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特定区域集聚吸引科技人才集聚,科技人才集聚呈现的空间差异性又影响区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现有研究对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互动关系忽略了空间因素,难以全面刻画科技人才集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复杂关系。采用我国2007—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实证考察科技人才集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空间交互效应。结果发现:我国科技人才集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存在显著双向促进作用;科技人才集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科技人才集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之间存在负向空间交互效应。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2008—2018年成都经济区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区位熵衡量区域物流产业集聚度水平,采用三种空间模型实证分析物流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深入分析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物流产业集聚对成都经济区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影响;将总效应分解成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后发现,成都经济区内物流产业集聚对本地区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但对区域内周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内本地和周边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4.
协同集聚作为现阶段产业发展的主要组织方式,对区域经济和生态均存在多方面影响。环保产业与一般制造业共聚是产业协同集聚的一种细分模式,通过对比其与一般协同集聚在动因、效应和关联方式等方面异同,依据其显著的生态闭环功能和环境正外部性特征,将其命名为生态化协同集聚,并基于2013—2019年短面板数据,采用杜宾模型(SDM)考察生态化协同集聚的绿色经济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生态化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总体呈现U型特征,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效应;沿海地区生态化协同集聚程度较高,对绿色经济效率已形成有效促进作用,而内陆地区生态化协同集聚水平较低,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表现为抑制作用;环境规制对生态化协同集聚的绿色经济效应具有显著影响。结论可为生态化协同集聚促进区域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6.
7.
新兴产业作为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最具发展活力的产业,是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但是,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以及其它省会核心城市,不同区域之间发展差距非常大。明确新兴产业发展的空间相关关系,才能更有效地以核心城市带动相邻落后城市的新兴产业发展。基于创新要素和集聚效应双重视角,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11—2015年新兴产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兴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空间相关性,研发效率和科研机构占比两大创新要素对相邻区域新兴产业发展产生正向溢出效应,产业集聚和R&D投入则产生虹吸效应。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融业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对绿色和环保产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源头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生态效率。通过建立金融集聚和生态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超效率DEA、Moran’s I等,对金融集聚和生态效率进行时空差异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验证金融集聚对生态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和生态效率呈现出区域差异性,表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特点;区域差异源于局部集聚性和集聚阴影效应;银行业对中部地区生态效率溢出效应明显,证券业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生态效率的溢出效应明显,保险业对生态效率溢出效应不明显,金融密度对西部地区生态效率溢出效应明显。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内地31个省区市2004-2011年高技术产业的相关数据,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考察人力资本和研发经费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影响.在静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中发现新兴产业的集聚过程的马歇尔外部性是新兴成长的重要动力,而人力资本与新兴产业成长之间存在“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即本省人力资本对新兴产业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不显著,而相邻省份人力资本的外溢却能促进新兴产业的成长.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结果显示“干中学”和研发经费的投入对新兴产业的成长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时代的经济运行方式呈现出数据驱动、万物互联、创新迭代的特征,数字经济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属性对创新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361座城市2010-2018年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仅能够带动本地创新绩效提升,而且对周边城市创新绩效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强,空间溢出效应也更显著。由此,建议可从挖掘数据要素价值、搭建数字化平台、推动数字技术创新等角度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本地区和周边地区创新绩效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27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作用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环境污染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不仅对本市环境污染产生抑制作用,而且对相邻城市环境污染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且长期影响大于短期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在短期和长期均显著降低本市的环境污染,对相邻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则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均显著加剧了本市或相邻城市的环境污染;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显著抑制了本市和相邻城市的环境污染;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对本市和相邻城市环境污染的抑制作用仅有长期效应而无短期影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集聚对本市和相邻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许辉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1):251-253,257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具有战略引领性和长远性特征,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特征出发,提出了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三种推进模式,分析了每种发展模式的原理及过程,并给出每种发展模式下的政府培育策略。 相似文献
13.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战略性选择。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要根据产业创新力、产业引领力、产业持续力、产业聚集力、产业碳减力五力特征正确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次要筑牢市场、科技、资本三大支撑力,最后要强化政策举措落实力,通过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吴海军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5,30(4)
近年来,法国工业连续衰退,成为在欧盟"去工业化"趋势最为严重的国家,在全球的经济地位也持续下降。为扭转这种局面,法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振兴工业的政策,重新对工业发展布局进行规划设计,重点发挥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在工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简要介绍了法国工业化发展进程,重点介绍了34项工业振兴计划。 相似文献
15.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路径的共生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近期提出的国家重点发展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产业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的产业,因此,技术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路径的视角,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技术创新路径的共生模式。该模式能够把自组织创新、集合原生创新、次生模仿创新整合到最佳技术创新状态,从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好又快成长。 相似文献
16.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路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是培育发展与体系构建的关键时期。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征、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应依托政府规划,采用集群式发展模式;寻求技术突破,采用柔性产业组织模式,同时关注市场需求,优化产业孵化器功能。 相似文献
17.
金融集聚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基于2003—2007年省际经济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集聚使集聚区内部的金融产业和相关产业联系更加紧密,同时通过特殊的传导机制对周边产业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利用2003—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借助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证明了金融集聚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银行业集聚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升级贡献度明显大于证券、保险业且逐年递增;保险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有益”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迫切需要。首先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知识产权服务的需求。然后从政策、技术、人才、市场四个方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同时也对相关的支持要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中,人力资本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培养和吸收相关人才,优化升级人才结构,建立并不断调整引导、鼓励人才发挥作用的微观机制,从价值链重构、产业结构调整的视阈中来构建和实施人才战略,对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效率和发展质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