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5 毫秒
1.
美学本体论问题颇为特殊,其逻辑起点不是依托于一元性本体,而是植根于“主客观统一”的二元合一关系之中。从西方美学思想史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美学本体论问题的发展态势大体上经历了“正、反、合”三个阶段,也即经由以“美在客观”说和“美在主观”说为主流的两个阶段之后最终走向符合科学认识论的“美在主客观统一”说。美学本体论之所以具有这样一个特殊的逻辑起点,主要原因在于美学的原始根基乃是“感性学”。明辨美学本体论问题的特殊性与发展走向,对于深入全面地探讨美学史和美学理论中的诸多问题都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美学观问题“美学是什么”从问题逻辑的角度分析存在着严重的理论困难。我们应该重新界定美学观问题的内涵,它具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我们用“美学”这一语词(符合)指什么?其二是以上述问题的回答为前提,追问我们应该怎样从事“美学”?以获得关于“美学”的描述性知识和从事美学研究的指导原则的规范性设定。  相似文献   

3.
“合理掌握标准,灵活运用指标”是公路设计新理念的精髓。本文主要对山岭重丘区公路的选线问题进行论述,通过灵活运用标准、规范要求,经过认真、细致、全面的方案进行优化线形设计,以保证使线形设计达到安全、经济、环保、行车舒适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如何合理的选取技术指标和公路美学及景观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4.
视环境美学为“应用门类美学”是对环境美学的最大误读。这一界定误解了环境美学所说“环境”,也误解了环境关学家所说的“应用美学”。环境美学所说的“环境”,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在我们之“外”的环境,而是我们始终置身于其“中”的环境;并非二元论意义上的环境,而是整体论意义上的环境。环境美学所说的应用关学,并非既定美学理论在环境领域的应用,而是美学应转换其学术品格意义上的应用。环境美学不仅仅是从美学的角度观照环境问题,而且更是从环境的角度来反思美学。  相似文献   

5.
当我在北京大学数学系念大学本科的时候,曾经一度对美学哲学十分着迷,从图书馆里借了不少的美学著作来看。但是,读完许多美学哲学的著作后,反而感到纳闷了——美学哲学家们面临的基本问题是:美是什么?——也就是说“美”的含义是什么!这些著作罗列出了许多不同的对于“美”的认定,譬如占希腊人认为美是对称,如对称的几何图形就是美,长着匀称端庄的五官和合乎比例四肢的人就是“美人”。  相似文献   

6.
赵伯飞  刘飏  程珺 《经济师》2006,20(10):11-12
价值论美学,是以价值哲学论为基础、把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来研究的一门学问。价值论美学的核心问题是审美价值:审美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形式,它的实现要通过审美评价来体现。  相似文献   

7.
“连续性”是环境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连续性”一词源于杜威美学,杜威以“经验”为核心概念,批判了传统的二元论哲学美学,试图建立一元论的哲学关学体系。在《艺术即经验》中,杜威从人与动物、有机体与自然的连续性出发,提出要恢复艺术与非艺术、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的连续性。伯林特继承并发展了杜威的“连续性”理论,对环境一词进行了全新阐释。他进一步批判了杜威所反对的审美无利害及相关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自然鉴赏的参与模式,并将这种自然鉴赏模式应用到对艺术、日常生活景观的审美探讨中,发展出一种全面的参与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8.
白玮  董峻岩 《城市建设》2010,(4):242-242
本文论述了如何将美学和技术紧密的结合起来,以适应当今大众对“绿色生活”的需求,设计建造出更为适合的未来建筑,已经成为建筑师所面临最紧要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伦理型文化精神的影响下,美学与伦理学关系密切。但是时下的部分学者无形中却在环境问题上将美学与伦理学相割裂。在他们看来,环境美学关注的是美化问题,而环境伦理学关乎的是功用。环境美学与环境伦理学相关吗?环境美学与环境伦理学关系密切,不仅环境美的存在离不开环境伦理学的理论支持,而且环境伦理学的拓展也离不开环境审美而来的感性冲动。在环境问题的解决中,环境美学与环境伦理学必须联手。环境美学与环境伦理学建立联系意义重大:有助于克服传统美学中美善相分的形式主义倾向;通过环境审美伦理学的建立,实现环境伦理学与环境美学的双向拓展。环境美学与环境伦理学的汇通之处在于敬畏、同情与体验性参予。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写意画“似与不似”是一项重要的美学法则,齐白石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更是中国画论的巨大财富。“似与不似”的精神境界及意境是写意画的重要体现,对其精神意蕴进行探索,有益于对“似与不似”进行深入了解,有利于指导中国写意画创作时更好地把握“似与不似”的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环境美学经历了应用领域专家发出环境美学呼声的萌芽阶段和美学学者借鉴国外学者理论、立足中西美学、现实探讨环境关学的建构阶段。既有学者融中西马美学为一体建构环境美学体系,也有学者以环境关学的视野重新思考中国美学,还有学者比较生态关学与环境美学的关系。而以中国古典美学为资源建构具有普世性的环境关学,并以之反思美学,则是中国环境美学的一个突破。  相似文献   

