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思科公司的CEO钱伯斯曾经在2000年被中国IT圈奉若上宾。可谁也没有想到,2003年1月23日,思科却将中国的华为及其在美国的子公司推上德克萨斯州的联邦法院,指控华为非法抄袭盗用包括源代码在内的思科IOS系统软件。一时间世界舆论惊诧,按照IDG的数据显示,思科目前控制了全球69%的交换机市场和85%的路由器市场,而华为作为一个来自中国的通信设备企业,国际市场占有率微乎其微,即便在中国市场上思科也占据超过60%的市场份额。思科为什么要控告华为呢?  相似文献   

2.
“打击华为”这并非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官司,华为在国际市场咄咄逼人的气势,使倍感威胁的思科终于举起武器。 华为与思科的直接交锋,从1999年就开始了。那时,长期专注于电信设备制造的华为第一次在中国推出了自己的数据产品:接入服务器。一年之内,市场攻击性极强的华为就抢到了中国新增接入服务器市场的70%。随后,华为开始延伸到路由器、以太网等主流数据产品。2002年,华为在中国路由器、交换机市场的占有率直逼思科,成为它最大的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3.
2004年,华为彻底破解了思科的知识产权围困,这使它被当作中国企业突围国际化壁垒的英雄。 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在国际化道路上因知识产权、反倾销、技术壁垒等屡屡碰壁的2004年,任正非领导的华为迎来了国际市场全面收获的好日子。如今,海外市场收入已占华为总收入的30%,预计在2004年,华为海外市场的销售将继续保持100%的增长,预计达到20亿美元。  相似文献   

4.
经过一年半的缠斗,早在你看到这组封面报道两三个月前,思科诉华为侵权这桩近年来知名的跨国官司就已经尘埃落地了。 为什么现在还要去追踪、还原这起诉讼的始末? 《中国企业家》认为,以思科诉华为案为切入点、为横断面,是观察华为——现在这家国际化触角最为广阔、深入的中国企业——正在经历的巨大蜕变的最好视角。对于一个正在高速运转的物体来说,一点微小的外力都有可能被急剧放大从而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和内在结构。2002年末,正是华为“发展中国家市场遍地开花,欧美市场初战告捷”、即将迎来在国际市场大步跨越的时刻,思科之诉就是那“微小的外力”,它是击中华为这样一家中国企业的“阿喀琉斯之踵”,还是促使华为的国际化水准成功升级。  相似文献   

5.
思科起诉华为,从表层看,是华为对思科的市场冲击太大而致使思科动用法律手段打压华为。 但是,更深层的问题是: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没有预防企业危机的危机管理措施,不重视知识产权问题,已给跨入WTO门槛的中国企业带来“震撼性”的冲击。这样的教训,在过去已发生,今天仍在发生,希望明天不再发生。 华为与思科的这场官司,世界关注,更应引起国内企业的高度关注。不论谁败诉,损失肯定巨大——那是一个市场的丢失!因此,我们组织了这组稿件,希望能对国内企业敲响警钟,让企业家猛醒。在今天,中国经济已与世界联成一体,如果仍保守着小农经济的心态,在今后的经营中,谁能保证华为思科案不再重演?当我们今天高喊“落后就会挨打”的时候,已不仅仅是指武器装备的落后。切记,不能掌握核心知识产权,就是一种落后,同样也会遭致挨打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华为在美国的竞争对手很多,但在长达58页的美国众议院常设特别情报委员会调查报告中,唯一出现的对手就是思科。此报告提到思科是因为"有证据显示,华为漠视美国公司和实体的知识产权"。至此,这份报告中所有关于"国家安全"、"华为身份"等指责终于落到了实处,华为被美国以安全名义拒之门外,还是因为多年前与思科的知识产权纠纷。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该报从一名熟悉思科销售策略的人士手中,获得了2011年9月由思科发布的长达7页的陈述,以  相似文献   

7.
华为出海即遇严冬,在莫斯科被困5载;好不容易,进入北美市场却遭到跨国巨头思科的“刁难”;最让华为痛心的是,在老“根据地”亚洲市场上,一连串的丑闻案里老是出现华为的名字……历时九载,花费超过百亿,华为的出海之旅可谓艰辛异常。华为在全球化道路上遇到的各类挑战,国内其他企业在不久的将来也会面对。华为国际化的冰雪之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普遍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从DVD事件到数字相机事件、从思科诉华为到丰田告吉利,跨国企业与国内企业的知识产权纠纷在全球化及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纷纷登场。跨国公司利用知识产权制度这一锐器进入中国市场,与国内企业展开“知识产权圈地运动”,并基于其技术和实力特别是众多专利优势称霸称  相似文献   

