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测度2004—2014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与5类细分行业集聚水平,采用GIS空间可视化技术分析高技术制造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高技术制造业空间集聚特征明显,集聚中心从东部沿海向内陆方向移动,集聚范围不断扩展,集聚水平呈下降态势,但高技术制造业集聚水平始终高于制造业整体集聚水平;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的空间分布主要由非市场因素决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始终呈"沿海型"集聚分布;医药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集聚水平呈著提高;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集聚水平明显下降。最后,提出应从加强对高技术制造业转移与承接的引导、积极促进中部地区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等方面,进一步促进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技术产业成长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唐根年  徐维祥 《经济地理》2004,24(5):604-608
文章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成长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序列上看,中国高技术产业呈现高增长率的成长和发展,无论是高技术产业年产值、增加值,还是利润和出口额等经济指标的年平均增长率均达到10%以上;但从地理空间上分析,各地区高技术产业成长、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广东占有极显著的优势;医药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二个行业具有明显地区性优势的分别是浙江、广东、上海、河北和江苏、浙江、上海、北京;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地区性优势分布在前期国家投资重点地区陕西、黑龙江、江西、辽宁。分地区高技术产业投入地理集中度指数和高技术产业产出地理集中度指数清楚地反映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呈现较明显的集群发展态势,集群主要发生在以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大地区。基于上述分析进一步探讨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问题,并提出菱形状态的高技术产业发展空间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3.
高技术产业作为技术含量高、 环境污染少的典型产业,在节能、 减排和提效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有效集聚高技术产业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地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本文使用中国2005—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各省份高技术产业全行业集聚水平、高技术产业不同行业集聚水平和不同集聚模式对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整体而言,高技术产业全行业集聚与地区产业竞争力之间呈现明显的U型关系;从不同集聚程度来看,平均集聚水平较高的医药制造业和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与地区产业竞争力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倒U型关系,其他三大平均集聚水平较低的行业,集聚影响不明显;从不同集聚模式来看,相较于多样化集聚,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更能促进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但当专业化集聚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影响由促进转为抑制.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促进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向高端转移,进而推动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有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究高技术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协同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区域间产业集聚特征差异显著,高协同集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低协同集聚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水平、高技术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性,二者协同集聚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协同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双重门槛,当高技术制造业集聚度和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度均介于第一、二门槛之间时,产业协同集聚的经济增长效应最强。仅少部分省域两产业集聚度介于第一二门槛之间,能够有效发挥协同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1980-200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制造业地理集聚程度明显提高,制造业已显现出较高的集聚水平,东部地区是制造业的主要集聚区域;(2)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制造业空间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同类型制造业地理集聚的特征及时空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制造业地区专业化分工格局在中国基本形成;(3)近年来促进产业扩散的离心力作用开始显现,部分制造业呈现由东部地区向其他地区转移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采用Moran’s I指数方法分析了我国省域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和城镇化水平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与集中性,并表现为大体一致的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梯次递减的分布特征;全国省域城镇化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高技术产业集聚能够促进本地城镇化率的提高,并能通过城镇化率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推动邻近地区城镇化率的提高,有利于缩小区域间城镇化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采用Moran’s I指数方法分析了我国省域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和城镇化水平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与集中性,并表现为大体一致的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梯次递减的分布特征;全国省域城镇化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高技术产业集聚能够促进本地城镇化率的提高,并能通过城镇化率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推动邻近地区城镇化率的提高,有利于缩小区域间城镇化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张可云  仲艾芬 《经济地理》2023,(4):124-133+143
结对集聚是产业空间集聚的重要现象之一。文章应用并改进机器学习方法,测度了中国城市的制造业结对集聚指数,从时序变化、空间格局方面分析结对集聚特征。研究表明:(1)制造业结对集聚指数整体上呈现出“U”型分布特征。(2)2013年劳动与劳动、劳动与资本、劳动与技术密集型产业显著结对集聚组合明显上升。(3)中国四大区域板块中,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结对集聚指数低于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4)2013年城市产业空间网络呈现出一定的“核心—边缘”特征。最后,提出了加强产业链的整体规划与布局、进一步提升制造业集聚水平、引导城市制造业差异化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技术制造业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加速新旧动能转化的重要载体,是推动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生力军的关键。采用规模报酬可变的投入导向型NSBM模型,测度2011—2016年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整体效率和两阶段效率,并探讨效率演变的时空特征和内在机理。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整体效率和阶段效率均呈下上中游梯度递减的空间分异特征,下游地区高技术制造业处于要素配置优化推动转型升级的调整期,呈集聚水平、创新效率“高高”特征;中上游地区处于粗放式集聚加剧要素错配的阵痛期,呈集聚水平、创新效率“低低”特征。技术研发效率不高是导致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创新低效率的主要原因。投入导向和关联错配导致的中游塌陷与局部效率洼地,会加剧区域效率分化,最终演变为全局低效率。为改变长江经济带高技术制造业创新局部高效、全局低效的不利境地,实现创新效率提升,需强化区域科技合作机制,完善市场科技服务体系,树立质量效益型研发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在互动中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分析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生态环境耦合机理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对2003—2017年我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探究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生态环境之间耦合协调程度及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发现:耦合协调度总体稳步提升,但存在区域差异;耦合协调等级有待提高,大部分地区经历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滞后、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生态环境同步发展、生态环境发展滞后3种耦合协调类型;耦合协调度相似地区在空间上趋于集中分布,热点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迁移。最后,从树立协同发展理念、建立动态监测系统、加强地区间合作与交流3个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阶段,城市作为创新的载体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从实证角度研究中国城市层面较长序列的创新空间集聚与溢出效应。