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黑龙江省甘南县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仅三年时间,农村经济出现了少有的好形势。据初步统计,1981年,农副业集体部分总收入6,330万元,比1978年增长30.8%,社员个体总收入3.240万元,比1978年增长两倍。农副业总产值(含社员个体收入)可达1.1亿元,比1978年增长96%,其中粮豆薯产值占总产值的36%,经济作物产值占总产值的41%,多种经营产值占总产值的23%。 多种经营的大发展,使全县农村经济出现了新变化,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创造了这个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农垦系统141个企业1981年总产值达1.28亿元,比1978年的6,104万元增长110%,三年翻一番。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109%,农业产值增长112%,工农业产值分别都翻了一番。  相似文献   

3.
凤山县整合农业、工业、旅游三大产业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县域经济又好义快发展。今年全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3492万元,同比增长15.7%。其中,实现工业总产值37552万元,同比增长18%;农业灾年不减产,实现总产值14249万元,同比增长43%;实现第三产业总产值13145万元,同比增长18.5%。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江西省宜春县农村实行了以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的生产力,农、林、牧、副、渔得到全面发展,自给知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开始向商品经济转化。1982年,全县多种经营产值达8,613.9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2%,比1978年增长2.72倍;农副产品收购总额达2,979.73万元,比1978年增长1.6倍,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以来,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较快。199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为903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099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69.9%和56.6%,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9.36%,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农村经济的腾飞 沙洲县属江苏省苏州市,1962年建县。建县初期很穷。当时,工农业总产值只有1.2亿元,其中工业产值3,349万元,只有纺织、酿酒、印刷3个小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生产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令人可喜的蓬勃景象。 (一)工农业总产值翻了一番。1984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2.2%,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8%。 (二)乡村工业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1984年,乡村工业产值达14.68亿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65.8%,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0%,比1980年增长1.7倍。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三十四个农垦企业1981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430万元,比1978年增长73%,其中工业产值990万元,比1978年增长一倍,即三年翻一番。经营利润220万元,比1979年盈利13万元增长16倍。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黎城县是山区老革命根据地之一,从1984年以来,大力引进资金、技术,使全县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同1983年相比,全县工业总产值增长38.1%,农业总产值增长61.4%,农村各业总收入增长75.6%,农民人均生产性纯收入增加了150元,达到355元;新建工矿企业35个,投资总额达到3,570万元,新增生产能力4,700万元。这一事实说明:对外开放对于山老区经济的起步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商品生产突飞猛进,货币流通也在迅速发展,市场空前活跃。凤阳县1984年末市场货币流通量为3,089万元,其中,农村为2,480万元,比1978年的356万元增加5.9倍,人均占有量44.22元,比1983年的42.64元增长3.7%。其特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货币流通量的增长速度农村快于城镇。全县1984年工农业总产值为34,962万元,比1978年增长1.81倍;货币流通量1984年为3,089万元,比1978年增长2.9倍,其中农村货币流通量为2,480万元,增长5.96倍;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为10,008万元,增长2.4倍,社会商品零售额为13,459万元,增长1.4倍。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县经济发展比较快。1987年与1978年比,粮食总产量增长1亿公斤,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7倍,财政收入接近翻了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229元。城镇建设、交通运输、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也有较大的发展。更为可观的是工业、农业的后劲有了增强。全县建起以食品、电力为龙头,化工、建筑建材、采煤、造纸为骨干的451个企业,职工4万多人。在农业上,基本形成了以粮、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邑县为了加快农业的发展步伐,改变农村经济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在开展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初步摸清资源家底的基础上,从本地的实际出发,调整了不同农业区的生产方针和产业结构。经过6年的努力,单一的农业结构的状况已初步得到改变。1984年,全县农村经济总产值已达27,148万元,比1978年增长1.35倍,其中农副业产值13,713万元,增长41%,在总产值中占的比重由  相似文献   

12.
<正> 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枝江市水产业在发展农村经济中,显示出了重要作用,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柱产业和领先产业,归纳起来在以下六个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是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1999年全市水产业总产值达到22030万元,占大农业总产值比重的27.3%,比1978年的2.9%提高了24.4个百分点。二是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1999年全市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54元,比1998年增加263元,比1978年95元增长48倍,比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多  相似文献   

13.
1982年,我县普遍推行了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的出台,极大地激发了农业的内在活力,农业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1982—1984年,三年粮食净增6000万公斤,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2500万元,年递增率达到29.9%。但1985年以后,农业发展速度明显放慢,到1987年,农业总产值年平均递增率仅为1.1%,三年粮食  相似文献   

14.
要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必须首先保证农业的资金投入。文安县1986年农业投入情况是:全县投入农业的资金945万元,其中,县财政13万元,占1.4%;乡财政123万元,占13%;村集体304万元,占32.2%;农户505万元,占53.4%。这表明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使农业投资主体由原来的国家、集体转变为农户。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调动农民增加土地投入的积极性,是保证农业发展的关键。1987年全县投入增加,达到1450万元,比上年多500万元,其中,县级投入20万,占1.4%;乡级投入174万元,占12%;村集体投入348万元,占24%;农户投入908万元,占62.6%。农业投入的增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87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25亿元,比上年增长5.1%,农民人均生活水平692元,比上年增长10.8%。这里,关键是调动了农民增加土地投入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一、农业可比效益低的原因 近几年,乳源农业经济的绝对增长速度较快。1994年,全县农业总收入2.5亿多元,比1990年增长98.5%,四年期间平均每年增长24.6 %。但是可比经济效益却出现了徘徊不前的局面。1994年,全县农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下同)1.4亿元,比1993年下降7%,比1992年下降1.08%;农业净产值1.1亿元,比1993年下降4.4%,比1992年下降1.4%。每百元产值物化成本显著增加。1994年,全县农业物化支出6431万元,比1993年增长33%,  相似文献   

16.
凤山县整合农业、工业、旅游三大产业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今年全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3492万元,同比增长15.7%。其中,实现工业总产值37552万元,同比增长18%;农业灾年不减产,实现总产值14249万元,同比增长4.3%;实现第三产业总产值13145万元,同比增长18.5%。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两个农业文件的指导下,德阳县从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加强经济核算,积极开展农业经济活动分析,按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办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取得了增收节支的良好经济效果。1980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67,427万斤,比1978年净增13,499万斤,增长25%,人均生产粮食1,229斤;基本核算单位1980年总收入达到13,909万元,比1978年增长  相似文献   

18.
灵川县在抓好常规性农业同时,狠抓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 1994年全县新增粮食232万公斤,创粮食生产历史最高水平。畜牧养殖大幅度增长,生猪和家禽分别比上年增长29.1%和70.9%。蔬菜、水果生产有较大突破、商品率高,实现产值分别为6034万元和5847.91万元,比上年增长160.8%和32.4%。林业产值实现4887.84万元,增长16%,林木开发势头猛,在1994年冬新挖白果坑140多万个。全县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3.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69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  相似文献   

19.
一、峨山县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势在必行 峨山县2004年国民生产总值完成了11911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950万元,增长9.7%;第二产业增加值46714万元,增长18.7%,第三产业增加值45455万元,增长7.1%。农业总产值5.9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41元,比上年增加417元,增长18.6%。地方财政收入10045万元,比上年增长42.2%。  相似文献   

20.
红光农场1981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06万元,比1978年的312万元增长286%,即三年接近翻两番。利润额1981年达到292万元,比1978年的14万元增长2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