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员工向文件数据库提供内容的水准和质量,应该成为年度绩效考核评估的一部分。在采用个人化知识管理企业的过程中,鼓励知识共享与激励的手段通常情况下不尽相同。经理人有必要直接奖励与别人共享知识的员工。除了鼓励员工共享知识外,高水平的信息支持也是企业实现知识管理的重要硬件组成。  相似文献   

2.
企业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知识的传播、应用和创新都是依靠企业员工这一载体来完成的,而知识社区的创建,为员工之间知识的共享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企业员工通过知识社区共享彼此间的知识。同时,企业知识主管还可以通过知识社区将散乱、无序的员工个人知识加以整理加工,使之成为企业的知识,最终为知识应用和创新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前言:当今世界已经跨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知识正代替昔日的土地等自然资源、金融资本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财富集中于人们的知识,其基础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知识型员工是知识经济时代出现的新型工作群体,他们在个人特质、心理需求和行为方式有着与非知识型员工截然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刘斌  李永建 《价值工程》2009,28(11):117-119
在当今知识社会中,知识管理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是企业能否保持和创造竞争优势的关键,而作为知识管理最核心的内容——知识共享更是重中之重。现今关于知识共享的研究大都局限在从组织和个人两方面来促进知识共享顺利进行,但没有一个较好的评价体系。如何对员工知识共享能力进行正确的评估关系到企业知识共享乃至知识管理的成败。  相似文献   

5.
员工个人知识管理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木楚 《企业导报》2010,(10):202-203
作为知识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个人知识管理,在企业实践,尤其是国内企业管理中尚未得到重视和充分应用。旨在相关理论回顾分析基础上,建立概念模型进行逻辑分析,指出员工个人知识管理在企业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职业生涯是企业员工遵循一定的途径去实现所选定的职业目标的过程。员工职业目标的实现除了自身的学识、兴趣与努力程度,还与组织所提供的机会、培养和提拔有着很大关系。企业中知识员工的大量涌现,使得在职业生涯选择中,越来越多地要求照顾他们个人的愿望与爱好,越来越多地要求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保障自身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日新月异,信息和知识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迅速,在这个背景下,个人知识管理软件迅猛发展.本文从个人知识管理出发,分析了各种个人知识管理软件,提出了个人知识管理软件在互联网背景下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用隐性知识组装无形资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和难以规范化的各种内隐性知识,它包括那些非正式的、难以表达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等,这些技能方面的隐性知识主要深植于员工个人的行动与经验中,是个人长期积累和创造的结果;它还包括个人的直觉、灵感、洞察力、价值观和心智模式等,这些认识方面的隐生知识深藏于员工个人的价值观念与心智模式之中,会深深地影响到员工个人的行为方式.隐性知识难以用数字、公式和科学法则等来表达,也很难用文字、语言来精确表述.因而它难以言明和模仿,不易被复制,是企业进行知识创新和形成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和源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财会人员的访谈,将知识分享媒介划分成五种类型:各式书面信息、正式制度下的人际接触、正式制度下的信息科技、非正式制度下的人际接触以及非正式制度下的信息科技。一般企业在进行知识分享时会遇到知识流失与被盗取的障碍。知识分享媒介的性质不同,所能增进的工作效果亦有所不同。正式制度的人际接触是最普遍的,深获企业员工的好评,其所能增进的工作效果非常多元;非正式制度的信息科技,则视员工个人的使用习惯与学习态度而定,对于各项工作效果的提升情形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0.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20世纪一个公司最宝贵的资产是它的生产设备,21世纪最宝贵的资产是它的知识工作者和他们的生产率。”“今后50年内,能最系统、最成功地提高知识员工生产率的国家将占据世界经济的领导地位。”今天当你询问总裁们,什么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时,十个中有九个人的答案将是“如何发现高素质的员工”。知识员工已变得如此重要,而知识员工在一生的工作中,将经历哪些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主导心理需求和发展特点是什么?不同成长阶段的相应激励方式是什么?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一、知识员工的涵义和工作特…  相似文献   

