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经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张建国 《林业经济问题》2002,22(3):131-133,144
林业是为进行森林经营组织起来的 ,以进行木材、林产品生产和保护性资源经营而以后者为基础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林业发展必须以森林经营为基础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面对当前我国的林业形势和实际 ,要确立“生态林业”的发展思路 ,放开商品林经营 ,改革林政管理制度和税费制度 ,改革和完善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1985]1号文件决定,集体林区取消木材统购,开放木材市场,实行议购议销。这是林业经济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福建省建阳地区木材多渠道经营后,1985年木材销售总量达226.74万立方米。与1984年相比,国家增收1.981.1万元,一些森工企业扭亏为盈,集体收入增加。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增收28.26元。这项改革,初步理顺了木材价格,兼顾了国家、林业企业和集体、林农三者利益,调动了广大林农的积极性。但是,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新课题,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为要实现我国林业生产的战略目标,即“到本世纪末森林复盖率要达到20%,木材年产量要达到1亿立  相似文献   

3.
随着木材经营的放开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木材经营由过去计划经济统一归属木材公司主渠道经营为千家万户进山收购经营,给林业专项基金的征缴带来很大的难度,引发出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抓好国有企业改革是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通过改革实现国有企业和市场经济相衔接,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拓任务。至今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高,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难点。本文结合林业企业的一些情况,就降低国有林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问题谈一些意见。一、林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高的原因1流动资金得不到补充。林业企业由八十年代计划经济转轨出来,过去木材统一收购、统一调拨、统计盈亏,利润上交财政,亏损财政补贴。木材放开后打破了原有行业经营的方式,大部分场地和设备丧失了原有功能,设备闲置。人员…  相似文献   

5.
福建林业的后顾与前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福建林业在经历了巨大发展之后,目前正遇到比较大的困难,本文分析了造成林业“两危”(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现代林业的经营利用制度──生态林业和资源动员方式或组织形式──社会林业的经营思想,把森林经营建立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并根据体制和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提出了解放思想是关键,改革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以及放开木材市场、集体林改革、国营林业企业改革和生态公益林建设等几个具体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 国家对南方集体林区取消木材统配、实行议价议销以来,林业内部通过改革,积极搞好政企分设,健全管理和经营机制,简政放权,实行各种不同形式责任制,因而,营林生产、企业经营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前林业企业除了存在资源危机以外,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木材购销价格失调和收益分配不平衡,面临着经营困境。本文试就集体林区木材价格及生产环节的收益分配问题,谈谈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林业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事关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伟大事业。林业无偿为社会提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它所承担的税费项目多,负担重的问题并未得到合理解决。根据在辽宁林区的调查,对木材经营和加工十分不利的因素突出表现在木材税费负担过重上。“谷贱伤农”、“木贱伤林”,沉重的税费制约了木材的经营和加工,挫伤了林农造林营林的积极性。切实减轻林业税费负担,关键在中央政府。一是要减税;二是要减部门收费;三是要减不合理收费。 一、林业税费现状和问题 1994年税制改革后,按照国家政策规定,木材经营征收的税费有…  相似文献   

8.
一、制定林业企业经营承包会计核算办法的意义1.是巩固和发展林业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的需要随着林业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林业经营承包责任制逐步巩固和完善,林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步打破了传统的“三单一大”(单一计划经济、单一木材生产、单一全民所有制和大锅饭)的经营模式。林业企业在更新造林生产、木材采运和加工生产、森林管护经营等林业生产活动中,一个全员、全过程、系列化的经营承包责任制在林业企业全面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已发展成为林区的主要经营方式。实施经营承包责任制,是对林业传…  相似文献   

9.
<正> 对于要建立一个健全的木材经营管理模式,以促进林业生产,发展林区经济,我认为必须遵循以下三条基本原则:一森林资源保护原则;二木材流通经济原则(即加强木材商品流通速度,减少流通费用);三协调木材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物质利益分配原则。木材统购统销时期和木材市场开放初期的实践证明,无论是完全计划下的木材商品流通经营体制,还是完全市场调节下的商品流通经营体制都无法保证这三条基本原则的全面贯彻。因此,木材流通经营体制的改革必须是这两种典型体制,并以计划为主的不同比例、适度的融合。本文正是持这一思想来介绍、探索尤溪县的木材经营管理模式的。  相似文献   

10.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林业生产和其他行业一样,处于新旧体制变革之中。随着林业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尤其是一九八五年木材实行开放经营后,更促进了我省林业由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进一步活跃了林区经济。但是,由于木材开放后,一些必要的管理措施未能相应跟上;许多旧的、不适应改革、开放的观念,仍然束缚着人们的思想,营林只管造林;森工只管砍树;林产化工只管加工、  相似文献   

