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旅游学刊》2006,21(11):F0002-F0002
暨南大学创办于1906年,是著名的华侨学府,也是国家“211”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历史悠久,办学具有特色。暨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创办于1986年,1987年开始招收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是全国最早开办的旅游管理专业之一;2000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并开始招收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2005年旅游管理专业从暨南大学商学系分立出来,成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  相似文献   

2.
《旅游学刊》2011,(7):52-52
2011年6月17至20日,由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和加拿大蒙特利尔魁北克大学管理学院联合承办的"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管理国际学术论坛"在济南山东省举行。会议主题着眼于全球视野下优秀旅游目的地的挑战与因应,对优秀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和管理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3.
《旅游学刊》2011,(2):F0002-F0002
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是百年名校暨南大学在深圳的办学基地,学院招收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硕士、博士生,旅游管理专业于2001年在国内第一家通过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  相似文献   

4.
客源型旅游地旅游资源开发刍议──以广州、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源型旅游地旅游资源开发刍议──以广州、上海为例梁明珠暨南大学商学系ADiscussionoftheDevelopmentofTourismResourcesin"Tourist-Oriented"Destinations─GuangzhouandS...  相似文献   

5.
《旅游学刊》2009,24(1)
2008年12月13-14日,由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和黄山学院旅游学院共同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旅游论坛在黄山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6.
《旅游学刊》2008,23(6):F0002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是全国创办旅游管理专业较早的院系之一。学院拥有旅游管理学硕士点、专门史(旅游文化)硕士点。有旅游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城市管理三个本科专业。  相似文献   

7.
白云 《旅游学刊》2006,21(1):86-86
本刊讯 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和香港理上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二届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旅游论坛暨第三届中国旅游学术论坛年会”,于2005年12月16日至17日在广州花园酒店举行。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等8个国家的80多所海内外高等院校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及会议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和年会。本次会议收到来自令球各地的150多篇论义,部分优秀论文将收入香港理工大学主办的双月学术刊物《中国旅游研究》的会议特辑。本次会议还以POSTER的形式,将未能在大会宣读的相对质量较高的论文张贴在会场外的布告板上,以便论文作者与浏览者在会议间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是全国创办旅游管理专业较早的院系之一。学院拥有旅游管理学硕士点、专门史(旅游文化)硕士点。有旅游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城市管理3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016人,研究生123人。  相似文献   

9.
《旅游学刊》2011,(11):F0002-F0002
湖南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现设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与会展经济与管理三个本科专业。从1995年招收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以来,致力于形成“学校与行业互动,理论与实践同行”的办学品质,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旅游学刊》2001,16(3):80-80
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创建于1993年,是一个建立在雄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背景上的新型旅游管理教学与科研单位。学院自成立以来,已经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了8个春秋。现已拥有独立的5400平米的综合教学大楼,建立起了比较整齐的师资队伍,培养了大量的旅游管理人才,承担了一系列由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安排的教育与培训任务,并且深入地介入到旅游产业实践之中。经过不懈努力,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在旅游与酒店管理教育与研究领域已经树立了她自己特有的形象和地位。  相似文献   

11.
《旅游学刊》2014,(11):128-128
正吴炆佳钱俊希朱竑:商品化民族节日中表演者的角色认同与管理——以西双版纳傣族园泼水节为例第一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马天:旅游体验的社会建构:一个系统论的分析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王彩萍白斌耀徐红罡:遗产地旅游小企业社会责任对可持续经营影响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全国首家召开旅游商标战略论坛2006年9月21日,由山西省旅游局会同省工商部门共同主办,旅游时代杂志社承办,好运达广告文化传播机构全程策划的“2006山西省首届旅游商标战略高峰论坛”在省城太原召开。来自山西省政府、省旅游系统、省工商系统及相关部门领导,与全国的专家学者、景区景点、宾馆、餐饮、旅行社、涉旅企业老总等数百人参加了论坛。山西省政协副主席边鸣涛等领导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山西省旅游局局长籍振芳发表主旨演讲,从行业管理的角度指  相似文献   

