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诗怡 《金融经济(湖南)》2022,(4):42-51+87
金融中介的高杠杆及其顺周期性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深入研究杠杆的顺周期对于优化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稳定实体经济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我国金融体系三大支柱——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为研究对象,选用2010—2019年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对三者杠杆顺周期行为的存在性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我国金融中介存在杠杆顺周期行为,二是不同类型金融中介对杠杆顺周期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三是相同因素对不同类型金融中介杠杆顺周期的影响存在差异。最后结合分析结果,将三者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贡献进行排序,由大到小为: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 相似文献
2.
随着金融自由化和经济金融化进程的加速,金融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显著,金融的顺周期性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本文通过构建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微观机制模型,运用系统GMM模型对我国70家商业银行2006~2015年的年度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实证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周期性问题以及顺周期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逆周期宏观审慎调控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刁峰 《金融经济(湖南)》2013,(12):132-134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中,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备受瞩目,促使巴塞尔委员会重新修订流动性监管规则。我国因为市场经济不健全,金融程度不高而受此次危机的直接影响较小,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顺周期性问题应引起监管当局重视,防范系统性风险发生。 相似文献
4.
对2006~2016年中国140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商业银行杠杆变动具有明显的顺周期行为,但是批发融资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商业银行的杠杆顺周期性,甚至使杠杆率呈现逆周期效应。批发融资对杠杆顺周期性的缓释作用在资产规模较小、批发融资占比较高以及杠杆率水平较低时较为显著。但2014年出台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在控制批发融资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的逆周期缓释策略,增强了商业银行的杠杆顺周期行为。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同业业务发展及其风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同业业务的顺周期性进行分析和评估。通过测算弹性系数表明,同业负债对名义GDP的弹性系数大于广义信贷;通过HP滤波方法发现,"同业负债/GDP"偏离度要明显大于"广义信贷/GDP"等指标,即"同业负债"顺周期性表征功能更强,在宏观审慎管理实践中,可视为有效的补充监测指标。为规范发展同业业务,要尽力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负债结构,同时控制部分类型业务的规模;创新宏观审慎指标和工具,加强监测分析和流动性风险管控;利用部际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间沟通和信息共享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非平衡动态面板数据验证了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对于缓解商业银行顺周期性的适用性。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较弱地随着经济周期变化而变动,但具有明显的收入平滑、财务信号作用;非自愿贷款损失准备、资本监管对贷款的约束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顺周期性被认为是商业银行资本监管体系中可能存在的弊端之一。本文对发达经济体代表性商业银行和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实证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发达经济体资本监管存在明显顺周期性,而中国资本监管却存在逆周期性。 相似文献
8.
从金融发展的路径来看,经济货币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便是金融证券化的蓬勃发展。在传统的金融体系中,银行信贷也是顺周期的,而金融证券化的蓬勃发展,则进一步放大了这种顺周期性。一方面,金融资产尤其是证券类金融资产总量的不断增加,使得金融市场的运行状况对于整个金融、经济运行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另一方面,金融证券化的发展,对金融资产风险管理、金融体系流动性状况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进一步促进了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因此,我们要将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与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结合起来,达到防范顺周期系统性风险积累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世界金融危机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顺周期性。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顺周期性主要源于借贷行为和金融管制。顺周期反馈机制通过不良贷款比率(PD)增长,风险加权资产的增长,银行资本因为来自有毒资产的损失而减弱等增加信贷风险,因此我国有必要建立逆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 相似文献
10.
银行信贷的顺周期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整个金融体系由于内生或者外生的因素对宏观经济造成的消极影响更是暴露无遗。2010年,巴塞尔委员会出台了巴塞尔协议Ⅲ,比较突出的提出了所谓的"逆周期资本缓冲"要求,从而将消除银行顺周期性摆在了风险监管的重要位置。以我国银行信贷活动为研究对象,对我国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逆周期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杠杆率新规对银行信贷的影响,本文选用2004-2012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杠杆率以及其他影响银行信贷指标的变量,就杠杆率标准的实施对约束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杠杆率与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呈负相关关系,杠杆率的监管要求会导致杠杆率不达标的银行信贷增长放缓;就影响程度而言,杠杆率对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影响大于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唐淳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8):14-17
中国即将加入WTO,大批外资金融机构将登陆抢占市场,国内商业银行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进行金融创新,因为今后的竞争就是创新的竞争,商业银行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文章以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为切入点,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三大方面进行分析,以探求商业银行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经济危机中,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得到了明显体现。在世界各国中央银行普遍采取注资方式、国家对银行的参股比例急剧上升的情况下,重新审视商业银行的市场行为有其必要。所谓市场经济并不等于完全自由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同样需要政府控制的存在。只要存在市场失灵,国家就必须执行经济政策来对此加以弥补和纠正。这是原本一直存在着的、只是经济危机时期才体现出来的内在逻辑。因此不能仅仅依照政府作用的大小来简单评判一国经济的功能与绩效,不同的市场经济类型也不存在先验的优劣之分。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同业存款利率定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同业存款在各项存款中率先实现了市场化定价。对同业客户财务价值和非财务价值的分析,是构建同业存款利率定价方法的关键。协调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提高流动性水平、完善定价信息系统,有利于提升定价效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次贷危机前美欧国家的杠杆率上升为参照,比较了中国2009-2016年期间中国杠杆率上升的现象、构成、原因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较高的货币增速、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高储蓄率等旧原因难以解释中国近年来杠杆率的快速上升。从制造到服务的经济结构转型特定背景下,债务扩张带来的真实GDP增速和通胀增速边际效力下降,带来杠杆率上升。应对中国式高杠杆,宏观层面重点是避免通缩,结构层面重点是放松服务业管制、平衡中央和地方关系并推动相关投融资机制改革、以及其他释放经济增长活力的改革措施避免政府被动加杠杆。 相似文献
16.
本文立足于最新的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从提高客户忠诚度对商业银行的好处、忠诚客户的分类、客户忠诚的形成过程、影响银行客户忠诚的因素、商业银行如何提高客户忠诚度等五个方面对商业银行的客户忠诚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出台,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已经是我国经济改革过程当中的重要任务。在此情况下,各家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纷纷推出一系列经营举措,以适应经济发展要求,提高持续发展能力。本文通过考察中国工商银行驻一汽支行近三年来的经营发展状况总结了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方式转变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差距,着力分析在市场变化的前提下基层商业银行经营中应对变化的敏感性和前瞻性,以切实提高基层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业竞争力,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尽管其风险因素众多,但首当其冲的是要预防可能导致银行危机的战略性风险。基于世界经济论坛对未来10年全球重大风险的分析,本文认为,未来10年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性风险主要有:证券市场或地产市场的暴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危机、中国实体经济的衰退、危害社会就业群体的慢性病和银行治理缺口。由于突发事件的影响和风险之间的连锁反应,发达国家对中国企业所采取的市场或技术封锁、食品价格波动和关键信息设施瘫痪也可能演化成为我国银行的战略性风险。 相似文献
20.
银行愿意用流动性资产形式保持自己投资基于如下心理因素:在一定的资产总量下,银行的流动性偏好越强,对中长期资产要求的流动性溢价水平就越高,贷款利率定价就越高。当前,商业银行持有大量流动性资产和中长期贷款的低流动性溢价并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选择行为,受来自于央行的政策压力的影响大于来自于市场的经济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