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2013年和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应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新一轮农地确权对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的直接影响,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和三重差分模型检验农地确权影响家庭贫困脆弱性的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地确权能够降低农户家庭未来陷入贫困或持续贫困的概率,其间接路径是通过促进农户从事非农就业降低家庭贫困脆弱性。金融可得性在农地确权影响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中起到调节效应,金融可得性越高,农地确权降低贫困脆弱性的作用越大。对处于不同贫困脆弱状态的农户家庭而言,农地确权降低贫困脆弱性的作用存在差异。上述结论对通过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相对贫困治理工作意义重大,并为评估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确权对农地流转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地顺畅流转面临着障碍约束,确权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农地产权缺陷,但不能从根本上打破农地流转供需双重不足的局面。因此,确权的政策效果不仅取决于其执行力度,而且取决于农地流转的自由度。从提升流转自由度看,农地股份合作化、流转市场化不失为一种好的过渡期选择。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农户间逐渐发生分化,不同农户经济社会地位的差异必然造成其对土地处置行为不同。基于长三角地区微观调查数据,本文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农户分化对农户农地承包权退出决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农户分化并未引起农户土地承包权的退出意愿,反而抑制其土地退出行为,即分化程度越高的农户,越不愿意放弃农地。第二,农户分化通过家庭收入和土地流转两个中介机制作用于农地退出决策。一方面,农户分化会引起家庭收入的变化,家庭收入越高的农户农地退出意愿越低,家庭收入越低的农户更倾向于退出农地以换取经济补偿;另一方面,农户分化会引起土地流转的差异,土地流转程度越高的农户越愿意退出农地,土地流转程度越低的农户越倾向于持有土地。因此,若想优化农村“人地”资源配置,政策制定者应根据异质性农户的需求,为农户有偿退出承包地提供差异化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金融可得性视角下的农地流转与农村居民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金融可得性视角下农地流转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内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1)金融可得性能够显著促进农户农地流转,提高农户金融可得性能够提升农户农地流转的概率;(2)金融可得性视角下农户农地流转对农村居民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提高农地转出组或是农地转入组农户的金融可得性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居民收入;(3)金融可得性可以通过影响农地流转,促进农户参与农地流转进而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产权界定方式——分工——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分析线索,利用广东省阳山县和新丰县2232户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和OLS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分工调节下农地整合确权对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影响,并运用倾向匹配得分模型(PSM)进行内生性检验。结果发现,整合确权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农产品市场化程度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程度的提高增强了农地整合确权对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正向激励。因此,发挥农地确权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既要考虑确权进度,也要关注确权方式,注重提高农产品市场化程度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程度,以此加快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进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契约理论,在供需不匹配的视角下,形成完备分类的概念性分析框架,并利用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项Logit模型估计农地流转中的供需不匹配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地块不匹配是农地流转供需不匹配的主要表现形式,制度约束也是制约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重要因素;农地流转缔约的可能性与地块面积显著正相关,农户认知中的农地产权完整度、村组集体组织统一流转等制度特征对化解农地流转供需不匹配问题有显著作用。现阶段,由于地块不匹配问题难以通过农户间的农地流转解决,因此化解农地流转供需不匹配问题需要创新农地流转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278个城市数据的匹配数据,考察农地流转对农村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地流转和流转租金有助于提升农村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农地流转通过"非农就业层次效应"影响农村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即农地流转提升...  相似文献   

8.
基于山东省临沂市、枣庄市和莱芜市的调查数据,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中农户农地抵押融资方式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农地流转体系的完善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农户选择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具有促进作用,而农村社会保障滞后和现行禁止性法律具有制约作用,收入水平和社会资本对农户传统融资方式影响显著。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完善相关农地抵押相关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关系不稳定的现状,文章以提高农村土地流出方的续约率为着眼点,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和渠道行为理论研究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关系的稳定性,分析农地流出方人际关系网络密度与网络中心性对农地流入方的渠道权力应用方式的影响关系,进而分析农地流入方的渠道权力应用方式对农地流出方续约倾向的影响关系,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以上影响关系进行实证检验。认为流出方的人际网络密度对流入方的渠道权力应用方式影响显著,流出方的人际网络中心性对流入方的渠道权力应用方式影响不显著,流入方的渠道权力应用方式对流出方续约倾向影响显著,并据此结论提出建议:保护农地流出方的利益,降低流入方的农地投资风险,提高流转交易关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农地价值包括质量价值、社会保障价值、社会稳定价值、生态价值和发展价值等,入股企业按照支付的价值不同而享有不同的权利,并免除相应的义务。农地入股实质是农地产权的重新配置,是以农地产权中的某种权利或权利束入股,入股企业按照取得的不同权利束来支付入股对价。农地入股流转是经济法权利与经济法义务的流转,是国家为规范农业经济的发展,从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宗旨出发,协调利益相关者对入股农地的利益。农地入股的性质应该是一种受国家监管的经济调制行为。农地入股企业终止时,入股农民可支付相应的成本依法取回农地,使流入企业的农地权利束回归入股农民,农地产权重归完整。  相似文献   

11.
