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纺织品服装中甲醛含量的影响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范围内绿色消费浪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关注纺织品的安全性。与禁用偶氮染料、可萃取重金属、含氯酚等诸多有毒、有害物质一样,纺织品服装中甲醛含量问题日益引起业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国际贸易中,已成为“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内容;在国内,中国消费者协会曾  相似文献   

2.
<正> 香港经济贸易办公室针对那些长期对纺织品和服装产品的进口维持数量限制的发达国家如何改进《纺织品和服装协议》实施的过程和质量于1999年10月4日作出以下建议:应该强调,这些建议并非意图改变协议的内容。我们只是认为限制进口的发达国家实施这些建议将有助于实现《纺织品和服装协议》规定的目标,并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特殊贸易利益和发展需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根据WTO《纺织品服装协议》(ATC协议)的规定,从2005年1月1日起,世界贸易组织所有成员国纺织品服装进口配额被全部取消,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已进入到后配额时代。而纺织品服装业是我国长三角地区最具有竞争力产业,在“商务部重点支持和发展品牌”的55个纺织服装类品牌中,有35个来自长三角地区,比如,杉杉、雅戈尔、罗蒙、邦威、森马、波司登、红豆、虎豹、雅鹿、海尔曼斯等。因此,在新的形势下,  相似文献   

4.
WTO《纺织品与服装协议》(ATC)将于2004年12月31日终止,从2005年1月1日起,各国将取消纺织品服装进口配额,届时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将进入零配额时代。自《ATC协议》1995年1月1日生效以来,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尤其是美国为应对《ATC协议》,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签订了多项与纺织品服装有关的贸易协定,使这些发展中国家对美纺织品服  相似文献   

5.
专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绿色革命"时代,绿色产品、绿色消费将主导世界纺织品和服装消费的新潮流,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出口纺织品行业所面对的新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6.
张鼎健 《网际商务》2005,(1):110-111
这是一个关于《皇帝的新装》最新版本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李钟 《国际市场》2001,(8):48-49
WTO成立后,<纺织品和服装协议>(Agreement on Textiles and clothing,简称ATC)取代长期游离于关贸总协定基本原则之外的<多种纤维协定>(Multi Fiber Arrangement,简称MFA),建立起国际纺织品贸易新体制,并于1995年1月1日正式实施.根据该协议,纺织品和服装贸易将从1995年1月1日起至2005年1月1日完成贸易一体化,在10年的过渡期内将不断提高纺织品出口增长率,逐步取消数量限制,直至最后实现自由贸易.  相似文献   

8.
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构筑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建立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是维护消费权益,扩大对外贸易的客观要求。必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和食品安全监督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以确保人们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纺织和服装最大出口国 从联合国2002年纺织和服装的出口统计看,中国已经是第二大纺织和服装出口国,当年出口总额为618.65亿美元,占全世界出口总  相似文献   

10.
一、美对我三类纺织品进口设限的缘由 在国际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纺织品和农产品一直受到GATT/WTO相关规则的宽容,因而长期被排斥在自由化进程之外,纺织品和服装贸易自1974年起一直受双边协议的数量限制。中美之间的纺织品贸易也是通过双边协议来进行的,历史上中美曾经签订了5个纺织品配额协定,而配额限制是违背CAT原则的。为结束纺织品服装贸易实行了三十多年的数量限制,乌拉圭回合达成的《纺织品与服装协议》要求在10年过渡期内,使全部纺织品和服装纳入自由化的轨道。一是逐步取消设限产品的数量,二是逐步扩大受限产品的配额。随着1999年底中美关于中国加入WTO协议的达成。美国于2001年1月宣布取消对我国生产的针织布、袍服和乳罩三种纺织品的进口配额限制。  相似文献   

