相似文献   

9.
香港的非赌场类博彩业发展成熟,可作为了解居民对于城市中非赌场类博彩感知和态度的良好案例。文章采用定量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为辅的研究方法,收集626份问卷,建立了涵盖支持度、感知影响、权力、博彩参与水平和社区依恋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居民的支持程度依次受到感知正面社会影响、博彩参与水平、社区依恋、感知负面环境和经济影响、感知负面社会影响、权力6个变量的影响。感知正面社会影响、博彩参与水平、社区依恋、权力对支持度的影响为正向,感知负面环境和经济影响、感知负面社会影响对支持度的影响为负向,负面环境和经济影响的作用小于负面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过往旅游感知研究多停留在实证研究层面——以管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的视角居多,而实证之后对其从制度伦理等哲学角度的反思鲜有涉及。实际上,研究旅游只在管理学或社会学层面的思考是远远不够的,许多问题还涉及目前旅游学界未给予足够关注的制度伦理。文章拟从另一视角来验证旅游发展带来制度伦理方面的诉求。通过比较两个地理位置相当、人口社会学特征相似的古村落——广东开平自力村和马降龙村的旅游影响感知及态度,发现由于旅游发展程度的不同,居民对开放社会的制度伦理诉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得出旅游发展程度越高,居民呈现出对公民社会的伦理诉求越强烈,即居民对村里的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越强,对分配公正的诉求、公共利益的关注越明显等制度伦理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旅游资源型小城镇安徽省灵璧县为例,以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态度为基础,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方法,对居民旅游影响感知进行分类研究,并对分类结果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分类研究,把握旅游地居民感知特征,为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规划提供依据.同时作者将分类结果与前人对不同发展阶段旅游地的分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了旅游地发展阶段理论,证实了神经网络方法在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分类研究中的适用性,促进了旅游学科与更多方法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居民旅游影响感知测量量表开发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是衡量旅游目的地影响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居民旅游影响感知衡量标准不一致,测量量表缺乏信度和效度检验的现象,通过对国内外著名旅游专家的访谈和中国旅游目的地的实证调研,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开发了中国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测量量表,该量表包括居民旅游正面影响感知3个维度11个题项,负面影响感知3个维度11个题项.统计检验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可用该量表对中国居民旅游影响感知进行评估和测度.  相似文献   

13.
国外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研究综述及启示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43  
王莉  陆林 《旅游学刊》2005,20(3):87-93
文章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旅游地居民感知与态度的研究进展,指出国外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影响居民感知与态度的因素以及相应的理论解释三方面。而国内有关此类问题的研究还停留在起步阶段,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有待进一步扩展和深入。基于此,作者提出今后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研究工作:加强从多学科、各层面、多角度地进行理论层次的研究;研究理论和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注意区别不同国家旅游发展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并对国内旅游目的地发展及其影响加以重点研究;加强跨地区、跨文化的共时比较研究,以及对旅游发展演进不同阶段的历时归纳研究。  相似文献   

14.
居民对生态旅游认知与态度之研究--以澎湖列岛为例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本文旨在了解澎湖列岛居民生态旅游的认知与发展生态旅游的态度,并探讨居民基本资料与其对生态旅游认知和发展生态旅游态度之间的关系。经统计分析后发现:居民基本资料的不同会造成生态旅游认知与发展生态旅游态度的差异。最后透过典型相关分析发现,居民生态旅游的5个认知因素与发展生态旅游的6个态度因素间都具有相关性;居民对生态旅游的认知程度愈低者,在发展生态旅游态度上则愈不积极。  相似文献   

15.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深入探讨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及应对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本文从居民出游意愿、场所空间容量、市场经营主体、旅游政策等供需关系方面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研究表明:(1)疫情对居民出游消费信心、意愿和能力造成较大影响,但潜在出游需求仍然存在。(2)疫情对旅游地空间环境造成较大物理和心理压缩,与旅游关联紧密的文化产业、娱乐业的生产空间容量也受到了间接影响。(3)疫情对旅游产业链、旅游市场主体经营等方面造成了全面且深远的影响。(4)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旅游政策供给以“流动管制”和“行业纾困”并重为主。面对疫情的持续影响,建议着重从组织响应、空间响应和企业韧性3个方面进一步强化旅游业应对能力,即:完善业外支撑、业内驱动、业界保障的三位一体组织响应体系;构建旅游目的地(点)-连结(线)-网络结构(网络)的三级协同空间响应机制;从企业组织、产品服务、管理和营销、市场品牌、员工心理等5个方面加强旅游企业韧性建设,以增强中国旅游业恢复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6.
杜宗斌  苏勤 《旅游学刊》2011,26(11):65-70
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方法,构建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社区归属感的结构方程模型,对社区参与、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社区归属感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浙江安吉为例,采用Amos7.0软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社区参与对旅游感知、社区归属感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路径系数在0.173~0.606之间,t值介于2.042~9.954,显著性概率P小于0.001或0.05,模型所建立的因果关系与研究假设相符合,模型可以接受。同时提出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建议,有利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东莞厚街镇会展业影响的社区感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罗秋菊 《旅游学刊》2006,21(3):77-82
对会展业影响的社区感知研究有助于指导决策者和组织者规划、营销、管理和经营会展业.本文以展览业发达的东莞厚街镇为例,研究了厚街镇居民对会展业的影响感知,以及当地居民对会展业的态度.研究表明,社区对会展的影响感知体现在六个方面,既有正面感知,又有负面感知;社区居民对待会展的态度分为热爱者、中立者、理性者和漠视者四种类型.另外,研究结果还显示,与社区旅游和大型事件活动的影响感知相比,居民对待会展的态度表现为两个不同点,第一,漠视者取代了极端的憎恨者;第二,热爱者的比率非常高.  相似文献   

18.
郭华  甘巧林 《旅游学刊》2011,26(8):87-94
文章以江西省婺源县李坑村为例,在质化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开发背景下当地居民社会排斥的主观感知状况进行了考察,发现旅游开发给当地社区带来了多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导致社区居民的挫折感、自卑感增加,他们往往从经济排斥、政治排斥、文化排斥和关系排斥等多个维度来感知自身“被排斥”的状况。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相关制度设置为社会排斥提供了可能空间,不同利益相关群体在社区中的交互作用成为社会排斥的推动力量,社区居民个体自身能力与认知状况也构成社会排斥的重要原因。从经济、政治、文化及人际关系等多个维度入手消除由旅游开发问题所导致的社会排斥应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Does tourism change our lives? The mainstream of tourism psychology research is mostly concerned with tourist motivation, behavior in and satisfaction with destination, and few studies explore how tourism might affect people's perceptions of themselves, home, neighborhood, work, friends, relatives, and life in general. This study seeks insights into the effect and influence of travel and tourism on people, not momentary impact during vacation but longer-term impact in terms of sense of being, direction in life, and well-being.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positive changes in the perception of life among Chinese travelers in general and the perception changes among travelers are significantly stronger than the perception changes among the control group of non-travelers. There is clear evidence that travelers feel more positive than non-travelers in their general well-being, attitude toward life, sense of control, and outloo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