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二者的关系受到一系列东道国区域发展因素的影响。从区域交通发展水平对二者关系的影响视角出发,利用2006~2015年中国21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对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门槛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作用因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的区间效应,表现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较低时,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当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突破门槛值后,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变强。此外,考虑到区域差异性后发现,各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对二者关系的影响强度具有明显差异,西部地区通过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从而提升二者正向关系的幅度最大,中部地区最小,东部地区居中。  相似文献   

2.
侯欣裕  陈璐瑶  孙浦阳 《金融研究》2019,473(11):94-111
基于金融服务是制造业的重要中间品投入,本文研究我国金融服务业外资政策动态变化对下游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理论上,金融服务业外资准入放松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中间品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直接效果是有助于提升出口企业使用金融服务的多样化和便捷化,促进企业出口。本文采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首次度量了我国金融服务业外资准入政策的动态变化,并使用投入产出表将其与我国制造业企业数据进行上下游关联,有效检验了金融服务业外资政策调整对下游制造业企业出口的作用。结果表明:金融服务业外资政策调整放开有助于提高下游制造业企业出口倾向和收益,存在出口促进作用;管理效率高、出口非技术密集型及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企业出口对金融服务业外资政策调整的反应更为灵敏;金融服务业外资政策调整放开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出口。本文研究显示我国金融服务业外资政策调整放开是推动我国贸易提升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2002至2017年间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FDI和制造业出口的数据,分两步估算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FDI通过各传递变量影响制造业出口的机制。结果表明:其一,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其二,相同的生产性服务业FDI能以不同的传递变量为中介对制造业出口产生影响。其三,同种生产性服务业FDI通过同种传递变量对传统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出口产生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其四,不是所有的生产性服务业FDI都能够通过传递变量影响制造业出口。  相似文献   

4.
彭水军  舒中桥 《金融研究》2021,497(11):22-40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微观企业生产理论框架,从理论上分析了在考虑国内产品替代效应的情况下,贸易开放如何影响下游制造业企业生产率,以及国内市场化程度对贸易开放政策效果的调节效应。其次,我们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世界银行的服务贸易限制指数,实证检验了服务贸易开放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服务贸易开放显著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出口强度较大的企业的生产率提高,对出口强度较小的企业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并抑制了非出口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国内市场化水平提高能够增强服务贸易开放对出口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减弱服务贸易开放对非出口企业造成的负面冲击。此外,我们还发现:(1)市场化主要通过商业存在(FDI)渠道调节服务贸易政策效果;(2)服务贸易开放对国企以及非东部地区中的出口企业生产率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而对非国企以及东部地区的非出口企业的不利冲击更大。在考虑内生性以及使用替换变量等检验后,结果仍然稳健。因此,当前阶段中国服务贸易政策需要同时兼顾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并协调国内市场化改革,稳中有序开放。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00-2006年合并的中国海关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本研究发现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提升出口产品质量。进一步,结合贸易方式,我们发现人民币升值能提高一般贸易产品质量,但却对加工贸易产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我们对总体质量变动进行分解并计算了各因素贡献度,发现在样本期间,存续企业显著提升了企业产品质量。同时,企业的进入退出会对整体市场产品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另外,我们发现人民币升值时,低质量产品相对高质量产品更多地退出市场,从而使得留在市场上的整体产品的质量得到提高,然而这一效应对加工贸易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系统地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显著地促进了制造业创新质量的提升。不同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的开放对制造业创新质量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信息服务业、商业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创新质量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运输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创新质量具有轻微的抑制作用,金融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创新质量的影响不明显。就企业所有制而言,生产性服务业开放能够提升民营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质量,但轻微抑制了国有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质量,而对外资企业创新质量的提升不明显。此外,相较于非出口企业,生产性服务业开放能对出口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质量产生更大的影响。鉴于此,可以通过降低服务贸易壁垒、有针对性地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注重使用高技术生产性服务要素等措施提升制造业创新质量。  相似文献   