11.
《国际市场》2008,(1):66-66
哥伦比亚近日公布了新的技术法规,对hs编码以4203开头和列入《目录》61和62章的服装制品及《目录))63章的纺织材料的标签要求作了明确规定。规定要求在所涉及货物的产品包装的显著位置上必须加贴清晰、耐用的标签。标签必须用西班牙语注明原产围、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美、欧纺织品贸易争端探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万莉 《价格月刊》2006,(2):31-32
一、中国与美、欧的纺织品贸易争端及进展2005年1月1日,根据WTO的《纺织品与服装协议》规定,国际纺织品贸易正式取消配额制度。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与出口国,在国际纺织品贸易的后配额时代可以更充分地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提升在国际纺织品市场的份额。然而,就在配额取消仅3个月之后,世界两大经济体美国和欧盟就以自2005年1月1日以来中国纺织品对美、欧出口激增为由,对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品和服装进行调查,从而确定是否需要重新实施配额限制,以保护美、欧纺织服装业制造商的利益。2005年4月美、欧分别启动对中国纺织品的特保调查程序。4月4日,美国商务部宣布自行启动对中国3类纺织品的“特保”程序,宣布向中国7种纺织品设限。更有甚者,美国在没有和中国举行任何磋商的情况下,于5月23日和27日单方面先后对中国7种纺织品实施配额限制。欧盟委员会则发布了《对华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行动指南》,规定了欧盟对来自中国纺织品进行设限的条件和程序,先后对10余种中国纺织品启动了设限调查。5月27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就T恤衫和亚麻纱两类纺织品的进口向中方提出正式磋商请求,要求对这两种纺织品实施特别限制措施。根据WTO相关规则,中国与欧盟的磋商期为15天,也就是在6月11日,若中欧双方无法达成双方满意的解决办法,欧盟将决定是否对中国T恤衫和亚麻纱实施“特保”措施。2005年5月24日,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与到访的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就纺织品问题举行了第一次谈判,以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片案,2005年6月10日,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为首的欧盟贸易代表团与商务部  相似文献   

13.
纺织、服装在人类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如1776年亚当.斯密指出的:基本、恰当的着装闲以使人们毫无怯意地出现在公众中,为此它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4.
绿色环保作为一个设计理念引入时装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而随着近年来“绿色消费”浪潮的兴起,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相继制定、出台了一些环保法规和纺织品环保标准,对进口纺织品实施安全检测,则将绿色环保理念推向了一个更新高度,使得环保、休闲、健康开始成为一种世界  相似文献   

15.
16.
印度在其投诉中认为,其一,美国对其采取的临时保障措施违反了《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第6条、第8条和第2条的规定;其二,美国对印度追溯适用保障措施违反了《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第2条和GATT第13条。专家组在与双方进行多次会晤后,于1997年1月6日做出报告。  相似文献   

17.
根据WTO的前身——关贸总协定所组织的“乌拉圭回合”达成的《纺织品与服装协议》规定,从2005年1月1日起, 全球纺织品进口配额已经成为了过去式。作为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大省的广东,对此怀有怎样的心情?有何期许?  相似文献   

18.
江世银 《消费经济》2004,20(5):64-64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财经博士文库中王云川博士的《消费需求的宏观调控》是一部很有创新性的学术专著。宏观调控不仅在投资需求、区域经济发展方面需要进行,而且在消费需求方面同样如此。消费需求宏观调控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总需求管理的重要形  相似文献   

19.
卫兴华  刘斌 《消费经济》2005,21(4):94-95
居民消费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和生产、分配、交换一起构成社会生产总过程,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主要环节。但是,改革开放前,居民消费问题在我国经济理论与实践中长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在理论研究中,普遍认为居民消费属于个人行为,不具有社会属性,不属于经济关系范畴,因而没有纳人经济理论研究和经济学教学的范围;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赶超战略,重积累、轻消费,强调重工业优先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而忽视了居民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事实上,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居民消费一直被看作是一切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消费不仅决定于生产,而且是生产的目的、动力和归宿,因此消费本身也对生产具有决定作用。马克思曾明确指出,“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  相似文献   

20.
2002年7月29-30日,WTO纺织品监督机构(TMB)第90次会议完成了对中国提交的纺织品一体化安排的审议。按照WTO《纺织品与服装协定》(ATC),对于没有列入一体化的其他ATC产品,中国享有援引“过渡性保障措施”(transational safeguard measures,简称TSG)权利,以保护国内产业的利益。根据TMB的审议结果,我国有权根据ATC有关条款的规定,在进口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对264个税号的ATC产品实施TSG。为使国内产业,进出口商对此有充分了解,并掌握如何使用该项权利,特撰此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