12.
仕女图始于唐代,通过塑造优美动人的妇女形象来 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传达特定的古典艺术趣味和审美模式, 研究庭园仕女图对于揭示女性庭园空间的美学特质较为重要。 以筛选的庭园仕女图为材料,考察庭园仕女图中植物和石类所 呈现的微小空间的显著的美学特点,以此了解古代画家笔下庭 园中石类与植物的美学样式,以进一步阐释和揭示古典庭园美 学的本质样貌和内涵,为传统历史庭园的保护以及现代庭园的 设计传统的传承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6,(2)
早期维特根斯坦虽然没有撰写专门的美学文献,但是其手稿中不乏相关论断。与其哲学思想基本一致,他的早期美学观具有浓厚的语言哲学色彩,反对实证主义武断地消除美学问题,为美学预留空间。美学在世界之外,是一个非理论化、非科学的神秘之物。美学与伦理学是一回事,在形上主体所处的神秘之域它们都能导向绝对的幸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古人们一直重视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古代即拥有今日之所谓生态美学研究的丰富资源,特别是以中国古代山水诗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呈现出的自然观及生态伦理意识,对于古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启发今天的人们从生态审美的新角度,对人与自然的相处、人类的生存环境等问题进行哲学美学思考,从而重新发现和审视大自然的美,亲近大自然。  相似文献   

15.
林代贵 《经济月刊》2001,25(6):148-151
新中国的美学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50—70年代为第一个时期。机械单一和政治性色彩是它的特点;80年代—90年代中期是美学发展的第二个时期。内容庞大而显得杂乱是它的特点;90年代中期以来是第三个时期。更精密的学科化是这一时期的特点。从三大美学教材,即王朝闻先生的《美学概论》、叶朗先生的《现代美学体系》和朱立元先生的《美学》中完全可以看出新中国美学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宋琪  曲诗雨 《生产力研究》2023,(1):59-63+78
城市更新进程中,保护工业遗产,需要关注其美学意义,促使场景生成,促进城市经济增长与社区发展。文章基于场景理论,阐述了工业遗产场景化保护的内涵,指出场景化保护以营造具有美学价值的场景为基础、以促进消费形成城市发展新动能为核心、以吸引更多的创意阶层激发城市活力为最终目标;从构成场景的社区、设施、人群、活动、价值观五个维度出发,对西安大华纱厂、陕西钢厂和陕西唐华一印有限公司的三个案例进行剖析,得出工业遗产场景化保护的关键在于通过场景营造城市烟火气息、营造城市创新气质和营造城市记忆谱系。  相似文献   

17.
技术美是技术美学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技术美学作为近一个世纪以来新兴的一门实用美学,是研究人与物质产品之间的审美关系的一门科学,是把美学运用于所有的技术领域使美学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本文对工业设计中有关技术美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先秦儒道美学的特点是,在不同的价值关系模式中建构起了丰富的美感论。其中,儒家确立了以“中和”为美的价值关系模式,道家确立了以“合道”为美的价值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古今中外拱桥的美学发展,对拱桥结构形式从美的方面进行了分析,简述了拱桥拱圈与墩台的美学设计,强调拱桥设计要注重桥梁美学,以实现桥梁与环境的有机结合、与功能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20.
嵇康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音乐家,以往学者对其研究较多。本文试图通过对嵇康玄学音乐美学思想与以《乐记》为代表的儒家美学思想的比较研究,进一步认识嵇康美学思想的深刻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