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互制农业保险是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相互制农业保险是一项长效支农、惠农政策,同时也是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建立运用保险手段防范和化解农业风险的长效机制。正因为此才应运而生了阳光公司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经过六年的运作,我们公司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个新的历史起点就是公司已经处在了全国保险业第三集团上游水平;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新的发展阶段就是公司被总局列入打造百亿元公司、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步骤、原则和方法进行过深邃的理论思考和睿智的科学论述,系统地提出了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方针,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从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际的分析中得出的科学结论。但目前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面临严峻的挑战,受到了资源与环境、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发展、制度和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极大地削弱了农业的基础地位。面对这一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站在战略高度,加快构建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农业的支持体系,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继续发挥农业在新时期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一民 《生产力研究》1998,(2):53-55,87
本文立足于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考察了古今运城地区畜牧业发展的盛衰变迁,认为形成这一涨落过程的深层机理则在于,历史时期该地区茂密繁盛的森林植被被人为地横遭破坏而剧烈萎缩。而畜牧业发展的受阻和停滞又直接导致此地农业内部结构的严重失调,以致它那长期领先于中国农史的辉煌地位似乎成为难以复返的历史过去。为此作者指出,要彻底改变该区域农业内部结构极不合理的状况,就必须在重视发展林业的前提下,坚决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占地比重,并通过走畜牧产品的商品市场化道路,提高它在农业中的产值、比重。以牵动和推动现代农业的综合协调和持续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农村市场经济加快发展中,如何使农业、农民和市场全面接轨,保持农业持续稳步发展,提高农业效益,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实现小康目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历史经验证明,“没有农业,就没有一切”。一、市场经济下,芜湖农业发展的新格局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决定实施以来,我市农村、农业和农民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在农业开发、农业经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适应市场需要,迈出了可喜的步伐,芜湖农业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1.“开放型”农业代替…  相似文献   

6.
耕作机械是农业生产机械化的首要环节和基础环节,它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和相关的农艺技术,机电技术的进步及社会资金的积累。纵观世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史,人类应用农业生产工具,由石器时代不断发展为铜器时代。由手工农业进入工业化农业时代以后,农业机械化作为一个新的技术专业领域取得了飞速发展。我国从1955年开始发展农业机械化,取得了农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素春 《经济论坛》2005,(14):110-111
农业保险一般指种植业保险和养殖业保险。地域性、季节性和连续性是农业保险的特点,由于上述三个特点,使得农业保险的经营难度大,其主要难点表现为危险测定难,损失评定难,业务管理难。我国农业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农业保险在我国发展的历史短,一直处于试办阶段,农业风险并未得到有效的分散和转嫁,在我国加入WTO后,弱质农业面临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威胁时,为农业保驾护航的农业保险却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平湖市作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在进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推进的新时期,面临的资源约束更加突出,农业农村经济已经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历史阶段。农业科技如何支撑和引领平湖现代农业发展,是需要正视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农业技术创新视角,考察英国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脉络,总结了英国农业发展经验与教训。重点介绍当前英国农业技术创新重点领域和技术路线以及相关政策和措施。在分析英国农业技术创新历史脉络和现状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农业的科学发展提出五个方面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粮食生产基地,其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处于全国前列,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水平仍处于农业机械化中级阶段的起步阶段。因此,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业现代化,破解东北地区“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历史和实际研究都清楚地表明和揭示了农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世界性作用。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农业基础性地位的表现形式不一定是一样的。有时经济发展特别依赖于农业的产品贡献,有时又可能更多地依赖于农业的要素贡献、外汇贡献或市场贡献。因此,工业化进程本身离不开农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新阶段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末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这一发展阶段,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农业基础地位的内涵也发生深刻的变化,要求我们寻求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路,新阶段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最根本的就是要从结构调整入手,进一步增强我国农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农民增收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8月20日,“农民增收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研讨会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召开。会议由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全国农业史志编研协作组、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当代农业史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长期从事农业管理工作和农村经济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等4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徐全红 《经济论坛》2002,(7):7-7,11
一、我国财政对农业的补贴必须加强 农业在我国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农业市场活动已不单单是一个遵循市场规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13亿人口的食品保障,以及农村和整个社会的稳定等重大问题。可以说,在我国农业是需特殊保护的产业。 我国农业与财政关系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西方发达国家农业与财政关系在经历了从农业获取原始积累阶段和向农业回报阶段之后,20世纪90年代进人了逐渐减少对农业的投入和补贴阶段,这一时期其农业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是农业总人口、农业就业人口及农业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已大幅…  相似文献   

15.
农业会展业是促进国内外农业经贸往来,提供农业文化信息交流,推广农业科技和农业产品的现代化平台,尽管其农业只有短暂的几十年历史,但其发展速度令人惊叹。在农业会展业数量增长的同时农业会展绩效更加值得关注。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更应当重视农业会展业的发展效率。因此,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农业会展业绩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业会展业投入重数量、轻质量,呈现出DEA无效状态。基于此,黑龙江省农业会展业应构建多元化供给主体,提升农业会展人才素质,促进农业会展品牌化和国际化。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以来的100多年,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要特征是高度的商业化、资本化,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工厂化,知识化、社会化,国际化交织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历史经验表明,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和核心是化“衣”,就是农民比重大幅减少、农业比重大幅下降、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的过程,资本参与利润平均化的规律与国家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是并行不悖的。当前我国面临的两大实践难题是,如何实现小衣制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如何培育农业资本的生成机制,归结起来就是“人住哪里去”和“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资本农业和外向型经济。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地处华夏腹地,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厚重,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粮食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及交通运输枢纽,具有较强的资源支撑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近年来,河南省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历史机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转变,朝着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8.
从黄土高原人口负载量的变迁看农业发展的生态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人口负载量的变迁为线索,分析了黄土高原农业发展与人口的技术负载量和生态负载量的关系,并重点分析了生态条件的恶化对人口负载和农业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历史和现实问题提出了一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观光农业发展方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依托,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兴产业。它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河北观光农业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唐山乐亭县、保定顺平县、秦皇岛北戴河区等地相继开发了一些项目,如:特种蔬菜观光园和名优果品观光园、桃花节、生态农业观光园等。但从其开发规模、功能等方面看,仍处于起始阶段。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业大省,在农业与旅游业的最佳结合点上做文章,既符合我省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目标,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世界生态旅游的大趋势。一、资源优势河北农业在长期发展过…  相似文献   

20.
土地兼并和集中是中国历史上土地关系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历史上土地高度集中;土地的兼并和集中是建立在阶级剥削和掠夺的基础之上。本文重新检视了中国历史上的土地集中问题,并在对农业经济时代与工业化和市场经济背景下土地集中效应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土地集中效应差异化假说,说明农业经济时代与工业化和市场经济背景下土地集中具有不同的经济和政治效应。本文旨在为推动我国改造小农经济、实现土地集中和规模化经营提供理论支持,从历史的高度认识和处理现阶段土地流转和集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