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利用大量经验数据,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给我国货币政策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化会对我国货币需求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在我国大宗商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通过影响我国大宗商品现货和期货市场,进而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机制已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单位根右侧ADF泡沫检验方法(BSADF)方法对国内外20类大宗商品价格泡沫进行动态测度,然后采用高维动态R-Vine Copula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法探析大宗商品价格泡沫之间的相依结构演化特征及其动态传染效应。研究结论表明:国内外大宗商品普遍存在多个周期性泡沫,但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差异。国内大宗商品价格泡沫程度要大于国外大宗商品价格泡沫程度,其中农产品现货、钢铁现货和能源现货泡沫程度较高。整个相依结构凸显出“物以类聚”的特征。国内能源现货、工业品期货、农产品期货和国外商品期货在整个相依结构中处于中心枢纽地位。国内外能源期现货价格泡沫之间的相依性较高,存在较强的传染效应。大宗商品价格泡沫之间存在非对称的传染机制。国外大宗商品期货和国内农产品期货处于价格泡沫传递的源头,而国内能源现货、工业品期货则发挥着承接和扩散价格泡沫的中介作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泡沫相依结构并不稳定,存在突变性,其稳定性受到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极端波动的影响。国内外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大,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泡沫的相依结构稳定性越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大幅波动,其金融化程度日益加深。本文从价格视角,发掘利率、汇率和投机等金融因素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程度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受世界经济复苏向好的影响,2010年第一季度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呈现高位震荡走高特点。其中,工业品价格上涨较快,金属、能源、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农产品价格波动相对稳定。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原因包括:全球经济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市场的强势复苏,全球美元流动性增加,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强、美元近期走出疲软以及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等因素。对中国经济发展来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不仅加大了中国输入型通胀压力和经济运行的风险,而且也迫使中国必须加速转变发展方式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经济运行受到国际大宗商品极大波动冲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票市场是否也会受到国际大宗商品的影响?值得我们探究。本文主要针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从大宗商品进口国(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汇率视角研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与汇率间的动态关系。首先,在样本内和样本外预测中,中国和韩国名义有效汇率对本国大宗商品价格有稳健的预测能力,但是日本和印度不显著,同时四国名义有效汇率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国际原油价格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本文也检验了相反方向的预测(大宗商品价格预测汇率),但没有发现显著的预测结论。其次,对影响预测结论差异的结构性因素进行了研究,实证表明汇率制度和贸易依存度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相关结论为中国等国际大宗商品主要进口国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负面冲击提供了新的理论。最后,本文提出了防范大宗商品价格风险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与国际市场的关联度越来越高,本文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出发,分析其对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影响的传导机制,并运用VAR模型量化其对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有正向影响,并且影响存在滞后性,最后提出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政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宋亚 《甘肃金融》2020,(5):23-29,44
文章分析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得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能源价格接近或跌破本世纪前两轮大周期价格低点,基本工业品价格稍高于本世纪前两轮大周期价格低点,农产品价格近5年来基本平稳,粮食作物价格先抑后扬;之后分析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可能给我国带来企业现金流收紧、失业和就业人员收入下降以及因之导致的需求缩减、债务和金融业风险加剧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做好低收入群体和失业人员社会保障工作、多措并举稳就业、调控农产品平稳供应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01年12月至2013年12月的月度数据,以铜为例,运用协整理论、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研究了我国货币政策变量,M1、M2、利率、信贷与大宗商品价格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期铜价格与货币政策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短期内,货币政策对期铜价格的影响显著,其中,狭义货币供给量M1与期铜价格的关系更为密切,利率的影响效应不够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研究国际商品价格对我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价格传递影响,得出结论国际商品价格对我国PPI具有正向传递作用,但PPI对CPI的价格传递过程失效;但是通过与美国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国际商品价格对美国PPI具有影响,PPI对CPI也具有影响。说明价格传递在中国的PPI向CPI的传递过程中失效,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下游企业具有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对商品定价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家庭住房抵押借款摩擦和银行贷款摩擦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重点考察了异质性冲击下房价波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研究发现,房价上涨会导致银行风险溢价及杠杆率显著上升,进而加剧金融体系的内在不稳定。为降低房价波动及维护金融稳定,选取两类宏观审慎政策工具进行逆周期调控实验,结果表明,在住房需求冲击下,金融管理部门应选取贷款价值比政策,且应对房贷积极调控,而对房价进行中性调控。在最终产品部门生产率冲击、房地产部门生产率冲击及跨期偏好冲击下,应选取资本充足率政策,但对房贷和房价调控力度的把握则存在差异。本研究为厘清房价波动对金融稳定的动态传导机制,以及金融管理部门如何选取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以稳定房价并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开放经济体制下的基准货币需求模型中,本文将源于国际金融市场的持币成本设为遗漏潜变量,并构建特定的国际金融综合指数(CIFI)作为该潜变量的测度。借鉴机器学习与测度理论,本文利用对数误差修正模型提出了分步降维的CIFI构造算法,构造了长期CIFI和短期CIFI。结果表明,CIFI构造中的无监督降维步骤有助于减少高维金融数据中的冗余信息。实证分析发现,国际机会成本对中国货币需求具有规律性的前导影响,而在2007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央行的应急措施对长期CIFI所代表的非均衡冲击起到明显的阻截效果,对短期CIFI的影响基本是持续不变的。通过综合指数构造与宏观货币需求模型的算法连接,可以利用CIFI的构成结构从前导时间与影响强度两方面追踪冲击货币需求的国际金融风险的具体来源,这为宏观决策者监测国际金融市场提供了颇有规律的信息。在方法论上,本研究为如何利用模型监测国际金融市场影响宏观经济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4.
