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 ,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指人类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 ,也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总和 ,相对于政治、思想关系而言 ,称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 ,经济等制度以及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 ,叫社会的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律属于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但它是由相应的经济所决定的。但法对经济基础也只有被动作用或者反作用 ,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法对统治阶级赖以存在和壮大的经济基础有确认、引导、促进和保障作用。二是法对不利于 ,有损于统治阶级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实施限制、削弱或扫除。法与生产力的关系也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决定法的性质 ,内容和法的发展与变化。二是法对社会生产力起着巨大的反作用 ,它可以保证或推动社会生产力 ,也可以束缚破坏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五环论——科技主导经济发展规律引发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生产力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已成为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第一生产力",并构成一个独立的先导系统.人类的社会再生产循环运动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变为科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五个环节,经济学也由"四环论"向"五环论"飞跃.因此,有必要研究支持"五环论"的经济规律新体系,包括科技主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经济规律和五个相关规律,研究由此带来的宏观经济大循环和微观经济小循环的跃迁,研究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分配方式的实质在于要素产权的分配。从历史看 ,要素产权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组织形式的发展而变化 ,因此 ,分配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分配方式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 :农业经济时期 ,工业经济时期和知识经济时期。物的要素产权和人力资本产权不断融合是分配方式演变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构建和谐社会辩证统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改革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动力支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精神生产力是推动文明社会和谐发展的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5.
白暴力  丛丽 《经济经纬》2007,(2):1-4,23
产权制度经历了从古典产权制度到现代产权制度的演进.受古典产权制度的制约,我国劳动力市场所具有的两个特点决定了工资的市场定价必然将工资定位在低点,它导致了相当一部分就业人口长期的低收入,从而产生收入分配差距偏大和总消费需求不足.因此,必须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才能够解决收入分配差距偏大和总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现代产权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6.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不是一个层面上的问题,而分配方式是由生产与交换方式共同决定的。交换影响和决定着分配的去向及其功能的实现,也是生产、消费的衔接环节,脱离交换研究分配不能把握分配的本质和规律。  相似文献   

7.
郭泓 《生产力研究》2006,3(7):108-109,112
社会和谐的本质是通过对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行机制的及时调整,实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和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条件下,良好的信用关系不仅对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关系和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其本身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论消费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大内需应当重视消费引导,这是整体富民的需要,是增加就业的需要,是反作用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消费引导的战略目标应与国民经济发展相一致,并探索必要的消费引导规则和方式。消费引导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诱导机制,需要大力发展知识经济。为了从分配上搞好消费能力引导,应树立整体发展观念,根据互济共助原则和完善社会保障的要求,建立共益金制度。  相似文献   

9.
该文认为,胡锦涛总书记新近再次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坚持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筑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基础的重要原则。但在当前经济改革中出现了两个异化现象,一是只强调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是对非公有制经济只鼓励发展、不作引导。其结果是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分配不公,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严重削弱。同时指出"新自由主义"的危害性,必须筑牢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对社会发展的目标指向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种发展观既立足当前和局部,又统筹全局和长远;既包含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又包括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既立足  相似文献   

11.
生态生产力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形态,代表了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方向。我国发展生态生产力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也是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我国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目标指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并最终实现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生态理念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理论先导,生态科技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物质基础,生态经济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具体模式,生态制度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现实保障。  相似文献   

12.
史界  尹素琴 《生产力研究》2011,(7):10-11,64
利益作为唯物史观的基础,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造成了资本与劳动的利益对立,在使物的世界增值的同时使人的世界得到了贬值。实现自身利益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最终动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的共同实质是社会利益矛盾。新时期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从利益角度来认识意识形态建设;从社会各阶层、集团或阶级对社会利益格局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3.
和谐消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和谐消费的自然环境方面,必须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使消费者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实现“生态良好”的目标。根据和谐观念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人类应善待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了环境保护的目的和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应该严格限制破坏自然环境资源的经济行为,严格保护涉及环境消费的自然资源与公民环境权。  相似文献   

14.
论经济关系和谐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当中发展和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基于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任何社会变革都具有深刻的经济背景。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起码要求和应有之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以社会生产关系为核心和基础的经济关系和谐,无疑是社会关系和谐的最关键环节。促进经济关系和谐,因此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我国目前的经济关系还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从经济建设的实际出发,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就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关系和谐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理论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出现"生产力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的命题。机器大工业阶段的统一国内市场形成,经济全球化关联着生产力研究的国际化,社会生产力不过是企业生产力的总和,生产力发展是社会的永恒主题。至此,生产力理论研究已成为相关领域关注的热门话题。但生产力概念固有规定性与生产力研究是否规范化也曾出现历史误区。文章从生产力理论的当代表征和若干倾向,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做评述性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效率与公平及分配正义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艳 《现代财经》2007,27(7):8-12
要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必须以实现分配正义为前提.而仅靠市场经济的分配模式尚不能实现合理、公正的分配,解决社会不公问题.政府介入是经济运行的必要调控手段,政府介入到市场经济的运行中来,必然会面临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只有理顺这一关系才能使社会财富的分配走向更加合理化,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的制度环境,从而实现和谐社会构建.  相似文献   

17.
周晓桂 《经济问题》2008,341(1):31-3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及今后的一项长期的宏伟目标.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加快经济增长与社会成员共同发展协调一致,我们追求的GDP应是"和谐GDP",和谐也是生产力等思考,以期采取相应措施,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扩大消费需求已成为我国优化经济增长模式、改善民生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紧要任务。面对当前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企业的营销决策应如何调整?以河南安阳为例,通过辩证、系统地研究当地居民消费特征和扩大居民消费的障碍因素,从而为企业的营销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s the base for the harmonious society. It is determined by the eco-ruleand eco-economic rule. Human being should not violate the eco-rule. However, human being can make eco-systemsupply suit economic growth and its speed through systematical innov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human economic activityand choice. Throug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satisfaction of unit resource can be increased; structure andfunction of eco-system can be perfected; supply capability of eco-system can be improved. To build the harmonioussociety, human should consider the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limited resources from two sides. The first one is that theutilization of two functions of resource supply and pollution purification to nature should not exceed its special supplycapability formed under its speci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states, i.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second sideis human being should think over th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distribution of limited resources in economic society, i.e.harmony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society. The reasonable economic activity of human being is the key to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