9.
许欣 《企业活力》2006,(3):90-91
<正>近年,从DVD事件到数字相机事件、从思科诉华为到丰田告吉利,跨国企业与国内企业的知识产权纠纷在全球化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纷纷登场。跨国公司利用知识产权制度这一锐器进入中国市场,与国内企业展开“知识产权圈地运动”。而相对于国外巨头们运用知识产权战略的纯熟,国内企业还存在着许多误区和盲  相似文献   

10.
华为之变     
几年来的每天清晨,在坐车上班40分钟的路上,华为总裁任正非几乎都在学习英语。不仅是他,就连华为接送客人的司机,也在去年通过了公司英语口语的考试。语言只是一个细节,这些年来,当华为的海外销售每年以近100%的速度增长(2003年华为整体营业额为317亿元,其中海外营业额为10.5亿美金,占公司总营业额的27%),华为人正在更大的层面感受着冲击与挑战,他们不得不面对与中国本土截然不同的法律、商业习惯、市场规则和文化以及由之带来的冲突。  相似文献   

11.
<正>来自产业界的信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现实的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与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背道而驰。思科诉华为、丰田诉吉利等一系列的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的指控,使我们的企业蒙受了巨大损失,让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知识产权的含义和审视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总体来看,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在短短的20年就达到了发达国家的保护水平,对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引进技术和利  相似文献   

12.
思科、富士通以专利之名起诉华为,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藉诉讼之名,延缓华为前进的步伐才是他们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13.
经过一年半的缠斗,早在你看到这组封面报道两三个月前,思科诉华为侵权这桩近年来知名的跨国官司就已经尘埃落地了。  相似文献   

14.
一起知识产权侵权案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扬 《现代企业》2004,(8):69-69,63
前一阵子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的DVD6C许可联合体与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长达两年的DVD专利侵权案己告一段落,最终中国的DVD生产商不得不向DVD6C许可联合体赔偿约数十亿美元的专利赔偿费;去年年初,美国思科系统有限公司又对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提出了诉讼,指控华为非法复制其操作软件,并要求法律禁止华为对其知识产权的继续侵犯并弥补由此所带来  相似文献   

15.
《经营者》2006,(6)
<正>NO.1 思科中国区变革组织架构上榜企业思科中国有限公司关键词矩阵式组织、覆盖客户需求概述 3月8日,思科正式宣布在中国按照地理区域划分市场,将中国区分为华东区、华南区和西区,实行矩阵式组织架构。横向上以地理区域划分,纵向上以行业划分的矩阵式组织架构,是思科因应商业环境、客户需求的变化,而对组织结构所作出的新部署。  相似文献   

16.
华为的国际市场业务持续快速发展,现在华为已是全球最重要的网络通信设备供应商之一,2005年,华为海外业务收入超过中国业务收入,占总收入56%。另外,华为NGN产品全球占有率第一,移动软交换产品全球占有率第一,光网络产品全球占有率第二,IP DSLAM产品全球占有率第一,宽带汇聚路由器产品全球占有率居第二,MSAN产品全球占有率第一。  相似文献   

17.
国际公关公司通常隐身其后,对中国企业如何在海外立足有一套独到的想法和指引 从华为思科纠纷中海外媒体一边倒的负面报道;到投资者对海外上市国有企业不透明做法持续不断的质疑;再到愤怒的西班牙民众火烧中国鞋城等,中国公司及个鲜明例子。 二是中国制造的低价形象。"与韩国和日本商品比较,这种低价形象往往和低品质联系在一起。"不过在Richard看来,  相似文献   

18.
前言为实施公司研发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达到公司对中国研发技术中心的战略定位要求,解决产品开发中的各种问题与挑战,TE不得不重新审视企业研发管理体系。而电子行业内IBM、思科、华为等跨国大公司也纷纷重新构建和优化了企业研发管理流程及体系,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在这种趋  相似文献   

19.
《经营者》2005,(5):24-25
<正>4月10日,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了“2005年度影响世界的100位名人”,华为科技公司总裁任正非是入选“建设者和巨子”的唯一中国人。神秘低调,淡泊名利 1988年,任正非以2万元注册资本创建深圳华为, 2000年华为约值100亿美元,成为中国市场GSM设  相似文献   

20.
<正>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强国一直是中国至关重要的战略之一,凭借政策支持,许多民族企业迅速发展,华为便是之一。华为作为5G技术的领头羊走在了同行前列,挺起了民族企业的脊梁,也极大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华为破茧之路华为是一家成立于1987年的中国民营企业,华为乃“中华有为”之意。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其业务遍布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30亿人口。华为站在时代风口抓住了时代机遇,即使美国多次向华为实施技术封锁,华为砥砺前进,从羔羊变为雄狮,从2G跟随者转变为5G的引领者,华为创立、成长与崛起的过程正是“自信自强、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