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选取2011—2014年沪深两市单独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主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被审计单位特征、会计师事务所特征以及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特征三个方面,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内部控制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公司规模、业务复杂程度、国有产权性质、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及其所提供的内部控制服务的保证程度与内部控制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连续内部控制审计年限及事务所整合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收费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2007—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开发支出资本化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对开发支出资本化与审计收费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从产权性质和是否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异质性特征角度进行了分组检验。研究发现,存在开发支出资本化的公司会被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高质量内部控制能够负向调节开发支出资本化对审计收费的影响,非国有控股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的负向调节作用更强。研究结果说明审计师在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时,充分考虑了开发支出资本化存在的风险以及内部控制的负向调节作用,并将其作为影响审计收费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焦明清 《财会通讯》2021,(23):39-43
基于2012-2019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财务数据,深入探讨分析师关注、内部控制缺陷选择性披露与审计契约三者的内在关联,并进一步探析不同财务风险企业中三者关系的变化,发现:存在内部控制缺陷选择性披露的企业中发生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概率更高,其审计契约的稳定性就越低,进一步发现在财务风险程度较高的企业中内部控制缺陷选择性披露会对审计契约稳定性造成更为显著的负向影响;分析师关注能显著降低企业发生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概率,提高审计契约稳定性,进一步财务风险程度较高的企业中分析师关注对审计契约的保障作用更为显著;分析师关注显著增强内部控制缺陷选择性披露与审计契约间的相关性,进一步财务风险程度较高的企业中分析师关注对内部控制缺陷选择性披露与审计契约关系的调节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企业金融化作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对金融市场稳定和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但关于企业金融化是否会影响审计师风险决策的研究尚付阙如。基于2009—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考察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对审计师风险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金融化程度越高,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大,审计收费也越高,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依旧成立,说明审计师能够充分识别企业金融化过程中存在的审计风险,并做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减少未来可能承担的风险和损失。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金融化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水平较差企业更显著,而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在上述企业并无明显差异,表明企业金融化增加了公司的业务复杂度和审计师的审计难度,审计师在审计收费方面不会因为客户的产权性质和公司治理水平而区别对待。研究结果既拓展了审计师风险决策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也为当下从审计视角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结合我国实体企业“产融结合”和“脱实向虚”共存的现状,验证实体企业金融化对审计定价的影响及其内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实体企业金融化导致审计定价提升。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金融资产配置使得审计工作的复杂程度增加,行业内特定知识和审计经验的积累促使行业专长较强的注册会计师更加倾向于借助提高审计定价来获取投入补偿。同时,在一般状态下,金融资产配置形成的风险机制对审计定价缺乏调整能力。具体表现为,当被审计客户重要性程度较低时,注册会计师倾向于通过提升审计定价实现风险补偿;伴随被审计客户重要性程度增加,审计定价中的风险补偿部分逐渐消失。研究结果表明,金融资产收益较强的波动性和较差的持续性特征导致企业整体业绩波动形成的风险并未在审计定价中完全体现,审计师对不同重要性程度的客户投资金融资产形成的风险存在认知差异。  相似文献   

6.
基于已有研究,厘清内部控制影响审计费用的逻辑关系,以2009—2012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迪博内部控制指数,检验内部控制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察高管权力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联。结果发现:①内部控制水平与审计费用显著负相关,高管权力与审计费用正相关;②高管权力对于审计费用的不利影响会被内部控制所抑制;③在不同盈利水平的企业中,内部控制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7.
审计定价的高低与审计成本及审计风险有关。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和盈余管理程度的不同会影响审计过程中人力、物力投入的多少以及审计风险的大小,从而影响审计定价。通过研究2014年深沪两市2300家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考察内部控制、盈余管理与审计定价之间的关系发现:内部控制程度与审计定价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盈余管理程度对审计定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不同的内部控制水平下,盈余管理程度对审计定价的正向影响具有不同的显著性,内部控制水平越低的企业,盈余管理程度与审计定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的显著性越强。  相似文献   

