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设立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票据法规定的短期时效和严格的追索权保全手续系源于票据和票据法本身,该制度的目的在于谋求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从性质上说,其是一种票据法上的请求权。我国《票据法》第18条的规定被视作是有关该制度的规定,但本条文的相关表述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是为了平衡当事人的权益而设立的制度,但我国票据法对此问题的规定却不太完善,给平衡当事人权益造成一定困难。本文试图从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基础理论和立法上加以探讨,试图弥补我国票据法的缺陷,正确确立我国的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二次平衡当事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有关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目前学术界有四种说法,一是损害赔偿请求说:二是票据权利残留物说,三是票据法上的权利说;四是不当得利请求权说,其实,利益返还请求权是一种债务请求权,因票据关系是基于票据的基础关系而产生的,当票据权利丧失后,是持票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  相似文献   

4.
票据法上的利益返还请求权是票据法为实现票据权利人与票据义务人之间利益关系的二次平衡而设计的.理论上对于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存有较大的争议,主要有新票据权利说、票据权利残留物说、损害赔偿请求权说、票据法特别规定之请求权说、不当得利请求权说等观点.既然利益返还请求权是票据法上规定的一项权利,而票据法又是民事特别法,就不能割断其与民法上债的几个基本类型的联系,相反,只有将它在债的基本类型中定位和定性,才能准确地把握其性质.利益返还请求是基于不当得利之债而产生的,其性质应当是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相似文献   

5.
论票据行为的抽象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票据行为具有抽象性,票据关系与票据的基础关系相分离。票据行为抽象性的法律价值在于保护持票人的利益。但票据法同时应考虑票据行为人的利益,赋予票据债务人以基础关系对与其有直接债权债务关系的持票人的抗辩权,从而票据行为的抽象性只具有相对意义。中国《票据法》第十条及相关条款的规定不能看成是对票据行为抽象性的否定。  相似文献   

6.
票据的无因性原则是票据法的立法原则,得到世界各国的公认,我国《票据法》第10条等规定限制票据的无因性,文章通过对我国票据法律、法规的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去揭示票据无因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从票据当事人之间利益均衡的要求和票据法促进票据权利的流通、转让的要求,以及整个票据法体系所追求的效率、公平等价值目标而言,利益返还请求权的设置都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票据无因性原则具有促进票据之流通,及维护交易之安全的机能。但为了兼顾票据法的另一价值取向——保障交易安全、维护公平正义,票据法及票据理论对票据无因性的相对性做出了阐释。论文将以票据法价值取向为基点,分析票据无因性的效力范围,并据以结合"历史国情"分析法,论述《票据法》第十条的存废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票据法>第5条第2款对票据越权代理作了规定.作者认为,这一规定比较粗略,而且不符合票据法的基本原则,不利于保护持票人的权利.笔者对票据越权代理的概念、中国<票据法>有关规定进行了分析,并就完善中国票据越权代理制度提出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0.
票据伪造是一种票据行为的异常形态。票据伪造行为产生票据瑕疵,使票据权利义务关系发生变化。文章通过比较英美票据法体系和日内瓦统一票据法体系在票据伪造法律效力方面的异同点,分析我国《票据法》对票据伪造法律效力规定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我国《票据法》应将票据伪造人扩大至出票人和背书人;增加被伪造人对伪造票据行为予以追认的权利;区分付款人对出票人签章和背书人签章的不同审查义务等。  相似文献   

11.
《物权法》第107条是关于遗失物的善意取得的规定,该规定存在规范漏洞,文义上也存在不明确之处。该条明确规定了权利人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和原物返回请求权,请求权基础不同,故可能存在请求权竞合情况。但对于遗失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学术界存在很大的争议。同时,《物权法》第107条的规定损害了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因此,文章通过对该条文的解读,对遗失物善意取得制度及各国理论进行了分析,对此制度的不足从立法角度和实际运用角度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对该条规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我国票据权利制度与国外票据权利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客观地剖析了我国在票据权利制度的规定上存在的问题,并建议尽早修改我国的《票据法》.  相似文献   

13.
票据无因性,是指票据关系与产生票据关系的原因关系相分离,即便是票据原因关系有瑕疵或者无效、被撤销,甚至不存在原因关系,均不影响票据行为的效力。票据无因性已经被各国作为票据法的基本原则采纳,并在立法中予以体现。我国现行《票据法》对票据无因性的法律规定立场不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强调“有因性”。借鉴国外及票据法国际公约相关立法经验,我国应当以票据相对无因性理论为依据,在立法中明确承认票据无因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担保法》和《票据法》对于票据设定质押的效力和要件有不一致的规定。其根本原因在于票据本身具有动产物和权利凭证的双重属性。因此,两者并不是互相对立的关系,而是适用于不同层面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关于票据伪造风险责任的规定,在对付款人、持票人、被伪造人之间的利益衡平方面,体现了过分保护被伪造人利益的倾向,加重了付款人的责任和义务,负担规则不尽合理,既与我国票据立法相关规定冲突,也不符合过失责任理论和票据法原理,违反了公平原则,降低了票据交易效率,妨碍了票据的快速流通,且不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物权法》第37条规定的侵害物权产生的赔偿请求权一般称为物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它不是物权请求权,是侵权请求权,其应适用侵权行为法规则.  相似文献   

17.
空白背书不记载被背书人 ,以持票人为票据权利人。空白背书票据转让形式灵活、多样 ,可满足持票人或受让人的不同需求。而我国《票据法》不承认空白背书 ,既有碍票据的流通 ,也不能适应加入WTO后的客观需求 ,故应在《票据法》中增加空白背书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8.
空白背书不记载被背书人 ,以持票人为票据权利人。空白背书票据转让形式灵活、多样,可满足持票人或受让人的不同需求。而我国《票据法》不承认空白背书,既有碍票据的流通,也不能适应加入WTO后的客观需求,故应在《票据法》中增加空白背书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9.
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有关当事人要求承担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对于当事人请求财产返还的依据,理论界有两种不同看法,即所有权返还请求权或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本文通过对两种请求权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两者可以竞合,当事人在请求财产返还时,应根据需要加以选择适用。  相似文献   

20.
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有关当事人要求承担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对于当事人请求财产返还的依据,理论界有两种不同看法,即所有权返还请求权或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本通过对两种请求权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两可以竞合,当事人在请求财产返还时,应根据需要加以选择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