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在强化青年职工关注个体价值和自由,促进青年职工生全方位打造自我意识觉醒的同时,加剧了青年职工价值取向上的个人主义、价值评判标准上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人生价值观上一定程度的悲观主义。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对青年职工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教育是抵御西方人本主义对青年职工价值观消极影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刘玥 《国际广告》2011,(5):80-80
世界五大广告盛世之一的纽约广告节,将在2011年着重开展中国区业务,以各地区高校为中心推广其广告教育活动。在与中国传媒大学签约成立北京媒体中心、开办创意公开课后,其“广告青年禁卫军”活动亦正式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3.
汪冬琴 《华商》2008,(12):76-77
市场经济下的婚恋价值观对"80年后"青年产生了从心理到行为等一系列的影响。对当代青年进行婚恋观及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使当代青年能够树立正确的婚恋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实际意义。本文以"80年后"青年为研究对象,引入社会研究的一个中层理论—弱嵌入性理论视角,以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为客观理论依据,从个体与社会的层面分析"80年后"青年婚恋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4.
媒体     
《中国广告》2004,(5):186-186
2004上海传媒·广告论坛——解析上海传媒变局与广告市场商机 3月18日,由上海市广告协会、《中国广告》杂志社、《广告导报》杂志社、上海青年传媒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04上海传媒·广告论坛"在上海影城一号厅举行。论坛以"上海传媒变局与广告市场商机"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传媒与广告界的著名专家学者及企业界资深人士、企业界、商界和新闻媒体千余人共聚一堂,从报业的宏观变革、上海报业竞争格局及广告市场发展趋势和存在  相似文献   

5.
<正>一、企业产品需要好广告的传播1.好广告的作用广告既是一种商业营销的手段,也是大众文化艺术形式的一种体现。广告主投放广告,最关心的内容之一莫过于提高商品销量,这既可以是因为广告引发了消费者的实际购买行为,也可以是企业促销使然。本文在讨论中把促销等因素排除,将好广告的"好"限定在对企业销售或形象塑造有正面影响的方面上。  相似文献   

6.
论广告文化     
高金章 《商业研究》2000,(7):149-151
广告在当今社会日益受到众多企业的青睐,但是怎样才能使广告发挥出更大的效力呢,关键是要做好广告策划工作。在策划广告时,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就是广告文化问题。在研究了国内外大量成功广告作品之基础上,从理论高度系统地研究了广告文化问题,以便把握广告文化成功策划广告活动。  相似文献   

7.
广告翻译的互文性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从互文性的角度来探讨广告翻译。自20世纪60年代法国后结构主义文艺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最先提出"互文性"这个概念以来,人们开始强调特定文本与其他相关文本之间的相互交融,以及译者的主体地位,这无疑对传统的翻译策略以及译者的作用提出了新的挑战。将互文性理论运用于广告翻译实践,为广告的翻译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新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角度看汉语广告口号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风 《商场现代化》2008,(16):167-168
"目的论"(Skopos theory)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翻译目的论者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翻译策略和方法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确定。广告口号是广告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目的论",广告口号及广告口号翻译的目的和功能决定了广告口号翻译的策略和方法。本文介绍广告口号的定义、目的、基本功能和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并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角度对广告口号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显性广告对受众影响力不断下降的今天,植入广告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品牌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介绍植入广告概念及其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植入广告对品牌的正面和负面作用,提出了植入广告品牌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姚杰 《中国广告》2003,(10):93-95
作为"2003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活动重要项目之一的中国广告协会"学院奖",其作品评选工作,经过13位来自中广协、国内著名4A公司、广告媒介和高等学府等机构的国家级评委的认真的评议,已于8月中旬在古城南京决出了雌雄。评委们认为,此次中国广告协会"学院奖"参赛的作品,无论  相似文献   