11.
福建是我国南方的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资源丰富。几年来,围绕林政资源管理、林业税费负担、木材经营流通体制、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取得显著成效。林业税费改革作为林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林农的切身利益。一、林业税费改革的原因分析1.木材税费多,林农负担重。主要表现在一是重复征税,按现行税制规定,生产和收购原木、原竹必须分别缴纳生产环节与购销环节的农业特产税,这就形成了同一产品在未改变其实物形态前征收两道特产税的重税现象;二是税费负担重,据了解,改革之前省以上有权机关制定的…  相似文献   

12.
一、开放南方木材市场的反思 1985年1月,国务院作出决定;“南方集体林区取消木材统购,开放木材市场,实行自由购销”。这一决定被认为是林业上的一项根本性改革,是木材经营体制的重大突破,是振兴林业的战略决策。这一改革的目的是,完善南方林区林业生产关系,使集体林区利益分配更加合理,同时解决长期以来木材价格背离价值的问题,给林区人民兴林致富打  相似文献   

13.
关于木材生产流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来自怀化林区改革难点问题的调查报告陈晓忠,史亚兰为了加强森林资源林政管理,今年怀化林区加大了对木材生产流通的宏观控制力度,实行声林业部门经营单位一家进山收购,多家经营”的政策措施。这项政策一年来实施效应如何?笔者会...  相似文献   

14.
<正> 林业部于1981年底颁发《贮木场工程设计规范》,并于1982年起试行;十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深入,木材经营全面放开;党的十四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由此林业生产管理体制和木材经营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导致贮木场生产类型和生产规模的变更;也势必影响到贮木场工程设计工作中对贮木场设计规模的确  相似文献   

15.
当前林业分类经营改革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分类经营改革是林业实现其生态目标与经济目标的必然选择。目前这项改革进展缓慢。主要问题及原因:林业部门对分类经营改革的思想准备和理论准备不足,政策措施不具体,各级政府对林业建设支持不够,公益林的价值补偿没有渠道。商品林建设受现行管理制度制约。顺利推进分类经营改革需要解决以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森林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回顾建国以来我国林业发展的战略政策,以生产木材产品为目标的产业林业始终占据明显的主导地位。现有的生态林工程也是从木材永续利用角度来考虑和解决森林的生态平衡问题,依然深深打着产业林业的烙印,林业发展重心依旧摆脱不了木材生产观点束缚,森林经营延续着过去形成的森林“生产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传统模式,这种经营模式在我国林业建设中直接导致林业自身发展处境困难,行业地位显著下降,社会认为林业的作…  相似文献   

17.
建立现代林业企业制度是林业企业改革的目标和方向,由于林业企业的特殊性和林业本身所具有的社会公益性,使林业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中遇到了很多问题,这也是林业企业改革缓慢,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根本原因。1.天西林业企业概况天西林区现有企事业单位22个(17个企业单位、5个事业单位),是以9个森工林场、1个木材加工厂、2个木材加工合资企业为龙头的国家大二型森工企业。经营总面积165.5万hmZ,活立木总蓄积量6728.4万叨,其中用材林面积和蓄积分别为9.7万hmZ和260.9万对。林业局成立以来,全林区累计生产原木3…  相似文献   

18.
木材价格问题是木材销售管理和市场管理的重要问题,因为价格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木材消费者的利益,而且更重要的是价格对生产的刺激作用。指导性价格是国家依据木材生产和市场供求情况规定最高和最低价格幅度,靠间接掌握、控制的价格形式。指导性价格体系和管理体制,到底采取什么模式为最佳,这在经济理论界还正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总的指导思想是:宏观决策、调节、控制,微观放开、多样、搞活。随着社会  相似文献   

19.
一、1994年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一)1994年粮食购销政策出台的出发点 1994年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针对1993年粮食经营和价格放开后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稳定粮食市场和安定大局。1993年,按照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目标,粮食流通实行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价格、经营全部放开。到1993年上半年,全国已有95%的地区粮价放开、经营放开,这项改革不到一年就到位。由于放开的步子太快,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粮食购销体制研究不够,思想准备不足,认识上有误差,忽视了粮食价格放开所需要的条件,因而改革措施不配套,政策不落实,造成1993年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世界范围的认同,传统的以“木材利用”为核心的林业经营指导思想的基石已经崩溃,现代林业的框架已基本形成。目前,我国的现代林业已经起步,这在客观上要求林业会计核算体系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完善,以全面科学地反映林业经营的财务状况及其所取得的成果。一、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现状林业是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很深的行业。建国以来,林业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建设资金,20世纪80年代后期,木材价格放开了,木材的“利润”一下子增加了,国家又以高额的税费向林业索取积累资金,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都竞相向林业进行索取,这种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