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2015~2020年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网络互动的问答文本展开实证研究,从微观层面探究上市公司积极与投资者进行网络信息互动背后的真实动机。研究发现,融资动机与市值管理动机驱动了上市公司积极与投资者进行网络信息互动,这意味着上市公司积极与投资者互动更偏向于是一种策略性行为,而非出于对投资者的诚意。进一步分析得出,网络媒体负面报道强化了上市公司融资动机与其网络互动积极性之间的关系;将样本按照股票错误定价程度进行分组回归后发现,只有当股票错误定价达到一定程度时,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动机才足以驱动其积极与投资者进行网络信息互动;此外,投资者的互动参与也是影响上市公司网络互动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为投资者的互动意愿越强烈,上市公司的互动行为越积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网络互动平台在股票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独特的信息披露方式,扩大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范围,超越了传统法律强制披露的限制,加强了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联系,对投资者保护、上市公司发展以及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都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在信息披露过程中,网络互动平台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基于此,梳理搭建和完善网络互动平台的意义,总结网络互动平台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时代的要求提出相关的完善建议,以期对后续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以2008—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和检验了CEO自恋如何影响公司审计收费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CEO自恋程度越高的公司审计费用越高,且CEO自恋主要通过影响公司战略差异进而影响审计收费。进一步研究发现,CEO自恋与审计费用的关系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和董事会监督较弱的公司中更显著。研究结果不仅为影响公司审计费用的前置动因研究提供了新的解释,也从人格特征维度补充和深化了高阶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9~201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上市公司的法律风险与审计定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公司存在诉讼仲裁和违规处分事件的概率越高,其支付的审计费用越多;诉讼仲裁和违规处分次数越多,审计收费越高。说明上市公司法律风险与审计定价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资本市场2010年推出融券政策为视角,实证探讨了融券卖空与信息披露违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融券卖空显著降低了信息披露违规倾向以及违规次数,表明融券卖空具有较好的公司治理效应。机制检验显示,融券卖空通过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降低大股东“掏空”动机以及降低代理成本进而降低了信息披露违规倾向及违规次数。进一步研究发现,融券卖空与信息披露违规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仅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组、外部审计费用较高组显著,说明融券卖空与机构投资者、外部审计之间存在互补效应。  相似文献   

6.
基于审计师选择和审计费用,文章考察审计监督与网站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选择"大所"审计年报的公司,其网站信息披露活动相对较少。上市公司可能更倾向财务导向,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沟通功能。未来上市公司还需加强网站建设,以满足中小投资者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7.
国有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是导致低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从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重要力量--机构投资者的角度,初步探讨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获得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审计质量越高。机构投资者能够通过"用手投票"及"用脚投票"两种治理方式,从一定程度上抑制"内部人控制"问题,提高外部审计的独立性,改善上市公司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8.
欧群芳 《企业经济》2012,(8):156-159
自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成为要求公布的信息以来,大量的学者开始研究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问题,以试图为我国审计收费的合理定价提供理论依据。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基于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方面进行研究。在控制相关影响审计收费变量的基础上,通过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对2010年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程度与审计费用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审计收费就越高。  相似文献   

9.
线上互动作为非正式信息披露的重要形式,不仅加剧了上市公司信息传递方式的嬗变,也深刻影响着微观企业的投资行为。以2013~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投资者信息互动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以及外部审计质量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信息互动会显著促进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而高质量审计能够有效抑制信息互动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国有企业性质对投资者信息互动的促进效应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而行业竞争和现金持有则会加剧信息互动的促进效应。经济后果研究显示,投资者信息互动会通过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来增加企业价值。相关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企业风险承担影响因素方面的文献,为非正式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研究提供了微观证据,也为中小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了实践依据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利用UCINET软件生成上市公司担保网络数据,并研究其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结果发现,当上市公司处在担保网络中时,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更大。上市公司参与担保网络的程度越大、担保网络规模越大或者复杂度越高,担保网络中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大。除了关注上市公司参与担保网络的行为以及网络的形态结构外,审计师还会关注担保网络的质量。担保网络质量越好,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小。  相似文献   