袁静沛 《价值工程》2010,29(22):232-233
该文基于非农化视角对农地闲置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土地退出滞后于劳动力非农化是造成农地闲置的主导原因。然后评估现有承包地流转政策对减少闲置农地产生的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上对当前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促进农地流转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有利于我国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并在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及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土地流转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农地流转的现状分析为切入点,从流转交易主体的匹配、流转交易的过程以及流转实现的保障三方面对“互联网+农地流转”模式展开研究,肯定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推动农地流转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针对“互联网+农地流转”模式中存在的平台信息不全面、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更好地实现互联网技术与农地流转的有机结合,促进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政策的主要问题是流转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很多,政府政策制定很难平衡公平和效率。忽视公平,就会损害农户的利益;而不顾效率,又会导致土地资源的低效率配置。国家对耕地保护的要求以及农民主体参与意识的淡薄,使得地方政府对农地流转工作的开展面临着诸多行为困境,只有对其困境和原因加以分析,才能协调好农地流转各方利益,为农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在工商资本进入农村经营农业已渐呈趋势的背景下,农地的流转、利用深受影响.本文基于江苏省南京市、连云港市、扬州市部分农村的实地调研,采用stata检验、描述分析、熵值分析等方法处理分析数据,结合调研实情,对工商资本下乡区域和暂无工商资本下乡区域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二者差异明显,由于资本的趋利性导致种植作物的不同,工商资本下乡区域多种植经济作物,农地流转规模大,下乡企业发展科技生态农业,注重环境保护,但并无与农民实现农地增值的共享,存在“挂名头”、“非粮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劳动用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地的流转。本文以新疆兵团的劳动用工制度为切入点,构建了一个分析农地流转的新框架。通过分析新疆兵团劳动用工制度与农地流转间的深层次相互作用,发现现行的劳动用工制度是阻碍农地流转的一个重要因素。接着,文章构建了破解新疆兵团农地流转困境的方案,并通过对农地流转相关主体间的博弈分析论证了新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确权促进了宅基地流转吗?——基于温州农户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对温州农户的调查,考察确权颁证如何影响宅基地流转。研究表明,确权能显著促进农户参与宅基地流转。异质性分析发现,确权能显著提升较年轻农户和居住在城郊农村农户的宅基地流转概率,但无法激励年龄较大农户和居住在非城郊农村的农户参与流转。机制分析表明,确权能够有效促进宅基地流转,一方面是因为确权强化了宅基地私有观念,提升了农户流转意愿;另一方面,是因为确权让农户更可能获得农房抵押贷款,拓宽了使用权流转渠道。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对交易标的物进行产权界定能够起到激活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的作用,但在落实这一政策时须考虑农户异质性带来的效果分化,并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宅基地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7.
郭永生  陈晓娣  常焕焕 《价值工程》2012,31(13):271-272
目前,我国正处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我国的农地制度虽然经过六十年的巨大变迁,但仍然存在着严峻的问题,特别是土地产权主体模糊不清、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解决我国农地制度拟采取明晰土地产权主体、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机制,培养农村土地市场、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规范、引导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行为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农地经营权流转是解决农村土地利用细碎化、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德宏州为调查地,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结合实际,探索推进德宏州农地流转合理有序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16,(28):13-15
农村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改革的核心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地关系是农村最基本的生产关系,农地权益又是农民最大利益。随着南阳市新型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大量农民要去城市务工,留下的农地需要流转;再次,农地作为农户的稀缺财产为了实现价值也需要流转。与此同时,农地流转在学术界也是备受争议的话题,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南阳市也在农地流转方面了做了很多探索和实践,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对出现的诸多问题的探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劳动力迁移、农地制度与土地使用权流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土地产权残缺和劳动力迁移不完全对土地流转的影响,通过构建农户决策模型说明土地产权残缺提高了土地流转的交易成本,限制了土地流转的范围和形式;而劳动力迁移不完全则强化了农户对土地的控制权偏好,抑制了土地流转市场的有效供给。因此,要形成一个活跃、有效的土地流转市场,就需要综合推进劳动力市场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