11.
周翊 《北方经贸》2013,(6):174-175
2007年5月,团中央启动"青马工程",着力培养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本文紧密结合十八大报告中相关内容,首先阐述"青马工程"在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及发挥的作用,分析"青马工程"在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的实现路径,并提出高校"青马工程"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模式,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中,将广大的青年大学生培养成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12.
鲍威尔的批判在继承黑格尔绝对精神的基础上将宗教的产生归于"自我意识"的范畴;费尔巴哈在与黑格尔决裂后从人与自然的角度理解宗教。但二者的批判均又走入了困境:布鲁诺·鲍威尔过于强调"自我意识"而忽略了社会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宗教批判由于人;费尔巴哈的批判路径则截然不同,"异化"理论为理解宗教为人的自我认识和获得自由提供了基础,却以创建"爱"的宗教为目的,使批判由于宗教,给马克思恩格斯留下新的宗教批判路径。  相似文献   

13.
闫艳 《市场研究》2013,(1):39-40
<正>"广告策划就是为客户的广告宣传活动出谋划策,以期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美国哈佛企业管理丛书中也说:"策划是一种程序,在本质上是一种运用脑力的理性行为。要找出事物问的因果关系,衡量未来可采取之途径,作为目前决策之依据,是广告策划的主要着眼点和主要任务之一。"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运用因果关系这一哲学原理做好广告策划呢,一、广告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商》2015,(50)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一书中主要论述了自我意识,他认为,自我意识发展的目标就是主体之间的相互承认。而争取承认的斗争使得自我意识内部产生分化,形成了独立意识和依赖意识,黑格尔根据自我意识的独立性与依赖性将之分为主人意识和奴隶意识。主奴之间的生死斗争就是自我意识为了获得承认而进行的斗争,人为了获得自身的确定性,开始了"为承认而斗争"的历程。文章从自我意识出发,简述"为承认而斗争"的主奴意识,强调自我承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孔燕  韩英 《中国报业》2012,(8):160-161
接受美学对广告翻译能否被人们很好地接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接受美学理论的核心及其重要原则;然后指出其对广告翻译的启示及意义:只有在接受美学视角下以译文读者为目标,灵活选择最适合实现预期功能的翻译策略,敢于对原文进行创造性的"叛逆"处理,才能充分有效地传达广告效果,达到销售产品的目的;最后笔者从接受美学角度下探讨广告翻译中各个层面的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银行信贷放宽,各种大众媒介充斥着消费广告与消费的快感。在这种新形势下,大学生消费观念不能侥幸会受到影响。因此,对大学生不良消费观念与对策进行探析,对引导大学生形成合理的消费观念,规范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品牌》2015,(4):5-6
广告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的体现之一,走出国门的品牌应该向世界展示自己国家的面貌特征,早在上世纪英国小说家诺曼·道格拉斯就表示:"通过广告你可以发现一个国家的理想。"广告体现了国家当前的经济、政治、文化状态,当广告的价值观导向具有负面作用时,则直接影响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宣扬和发展,对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是一种阻碍,更不利于国家的未来发展。本文通过了解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的含义,发掘主流价值观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剖析不同国家建立主流价值观的途径,再引申到在广告中传达主流价值观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交互性是网络的突出特性,是因特网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首先回顾网络交互性及其在网络营销中作用,其次梳理从效用和满足理论角度研究网络交互性的文献,最后综述基于网络交互性的广告理论。  相似文献   

19.
合理的悖论:后殖民语境与广告的全球化/本土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惠冰 《中国广告》2002,(10):63-65
"全球化"一词源于英美语系,从麦克卢汉的"地球村"概念、丹尼尔·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布热津斯基的"网络外交"直到管理学革命之父彼得·德鲁克的"全球购买中心"。"广告全球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其理论支点是:国际品牌在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进行广告表现及传播时,其广告策略、表现方式、品牌个性形象甚至品牌名称的界定。都采用统一化战略。"本土化"则与民族文化的认同相关联,"广告本土化"的理论支点是:各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国际品牌在进入一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广告表现和传播时,其广告策略、表现  相似文献   

20.
战疫背景下,部分青年对疫情的严重性缺乏认识,对党和政府的号召持"佛系"、冷漠的态度,重要原因之一是部分青年政治觉悟不高。本文在分析实证调查数据与战疫背景下青年群体政治认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前提下,从增强青年群体的政治参与感、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突显课程思政在提高政治认同教育实效中的作用、发挥协同教育的联动作用、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督与引导等方面探索青年群体政治认同的有效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