7.
服务业FDI既可以通过产业间效应和产业内效应促进服务业国内投资的增加,也可以通过市场攫取效应挤占内资服务企业国内投资机会,破坏服务业国内资本形成。本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层面看,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服务业国内资本的形成,对服务业国内资本增加具有促进效应;从细分服务行业层面看,流入不同服务业行业的FDI对行业国内资本具有不同影响,因此针对不同的服务行业采取差别化的引资策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服务业FDI既可以通过产业间效应和产业内效应促进服务业国内投资的增加,也可以通过市场攫取效应挤占内资服务企业国内投资机会,破坏服务业国内资本形成。本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层面看,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服务业国内资本的形成,对服务业国内资本增加具有促进效应;从细分服务行业层面看,流入不同服务业行业的FDI对行业国内资本具有不同影响,因此针对不同的服务行业采取差别化的引资策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出口企业遭遇的反倾销调查越发严重,基于此,本文将反倾销纳入多产品出口企业的分析框架,采用倍差法全面考察了遭遇反倾销对中国多产品企业出口及生产率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结论:遭遇反倾销显著减少了多产品企业的出口数量和出口产品种类,提高了多产品企业的出口价格、出口产品集中度和出口市场多元化,且该效应受到企业全球价值链上游嵌入度、下游嵌入度以及地位指数的制约;异质性分析表明,民营企业会通过集中核心优势出口核心产品、放弃边缘产品出口的方式来应对国外的反倾销诉讼,而遭遇反倾销对国有企业的影响较小。在贸易方式方面,遭遇反倾销对企业出口的消极影响会随着加工贸易比例的提高而增强。最后,通过构造企业层面的产品竞争力指数,我们发现尽管遭遇反倾销总体上不利于企业的出口增长,但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出口产品组合向其更具竞争优势的核心产品转变,从而加速多产品企业内部出口产品间的优胜劣汰。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我国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理论假说,并利用我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的匹配样本集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我国制造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越高的地区,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提升越明显;相比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最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相比低生产率企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高生产率企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但对技术密集型企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尚未体现。  相似文献   

11.
刘立  卿树涛 《海南金融》2005,(10):13-15,24
本文提出一个假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国吸引FDI的多少与本国企业所受到的投资约束是相关的,这种约束越大,吸收的FDI就越多。本文通过FDI行业集中度的国际比较,揭示出中国FDI行业集中度极其低下的这一特殊现象,指出中国之所以能吸收如此大量的FDI,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企业的投资行为受到了极其严厉的金融约束和政府行为的限制。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部分不具有任何比较优势的外资进入了中国,占领了中国市场,这对于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极其有害的。  相似文献   

12.
使用1998~2008年的行业面板数据,研究中国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行业的生产效率与行业规模显著地提高了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而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国内投资对中国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却成中性结果;分行业的研究显示,行业工资水平对资源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竞争力影响显著,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出口竞争力则受行业规模因素的影响,这一结论表明:走内涵发展道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是维持与提升资源与劳动密集型行业产业出口竞争力的主导方向,而对于中国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而言,先扩大规模再发展内涵是一条现实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分析近几年制造业FDI的新动向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对我国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正反两方面影响,提出了通过建立跨国联盟发展高科技产业,利用制造业FDI对传统制造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完善利用制造业FDI的各项政策,切实提高我国国内相关企业的自身竞争力,将"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地结合起来等利用制造业FDI调整和优化我国制造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文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采取了各种技术控制手段来削减或杜绝这种直接投资带来的积极效应,甚至引起技术的逆向扩散。通过实证分析,认为从总体上来看,外资在制造业的溢出效应还比较明显;按照内外资技术差距进行分组检验,发现技术差距大的一组中,外资的溢出效应不显著;按照外资企业开放度来分组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外资的显著性都不高,这说明在我国,外资企业的开放程度对溢出效应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产业控制力分析的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可能导致产业被外资控制的产业安全问题近几年来受到高度关注,尤其是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的装备制造业。本文利用1998-2008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选取外资市场控制率、外资股权控制率、外资技术控制率和主要企业受外资控制率4个指标,从产业控制力角度考察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安全问题,发现外资对装备制造业产业控制力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强内资装备制造业产业控制力、保障产业安全的主要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重大改革,对中国经济特别是涉外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运用Logistic模型研究了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产业选择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使FDI在中国的产业布局发生改变的概率提高了38.24%。从FDI产业变动的数据来看,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FDI出现了向第三产业集聚的现象,而且从第三产业内各行业来看,FDI重点加大了对批发零售、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居民服务等行业的投资力度。因而,本文认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产业的主体是企业,要走改革开放后我国其他企业的发展之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文化产业的要求;实行文化品牌战略,打造民族文化的名牌产品;积极开拓市场,用好现代营销策略;重视人才,实施企业的人才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18.
资本帐户开放的核心条件: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资本帐户成功开放的核心条件是一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产业竞争力影响资本帐户开放的持续性的途径和我国经常帐户和资本帐户竞争力的现状,并对现阶段这一条件的成熟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mining firms into Africa and the strategies employed. We find that the thre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dentified by mining houses as influencing their decisions to invest are all related to institutional voids particular to developing countries—security of tenure, political stability and poor infrastructure. South African firms have shown themselves to be adept to doing business in volatile political and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s because of their experience within their home base with relatively weaker institutions. They have therefore developed advantages over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from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to doing business in these new frontiers.  相似文献   

20.
浅析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积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充分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我国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 ,存在着地区分布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投资规模偏小和技术水平偏低等问题。本文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加强国家政策引导、注重跨国公司引进等措施 ,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