钱宗鑫  王芳  孙挺 《金融研究》2021,489(3):58-76
本文利用2004-2016年的季度数据构建金融周期综合指数,用以描述金融市场景气程度;使用SV-TVP-VAR模型,围绕金融周期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周期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变性特征:2008年以前金融市场繁荣对房价有稳定推升作用,2008年后该影响持续弱化;与之类似,实体经济对房价的影响同样自2008年起逐渐减小。这意味着,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我国房地产价格对经济金融冲击的敏感度已经大幅下降,金融扩张可能难以再通过房地产市场有效带动实体经济的繁荣,相反,其反而可能导致银行贷款不良率的攀升,在金融系统内积累系统性风险。我国针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不仅对控制贷款不良率的提高体现出积极作用,而且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产出及房价的随机波动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未来应更加重视房地产市场调控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中的重要地位,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防范房地产市场引发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上考察,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和充当最后贷款人,客观上使其具有了保持物价稳定和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20世纪8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的金融调控出现了明显变化,逐步向稳定物价的单一目标方向发展,金融监管则出现了"去央行化"的趋势,使中央银行失去了维护金融稳定的能力和手段。经济全球化产生了很多影响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的新因素,要求中央银行在保持物价稳定的同时,对金融稳定给予更多关注。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和主要经济体加快了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的构建,这为解决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的协调配合提供了新思路。如果将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纳入到宏观审慎管理的视野,就有可能在金融调控中二者兼顾,建立起新的金融调控范式。  相似文献   

16.
在银行融资与企业融资两大市场均存在金融摩擦的条件下,经济转型时期的“投资潮涌”蕴含重要货币经济学含义。以货币政策调控行业过剩产能为例,本文为解释转型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结构调控功能构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并对相关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经验证据显示:当不同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在抵押能力信息传递上存在系统异质性时,货币政策具有显著产能调控功能,而调控作用的大小与企业产权结构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类型有关。通过融合“投资潮涌”与BGG理论,本文将BGG理论中的货币政策效应异质性从企业层面拓展至行业层面,进而揭示了传统非结构性货币政策在转型经济背景下何以具有结构调控功能的理论机制。结论表明,进一步夯实金融市场微观基础,协同推进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健全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体系至关重要。文章也为通过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分类调控政策思路,实现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货币政策操作路径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彭俞超  黄娴静  沈吉 《金融研究》2018,458(8):51-68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投资结构和金融发展的内生增长模型,本文发现,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偏离其最优结构且继续上升,对金融效率具有抑制效应,不利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而且,这一抑制效应在房地产外部性越弱的地区越强。基于2003-2013年地级市层面的样本,采用两阶段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和工具变量法的实证分析结果均支持了模型的结论。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房地产投资对金融效率的抑制作用在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房地产销售状况较差的地区更强。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金融创新对金融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新的金融工具的出现,对货币供给和需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央行的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效果。本文分析了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和需求可能产生的影响,对金融创新在我国开展后的货币政策制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国际金融中心的演进历史与主要国际货币的变化相对比,通过相关性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等定量研究发现,货币国际化和国际金融中心之间是高度相关、彼此促进的;发达的金融市场可为本币国际化提供重要的市场平台,而没有充足证据显示货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会必然促进本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史经验启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要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相匹配,具体要加快推进上海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支持人民币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优化金融监管和金融服务环境,充分发挥浦东“核心功能区”的聚集效应等。  相似文献   

20.
王永钦  高鑫  袁志刚  杜巨澜 《金融研究》2016,431(5):191-206
近年来的金融危机和不同国家的发展路径促使经济学家们反思资产泡沫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过去几年主流经济学中开始涌现出一些富有洞见的相关理论和实证文献。本文通过一条逻辑主线对基于这些文献的进展进行了系统评述。资产泡沫产生于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它既影响实体经济的效率和增长,也影响实体经济的波动。其中,金融发展程度(金融市场的完全性)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金融发展程度会影响到资产泡沫的产生;而资产泡沫既可以缓解经济中的扭曲,也可以加剧经济中的扭曲,使得经济增长偏离黄金律。制度质量则会强化金融发展程度的影响。金融发展程度与制度质量在开放经济的情况下,还会影响到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向和结构,从而对实体经济的增长和波动产生更复杂的影响。本文中所综述的理论洞见对于中国这类金融市场欠发达、正面临金融自由化与结构转型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尤其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本文最后讨论了中国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