以2005—2020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创新水平为研究对象,采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和空间自相关指数等方法,考察中国城市创新的空间演化特征,并选择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中国城市创新的影响因素,提出促进创新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1)中国城市创新整体的空间差异和创新集中度呈下降趋势,南北方城市创新水平差异明显。(2)中国城市创新的空间Moran’s I值具有非线性距离衰减特征,表现为下降一段距离后略有回升之后继续下降;Moran’s I指数呈现出显著的高高—低低正向空间相关性,指数相对较低,但总体上呈增加趋势。(3)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显示中国城市创新因子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投入因子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创新环境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创新规模溢出效应尚不显著。据此,文章提出今后应加大城市创新投资和环境改善、推进城市间协同发展、促进城市创新集聚和扩散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高技术制造业集聚及二者协同集聚能够促进创新进而驱动经济增长与绿色发展。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3种类型集聚在经济增长、绿色发展方面的创新驱动效应水平差异,结果表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能够驱动经济发展,对绿色发展的正向驱动作用不显著,创新在其集聚驱动经济增长、绿色发展的过程中未表现出显著的中介效应;高技术制造业集聚能够驱动经济发展与绿色发展,创新在此过程中的中介效应显著;相比单个产业集聚,二者协同集聚对经济发展与绿色发展具有更强的正向驱动作用,创新在此过程中的中介效应也更显著。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3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基尼系数估算全国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 SBM 模型测度全国装备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构建门槛面板模型,实证检验装备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 全国装备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但地区差异明显;装备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显著的N型关系,具有双重门槛效应;东部、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呈递增的正向非线性影响,中部地区装备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先降后升态势,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倒N型关系;研发投入强度、能源消耗与装备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显著正相关,城市化水平、环境规制与装备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显著负相关。提高装备制造业发展质量,应增加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化、绿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南沿海制造业集聚过度及其生产要素拥挤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产业区位基尼系数、空间分散度指数、MHHI系数、产业规模指数衡量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程度,计算结果表明1980—2007年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程度呈总体上升态势,并存在明显的"东倾"特征。通过生产要素投入—产出趋势分析研究,发现并非所有制造行业生产效率与产业聚集度成正相关,东南沿海一些制造业空间聚集过度,生产要素拥挤现象明显,生产要素配置存在输入剩余和输出亏空。数据包络分析结果显示:减少生产要素配置输入(剩余)、改进生产要素配置比例,不仅可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改善生产效率,从而达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的目的。研究结果对当今中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等具有实践启示和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产业转移催化了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的演变趋势。利用行业集中度指标和空间基尼系数指标测算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制造业的集聚程度,根据测算结果,需要进一步诱导和推进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同时实现中国与东盟各国产业梯度转移,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均可凭借自身优势吸引高新技术产业入驻,并积极嵌入全球价值链体系,沿海地区发展高技术产业要注意过度集聚和产能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16.
深入分析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风险投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有助于促进创新创业与企业发展、提高区域科技创新水平。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对2003-2018年我国“一带一路”沿线139个城市风险投资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沿线地区的风险投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呈现为沿海高、西部低的分异格局;②风险投资的全局自相关系数均为正,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③风险投资机构数、国家高新区数量、风险投资退出、政府引导基金发展、财政科技支出对区域风险投资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环境污染对风险投资有一定抑制作用。随着ESG投资理念逐渐获得认可,沿线地区可以通过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促进风险投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改革30年来,中国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推进速度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特点,为更好地分析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的空间效应,本文将1980-2011年制造业集聚过程与城市化地域变动分为三个不同阶段,运用面板数据计量检验三阶段两者之间的空间效应关系.研究表明,制造业集中度与城市化水平在经济增长的不同环境背景下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随着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和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东部沿海作为全球制造业基地的吸引力正在减弱,制造业集聚度开始下降,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之间的相关性由正转负,而中西部通过承接东部的制造业,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的相关性由负转正.  相似文献   

18.
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是助推制造业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二者协同集聚更是实现融合互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利用2004—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形非线性特征,当前阶段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东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与制造业绿色发展之间也具有倒U形特征,中西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产业协同集聚通过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加速技术创新间接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政府经济竞争对产业协同集聚与制造业绿色发展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创新竞争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提升产业协同集聚质量、促进制造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地理学视角对短视频网络空间关注度进行研究,并探索性分析了短视频生产的新型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关系及其交互机制。采用空间分布均衡性测度方法分析了城市旅游抖音关注度空间分布的均衡性,利用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ESDA)分析了城市旅游抖音关注度的空间结构特征,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了城市旅游抖音关注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从空间分布均衡性来看,城市群城市旅游抖音关注度空间分布均衡性较好、集聚度适中,江西省和城市群的空间分布均衡性比较接近;湖北省和湖南省的城市旅游抖音关注度空间分布均衡性较差、集聚度较高。(2)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城市旅游抖音关注度整体格局呈“两翼较高,中部高低相间”格局,其中武汉市和长沙市关注度最高,位于第一等级。(3)从空间集聚特征来看,整体呈空间正相关,但空间集聚程度低,城市旅游抖音关注度空间分布较为分散。其中武汉市为高值集聚区,益阳市为低值集聚区,其他城市集聚特征不显著;武汉市和长沙市为热点区域。(4)从影响因素来看,电商物流水平、人力资源发展水平、移动互联网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创业环境质量回归系数均为正值,影响程度依次递减,对城市旅游抖音关注...  相似文献   

20.
笔者选用行业集中度指数和赫芬达尔指数两个指标,对中国文化产业2005年~2009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测定,并从区域和行业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的集聚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经营性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水平比较高,近年来其集聚程度在持续下降;而公益性文化产业集聚水平较低,但其集聚程度呈增长趋势,其中艺术表演团体增幅最大.从地域分布上看,文化产业主要集聚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市,省域间发展极不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