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产业集聚度和贡献率分析,研究了高技术产业和高技术服务业的关联度,定量分析了前者对后者的拉动效应。结果证明,高技术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的集聚度存在显著相关性,其研发活动投入对高技术服务业的经济增长贡献较大。最后,提出应鼓励高技术产业实现服务外包,并与高技术服务业实现集群式发展。同时,应建立行业协会组织,完善良性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国内外高技术产业知识转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高技术产业自身特点与数据可得性,构建了高技术产业知识转移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超效率DEA模型评价了2002-2011年江苏省高技术产业知识转移效率,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测度2004—2014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与5类细分行业集聚水平,采用GIS空间可视化技术分析高技术制造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高技术制造业空间集聚特征明显,集聚中心从东部沿海向内陆方向移动,集聚范围不断扩展,集聚水平呈下降态势,但高技术制造业集聚水平始终高于制造业整体集聚水平;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的空间分布主要由非市场因素决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始终呈“沿海型”集聚分布;医药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集聚水平呈著提高;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集聚水平明显下降。最后,提出应从加强对高技术制造业转移与承接的引导、积极促进中部地区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等方面,进一步促进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9—2018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从定量角度分析高技术产业相对转移规模和转移特征,并运用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检验产业转移能否提升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通过何种路径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究表明,高技术产业总体呈现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并在局部地区存在梯度转移特征,不同子行业转移和集聚趋势存在显著差异;产业转移能显著提升承接地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但产业转移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路径存在行业异质性,各行业产业转入对纯技术效率的正向影响显著,说明产业转移主要通过纯技术效率促进承接地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5.
对高技术产业集聚与高技术人才集聚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定性描述,运用量化分析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刻画。通过对模型信息的深入挖掘,提出了促进两者和谐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知识是高技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如何将高技术产业集群中的各类知识向高技术企业转移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分析了参与高技术产业集群知识转移的主体,构建了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知识转移网络模型,该模型包括核心知识网络、辅助服务知识网络以及外围知识网络3个层次。  相似文献   

7.
在总结国内外高技术产业知识转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高技术产业自身特点与数据可得性,构建了高技术产业知识转移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超效率DEA模型评价了2002-2011年江苏省高技术产业知识转移效率,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产业布局不平衡是制约地区环境治理、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高技术产业、中低技术产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从产业互动视角探讨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在环境"先污染后治理"中的具体作用,并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从本地效应来看,当集聚规模达到一定门槛值时,高技术产业集聚能显著提升环境质量,并释放中低技术产业集聚的节能减排效应;从邻地效应来看,高技术产业集聚能有效降低周边地区污染排放,但会由于"挤出效应"增加中低技术产业集聚对周边地区的环境污染;进一步考察高技术产业集聚的调节作用发现,严格的环境规制和高劳动力成本能改善中低技术产业集聚的本地环境污染效应,但会通过促进中低技术产业转移增加周边地区污染排放,而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能有效抑制中低技术产业集聚对本地和周边地区的环境污染.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田红彬 《当代经济》2018,(4):6-7,33
高技术产品进出口额是衡量技术产业发展程度及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产业集聚程度也是衡量一个产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以我国2003年到2012年间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为基础,在此基础考察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国际贸易间关系.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可提升产业竞争力,降低了交易成本,给对外贸易带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技术产业作为技术含量高、 环境污染少的典型产业,在节能、 减排和提效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有效集聚高技术产业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地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本文使用中国2005—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各省份高技术产业全行业集聚水平、高技术产业不同行业集聚水平和不同集聚模式对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整体而言,高技术产业全行业集聚与地区产业竞争力之间呈现明显的U型关系;从不同集聚程度来看,平均集聚水平较高的医药制造业和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与地区产业竞争力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倒U型关系,其他三大平均集聚水平较低的行业,集聚影响不明显;从不同集聚模式来看,相较于多样化集聚,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更能促进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但当专业化集聚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影响由促进转为抑制.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促进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向高端转移,进而推动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有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技术产业六大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琚 《新经济》2000,(6):25-29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不仅面临更大的国际国内压力,而且高技术产业的培育机制和形成机制都有待改善,因此,高技术产业发展有赖于充分切实地适用研发补贴,并建立以间接援助手段为主、以直接援助手段为辅的产业促进机制.  相似文献   

13.
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产业效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二者关系还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基于1995—2016年我国内地多个省市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构建交互项和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就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对高技术产业集聚与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的交互项系数为负,与对外开的放交互项系数为正,对产业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门限效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产业效率的正向影响会减弱,证明了威廉姆森假说在我国高技术产业中的存在性;随着对外开放程度提升,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产业效率的正向影响会增强,否定了开放性假说。  相似文献   

14.
15.
16.
利用产业集中度CRn对武汉城市圈高技术产业2000-2009年的集聚水平进行测定.计算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高技术产业的总体集聚程度正在不断提高,武汉、黄石、黄冈、孝感和咸宁市高技术产业集聚表现突出.竞争优势、技术手段、创新活动和知识溢出等因素使高技术产业集聚,为发展高技术产业集群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彭丽粉 《时代经贸》2011,(22):146-147
新世纪伊始,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进程不断加快,转移规模越来越大,转移层次越来越高,转移方式也更加多元化,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竞争也更为激烈,在此种情形下,河南省如何抓住机会,顺势作为,顺利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以实现后进武发展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FDI与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关系,检验了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否影响显著,并在此模型基础上引入产业集聚变量来分析产业集聚中的FDI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集聚中的FDI技术外溢效应确实对我国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在不考虑产业集聚情况下,FDI在高技术产业中的技术外溢效应不显著。最后对相关结论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区际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的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区域经济的“俱乐部收敛”现象日趋明显,区际产业转移有利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基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理性考虑,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的互动构成具有正反馈效应的经济动力系统。产业集聚的形成伴随着产业转移,而经济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产业集聚的稳定性会随着产业转移而发生动态演化。  相似文献   

20.
技术引进创新是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式。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和Lotka Volterra模型,构建高技术产业国内技术购买与国外技术引进生态模型,以《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1995-2014年)》中技术引进相关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运用MAPE方法判别模型预测能力,基于模型参数和生态系统理论分析国内技术购买与国外技术引进生态关系,运用微分方程理论和稳定性理论分析技术引进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国内技术购买与国外技术引进不存在稳定平衡点,国外技术引进抑制了国内技术购买,国内技术购买促进了国外技术引进。两者发展趋势表明,国外技术引进最终会替代国内技术购买,结论对于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创新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