13.
陆汝瑞  刘梅 《旅游学刊》2014,(2):118-120
正2013年12月2日至12月4日,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荷兰伊拉斯谟大学(Erasmus University)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旅游接待业管理国际会议在广州举行。本次会议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有来自美国、荷兰、澳大利亚、日本、英国、意大利、瑞典、芬兰、土耳其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名参会人员,其中包括荷兰、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土耳其、芬兰等国的知名学者约20余名。中国与会代表是来自中山大学、复旦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北京  相似文献   

14.
高旅教〔2006〕第7号一、会议议程2006年6月1—3日,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大连召开。本次会议由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承办。出席会议的人员包括: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教指委协联办代表和联络员及部分出版社代表参加了会议。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马国强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词。6月2日上午9:00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谢彦君主任委员宣布开会,会议分三个阶…  相似文献   

15.
论坛撷英     
论坛撷英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在"可持续发展旅游世界会议"上通过的《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说:"旅游是一种世界现象,也是许多国家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人类最高和最深层的愿望。""旅游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旅游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同时,旅...  相似文献   

16.
孙九霞  王学基  黄秀波 《旅游学刊》2014,29(12):118-120
正旅游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与此同时,当代旅游研究也不断走向深入,正逐步从应用学科到理论与应用并重;从新兴领域到与传统学科整合。旅游研究的新观点、新视角、新方法不断涌现。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主办,江门市旅游局、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管理与监测中心协办的旅游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旅游学院院长论坛于2014年11月15—17  相似文献   

17.
工商管理学院建制下的旅游高等教育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红  李云鹏 《旅游学刊》2008,23(1):8-10
在全国的旅游高等教育院校当中,有一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系)隶属于工商管理或管理学院,这样的学院往往在工商管理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技术经济与管理学科等方面具有雄厚的学科基础和较强的师资力量,而旅游管理作为"后进"学科(专业)如果不能很好地与其他"强势"学科形成一种"互促"的局面,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如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点、哈尔滨工业大学旅游管理本科专业.  相似文献   

18.
《旅游学刊》2011,(1):F0003-F0003
云南大学旅游管理重点学科,2001年入选云南省省级重点学科,2008年入选云南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该学科以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为平台,以旅游管理系、酒店管理系、旅游研究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旅游研究院昆明分院为依托,形成了本科、硕士、专业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才培养体系和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曹福荣 《旅游学刊》2011,26(7):44-52
虽然旅游学界对于旅游业的"敏感性"早有关注,但是对其进行专题讨论的论著依旧寥寥,近年来,突发事件给旅游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引起了人们对此的更多关注。文章旨在结合旅游产业的实践,重点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讨论"敏感性"与"脆弱性"差异,旅游业危机的二层面三维度的衡量原则,以期促进对突发事件和危机管理认知的深化,从而揭示危机管理研究对旅游管理学与旅游市场营销学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朱峰  项怡娴  王春晖 《旅游学刊》2011,26(11):28-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87~2010)、社会科学基金(1993~2010)已立项资助了243项与旅游相关的项目,这些项目及其研究成果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旅游研究的状况。文章对这些项目所关注的旅游现象、研究问题及其学科归属进行统计、分析,试图勾勒出中国旅游研究的发展脉络,并从学科发展的视角进行评价。统计发现,地球科学部(80项)、管理学部(23项)为自然基金旅游类项目的主要学科归属;"旅游影响"、"旅游开发"和"旅游行为"为主要研究领域;应用经济(60项)为社科基金的主要学科归属,选题集中于"可持续发展"、"开发与保护"、"潜力与竞争力"等方面。对项目的研究问题分析发现,两大基金项目的选题方式均存在"去旅游化"现象,即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论分析框架,提炼出旅游现象所蕴含的理论问题。换言之,旅游现象仅成为其他学科的剖析对象,研究贡献表现在验证、完善、补充已有学科的理论、方法,而非旅游理论的提出或完善。表面看来,这一现象的形成与旅游现象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旅游理论基础薄弱以及基金的评价标准有关。对旅游研究群体的调查却发现,"去旅游化"的研究思路是研究者已经意识到并且自觉遵循的学术取向。旅游研究中的"去旅游化"现象对旅游研究及学科发展产生正负两方面影响:在提升旅游现象理论解释深度的同时也导致旅游的学科性愈加模糊,研究间的对话与交流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