11.
阮宏飞 《价值工程》2021,40(1):77-78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上市公司与投资者通过互动平台沟通对其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回复投资者提问越及时、回复率越高、回复越详细时,有利于降低股权融资成本.本研究丰富了信息披露和股权融资成本的相关文献,也为监管部门完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规章制度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5年至2009年上市公司在2007年出具的自查报告为研究对象,对投资者保护执行和审计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外部治理框架下,动态投资者保护执行机制和静态投资者保护机制越完善,公司治理越好,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越少,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越高。在投资者保护执行机制缺乏的情况下,尤其是公司出现财务问题时,比如资金流受制、核心利润不高、终极控制人非国有、成长性较差而抵挡不住市场风险等情况下,审计质量备受怀疑,可能存在CPA与上市公司合谋的情况,从而降低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3.
以2007—2013年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公司对外担保的情况,并分析了上市公司当年对外担保对其审计费用和审计意见的影响。结果表明:存在对外担保的公司会被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且对外担保的规模越大,审计费用也越高;存在高风险担保的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相对较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上市公司为国有时,其对外担保事项影响审计费用的程度较之非国有企业更大;东部沿海地区上市公司相对于其他地区上市公司,其对外担保事项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4.
张伟斌  李薇 《财会通讯》2011,(4):110-113
本文以2005年至2009年上市公司在2007年出具的自查报告为研究对象,对投资者保护执行和审计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外部治理框架下,动态投资者保护执行机制和静态投资者保护机制越完善,公司治理越好,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越少,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越高。在投资者保护执行机制缺乏的情况下,尤其是公司出现财务问题时,比如资金流受制、核心利润不高、终极控制人非国有、成长性较差而抵挡不住市场风险等情况下,审计质量备受怀疑,可能存在CPA与上市公司合谋的情况,从而降低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5.
资金侵占是控股股东获取私人利益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其解决资金严重缺乏的重要途径,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则会提高公司透明度,减轻信息不对称程度,保护中小投资者免爱控股股东掠夺.文章选取深市2007-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信息披露质量视角对控股股东资金占用及其对审计意见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披露质量越高的公司,发生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的越少;进一步分析发现,控股股东的资金占用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显著负相关,但这一关系在信息披露质量高的样本中会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6.
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在年报中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为了深入理解上市公司的这一行为,本文利用2012~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对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披露情况及其经济影响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1)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具有积极的信号传递效用,自愿披露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与财务报表审计质量均更高。(2)从审计意见购买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发现,自愿披露的公司总体上不存在审计意见购买迹象,而未披露公司中存在审计意见购买迹象。这一结论从侧面解释了在自愿披露行为具有积极信号传递作用的背景下,仍有部分企业选择不披露该费用的原因。(3)未披露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公司的潜在审计意见购买迹象能够被投资者识别出且产生实际的经济后果。  相似文献   

17.
结合我国特殊制度背景,以深交所公布2008—2011 年信息披露考核结果的主板上市公司为基本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投资者保护视角下审计委员会特征影响信息披露质量的方式。研究发现,选定的审计委员会特征均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呈正相关关系,但是回归结果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引入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与审计委员会特征的交叉变量之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专业性、职责与权力保障的落实程度均显著正相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同时随着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的提高,这种相关性在不同地区间的差异将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根据审计保险假说,审计具有鉴证功能和风险转移功能,既拥有信息价值又具有保险价值。为了进一步检验审计保险假说,以2008到2011年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首先将审计费用分为信息性质费用与保险性质费用;然后考察市净率、审计意见类型、事务所规模等与保险性质费用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投资者投资的价值越高,支付的保险性质费用越多;同等投资价值下,投资者为风险转移功能最强的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支付更多的保险性质费用;大事务所收取的保险性质费用更多;优质客户支付的保险性质费用更少。  相似文献   

19.
以2007年至2009年深交所IPO公司的相关资料为样本,考察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部门设立模式与财务报告质量(具体包括财务报表质量和财务报告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单独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上市公司比未单独设立的公司具有更高的财务报告质量;内部审计部门隶属层级越高,财务信息质量越好,财务报告披露透明度越高。因此,上市公司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并对其隶属模式进行正确定位有助于建立高效、透明的信息传导机制,向投资者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以助其进行投资决策。同时,这一结论也为证监会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2011年至2014年间"互动易"平台的数据为样本,深入考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与股票收益率、交易量的关系。基于原始问答数据,从信息披露效率的角度构建公司回复指数以刻画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质量。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之后,公司回复指数与股票收益率、交易量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回复指数对个股收益率仅短期影响显著,虽然无法帮助预测收益率,但是能够成为预测交易量的有效指标。研究证实了公司的及时回复对消除股市信息不对称的正面效果,以及深交所"互动易"平台维护证券市场秩序的积极作用。此外,文章基于互动平台的特性,设计了具有较强推广性的新媒体披露质量测度指标,对日后的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