11.
知识管理只不过是管理信息流,把正确的信息传送给需要它的人,好让他们迅速地就这种信息采取行动。知识管理是个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就是提高机构的智力或公司智商。在今天的动态市场上,一家公司需要高超的公司智商来获得成功。我说公司智商,并不是说公司要有许多睿智的人——尽管开始时有智囊团是大有裨益的。公司智商指的是一个衡量标准,看公司能多么自如地广泛共享信息,  相似文献   

12.
李丽 《企业活力》2007,(7):94-96
<正>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研究学者和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者想尽办法,竭力寻找一条能让企业更有效地、最大限度地运用知识的捷径。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欧美的一些国家里,知识管理成为管理的热点。Gross认为“:知识管理是营造一种活跃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在组织追求新的经济效益过程中促进组织和个人的不断创造,吸收、利用和再利用组织和个人的知识。”知识管理的环节中,Quintas(2002)认为最重要的一环是管理每个员工大脑内的知识。因此,如何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知识管理过程中就成为紧要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重点是要了解  相似文献   

13.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新问题 1.原有的产权理论及制度加剧了股东、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它使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变为以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而我们现有的产权理论和制度仍然维护“业主产权论”,忽视了人力资本对公司发展的重大作用。事实上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中,创造、接受、利用、加工信息和掌握知识技术的员工在企业财富的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知识管理时代企业如何激励员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它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信息管理主要侧重于信息的检索、分类、存贮和传输等,对信息管理者的创新能力,并没有提出多么特殊的要求。而知识管理则不同,要想在知识经济中求得生存,就必须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以进行大量创新。知识管理的实施在于建立激励员工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培养企业创新和集体创造力。  相似文献   

15.
留住知识     
知识管理一方面能够使新进员工一进公司就可以享受前人的经验,从而减轻压力,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可提高组织智商,避免因关键员工的流失而导致组织失忆。企业管理的实质是通过加强知识管理,培育和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组织智商,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竞争环境中能够永葆基业长青。  相似文献   

16.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一种资源,已经被提到和资本、土地等一样重要的位置,知识就是财富。在企业中,知识的传播与生产的重要载体就是知识员工。他们具有和传统工人不同的特点,因此对知识员工的管理是摆在企业面前的全新的课题。正如知识管理专家达尔-尼夫在知识导言中所说:“在新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企业已不能通过用低技能、低工资的雇员不断重复生产商品来保证增长。”所以,企业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取胜,必须在知识员工的管理中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7.
知识型员工的特征与管理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知识型员工是企业中凭知识、智能资本从事工作的人员。他们是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在分析知识员工的特征、工作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利用知识型员工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赵文 《人力资源》2005,(9):48-50
老员工成批退体,该怎样防止他们的关键知识也随之而去?公司将有经验的员工“扫地出门”就可能不经意间把下一批员工还没有来得及学习的关键知识也‘扫’出去了。也许过不了多久,公司就要后悔,因为被年轻一代忽略的白发族很可能造成十分危险的知识流失。失去了这些人的智慧,公司想要重新获得,往往需要极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19.
知识管理的提出,主要是企业的经营基于知识展开的.知识存在于使用信息的人中间,而不是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中.知识不同于信息,它植根于人的头脑中间,知识产生于社会互相交往、互相作用的过程之中.导致这个经营基础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企业员工的素质提高,大部分从蓝领的体力工作向白领的脑力工作转化;一是经济环境的变化日益迅速,在产品生命周期不断变短的情况下,只有勇冒风险、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适应.  相似文献   

20.
PKM即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发展的新兴领域。而碎片化生存则描述了当今知识管理者多元碎裂的生存状态,这一状态带来了知识管理各个环节的碎片化。而在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却必须伴随着知识的整体化和系统化。两者的二元对立给今天的个人知识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本研究基于知识管理的SECI模型,创新性的研究了碎片化生存背景下的PKM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