8.
数字金融是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的重要引擎,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选取2011—2020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从企业风险承担的角度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数字金融不仅会显著增加企业支付的审计费用,还能够通过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增加企业支付的审计费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均能通过企业风险承担增加审计师收取的审计费用;分组检验发现,数字金融通过企业风险承担增加审计费用的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数字金融对审计费用的增加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大;此外,审计投入也在数字金融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问卷调查数据,探讨管理者特征与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关系,结果发现董事长越规避风险、内审负责人的组织认同度越高,企业越可能选择内部审计外包,而总经理的风险偏好、内审负责人年龄对内部审计外包决策影响较弱。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董事长风险偏好、内审负责人的组织认同与内部审计外包之间的作用关系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或重视内审职能的企业,仅当企业内部控制较差时,董事长越规避风险,企业越可能外包内部审计,而企业内部控制较好时内审负责人年龄和组织认同更能显著影响外包决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定义了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并从会计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两个角度分析内部控制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审计质量有正向影响,反映大规模事务所提供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审计;企业规模与内部控制审计质量正相关,这与大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比较成熟并且多聘用大型事务所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有关;内部控制审计收费及审计任期等因素对内部控制审计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大部分企业采用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的整合审计模式,内部控制审计不单独定价而缺乏定价机制,而且我国刚引入内部控制审计,审计任期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商誉对经营业绩与企业价值的负面影响引起广泛关注,但审计视角下的研究相对较少。以2010—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超额商誉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研究发现:(1)超额商誉会显著提高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2)中介效应检验显示,经营风险与审计投入是作用路径;(3)异质性检验表明,在民营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低、制度环境好、分析师关注度高等样本中,超额商誉对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合理的审计费用是审计机构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更好承担资本市场看门人职责的基础与前提。以2007—2022年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资源配置战略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1)与投资主导型企业相比,经营主导型企业支付的审计费用更低;(2)经营主导型企业具有更低的经营风险,审计投入更少,因此承担的审计费用更低;(3)经营主导型企业支付更低审计费用的现象主要出现在内控质量较低的企业、未引入连锁股东的企业、非“四大”审计的企业以及制造业企业之中。  相似文献   

13.
以2013—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雾霾污染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费用和审计质量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雾霾污染会导致审计费用增加和审计质量下降。这一结论在替换雾霾污染指标、改变雾霾污染衡量方式、替换雾霾污染数据、替换审计质量指标、替换控制变量、采用极端天气比例、考虑雾霾污染的预期效应和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雾霾污染会通过增大企业经营风险和企业问题曝光风险来提高审计费用;雾霾污染会通过减少审计师的审计时间来降低审计质量;审计费用溢价增强了雾霾污染对审计质量的负向影响;雾霾污染对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和对审计质量的负向影响仅在非重污染企业样本中和非重污染地区样本中显著成立。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雾霾污染影响审计行为的作用机制,为主管部门在雾霾污染环境中加强审计市场监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资本市场开放后,互联互通机制引进了国际资本和先进治理经验,这既增加境内资本市场信息风险水平,亦带来监督效应,审计费用也发生相应变化。基于2010—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分析发现:在资本市场开放后,上市公司审计费用显著提高;行业竞争程度负向调节资本市场开放对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且这一调节作用在高市场竞争地位的公司中更显著,而市场竞争地位负调节效应主要体现在高竞争行业中。结果表明,行业竞争与市场竞争地位会对资本市场开放与审计费用的关系产生双重调节效应,资本市场开放有助于低竞争行业公司和高竞争行业中的低市场竞争地位公司提高审计质量需求。进一步研究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后,非国有企业和内控弱有效企业审计费用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的企业在规模扩张和发展战略部署实施等过程中都需要具备一套成熟的内部控制机制。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在目的与意义方面基本一致,而将二者融合应用更能够发挥出现代化企业内控管理的实际效果。论文从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可行性分析,总结归纳实践经验,并结合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内在关联性给出相应的融合策略,将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优势整合,帮助企业内控和审计工作实现操作规范化和流程标准化等方面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对于企业经营而言,有效的审计有利于促进财务管理、加强内控,必须对其予以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整合审计方法的应用,全面提高审计效率与质量。论文首先针对企业财务审计方法进行分析,明确了整合审计方法的提出与应用情况,其后详细探讨了企业财务整合审计的必要性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企业财务审计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外部审计可软化融资约束、缓解委托代理问题,进而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基于世界银行的调查数据,考察了外部审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方向、强度和中介效应。经验研究结果显示:(1)外部审计显著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给定条件下,有外部审计的企业比其他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概率增加13.2%;(2)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均在统计水平上显著,且为部分中介效应;(3)在异质性的创新活动中,外部审计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中介机制看,外部审计通过软化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开发产品或流程改善型的新技术、推出新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增加产品新特色;通过降低代理成本促进企业开展提升生产柔性的创新活动。研究结果延展了外部审计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分析,为强化外部审计监督机制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07—2017年上市中央企业集团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国家审计、内部控制对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影响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协同联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审计、内部控制可以督促国企资产实现保值增值,且两者在促进国企资产保值增值中存在替代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国家审计对国企资产保值增值的作用存在滞后效应和地区异质性。通过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替代效应中混杂着内部控制充当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并且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与国家审计对国企资产保值增值的替代关系不仅体现在国家审计的整体政策净效应上,还体现在国家审计的各个细分层面内容上。  相似文献   

19.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内部控制系统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内控审计是评估和改善内控系统的有效方法,受到了企业的高度重视。基于此,论文重点探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思维。要想做好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就必须明确内部控制审计目标,把握内控审计的关键内容,创新内控审计方法和有效防范内控审计风险,只有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才能够让内控审计为企业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