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莎 《现代商业》2008,(14):181-182
当前中国股市巨幅下挫,学术界针对股市的不佳表现提出了各种解决意见,主要分为"救市论"与"不救市论"两派.本文综述各派的主要观点,通过分析得出政府既不应该"救市"也不应该"不救市",而是应当给予市场适当干预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现在应该讲政策利好不断出台,可是股市就是跌跌不休,成交量继续低迷。股市下跌现在并没有什么理由,最大的原因就是恐慌,就是对经济预期的不确定性担心,中国经济会不会衰退谁心里也没有底。尽管不少专家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政府也已经并将继续采取措施应对外部冲击,努力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但是这些表态打消不了投资者的顾虑。  相似文献   

3.
中国股市收益与经济增长背离现象的协整性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瑞泽 《商业研究》2006,(12):92-94
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已经注意到了中国股市收益与经济增长相背离的现象,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股经背离”。应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理论,对我国股市收益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代表虚拟经济的股市和代表实体经济的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从而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一步证实了“股经背离”现象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朱梦  任培政  韩骥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3):180-181
通过分析美国股市1929年崩盘与中国股市2006年崩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金融心里学的角度阐述了群体性心理对股市的影响,主要分析了在适应态度、知识态度等群体性心理影响下股市的走势。结论认为群体心理作用是解释中国股市自2005年至今变化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何乐 《中国市场》2007,(16):27-30
从去年开始,中国股市进入牛市。股市就像中国经济一样,发展速度惊人,引得大量新股民纷纷进入,试图大捞一把,并构想着发财美梦实现之后的美好感觉。这种情况引起了政府、境内外学者、媒体投行的极大关注。尤其是那些持有“泡沫论”的学者和官员,一时间被指为唱空股市的“乌鸦嘴”。然而,一个健康有序的股市,实在少不了这些吹散狂热的“乌鸦嘴”。  相似文献   

6.
《品牌》2015,(7)
从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至今,纵观中国股市跌宕起伏的25年里,A股市场经历了近10次的暴涨暴跌,中国股市发展由最初的市场和投资者都不成熟到如今逐渐凸显经济晴雨表的功能,近期股市新一轮的暴涨引发我们对"疯牛"行情出现的原因以及股市泡沫的聚焦性关注。本文结合中国股市历次的"暴涨暴跌"对近期A股市场上的"暴涨暴跌"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更好的稳定中国股市使其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琳 《光彩》2008,(8):15-15
一段时间以来,基础建设、旅游服务、地产、零售批发等奥运概念股备受追捧,但市场上一些机构预测,由于奥运后一些刺激股市的力量退出,股市可能急剧下挫。如何正确看待中国股市的"奥运效应"?"奥运后"现象会不会对中国股市产生负面影响?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著名经济评论员叶檀。  相似文献   

8.
进入2008年以来,中国股市经历了两次大起大落,一天之内股指上涨几百点,事隔一天又下落近千点,这开创了中国股市起落幅度的先河。在众多经济人士讨论到底是"牛市"还是"熊市"的时候,水皮先生给了一个比较风趣的比喻,称"中国股市是  相似文献   

9.
从2015年6月起,中国股市爆发危机,给中国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冲击。文章重点分析了"股灾"前高企的"杠杆率"与股市崩盘的内在联系,并着眼于马克思主义新市场理论,剖析此次"股灾"发生的原因。研究2015年中国"股灾"爆发原因对于稳定股票市场、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安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大幅升值,就可立竿见影地减少输入型通胀压力、减弱高油价对中国经济的致命冲击每当看到经济学家、金融学家围绕当下中国经济争论不休时,我就想起"文革"中的一句名言:中国经济、股市目前是"老革命遇到新问题"了。若更准  相似文献   

11.
候宁 《中国市场》2011,(8):30-31
GDP似乎在高歌猛进,但CPI却已走近了恶性通胀的漩涡,更何况还有极端的基尼系数在警示贫富落差的巨大风险。这就是2011年初的中国现状。折射到所谓"经济晴雨表"的股市上,就是A股的欲振乏力乃至节节走软。《人民日报》海外版发问:为何股市晴雨表反映不了经济好形势,侯宁的回答是,GDP反映"面子",而A股走势反映了"里子"。这恰恰说明,中国股市已经具备了晴雨表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股票市场制度性缺陷问题 1.股票市场的隐性担保 首先,政府通过审批制来选择上市公司,目前虽已过渡到核准制,但其行政审批、行政选择弱化或排斥市场选择和竞争的实质未变,政府完全垄断了股票的发行市场,其次,通过政府管制来维护股市的平稳运行并保护股民利益.由于股市平稳发展对于国企融资,对于鼓励民众经济信心,增加股市财富效应,刺激经济发展很有意义,所以政府要控制股市使其均衡发展.每当股市低迷时,国家便发布利好消息:而股市飙升不已时,政府便出政策打压,这即中国特色的"政策市"、"消息市".正是由于政府隐性担保的存在,所以很多人才敢于股市炒作,敢于追捧ST等概念股,这即"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而一些利益集团、"庄家"也充分利用政府隐性担保的心理底线,充分利用信息不对称状况,甚至发动信息包装与传播机制,大肆股市炒作,股市制度风险通过市场风险扩散.  相似文献   

13.
<正> 近一段时间以来,“郑百文”事件一再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因此想到股市中的投资行为。而吴敬琏先生的“中国股市赌场论”则将中国股市的投机特征更进一步地推到了人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4.
中国股市的"反向效应"和"动量效应"形成了股票收益变化规律下的两种资产组合投资策略。其中"反向效应"在中国股市体现为短期性,"动量效应"周期则更多的是中期性的。本文通过分析、研究中国股市的"反向效应"和"动量效应",有助于股民对股市的投资行为与投资策略进行理性思考,为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王吉舟 《商界》2006,(4):44-79
众所周知,中国股市由于种种原因,在过去的四年时间中,~直处于下跌状态,直到2005年末,这种趋势才有所缓解。“干点论”是对过去几年连续下跌的全面总结,也构成了瓦解中国股市旧价值中枢的理论武器。暴跌的股市必然是民怨沸腾的地方。监管机构犹豫三年后,终于无法再承受各方的压力,在2005年中旬策动了中国股市的全流通改造。这次改造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次,它不是一次小范围的修缮,而是中国经济最高决策层承认旧价值体系崩溃,开始重构新价值体系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商》2015,(17)
我国自2012年起GDP从以前的年均10%的高速增长回落到7%—8%的中高速增长,GDP的下滑对经济造成很大影响,房地产从"火爆"到"坠入谷底";制造业不振,大量的外资企业撤离中国。与实体经济不同的是,我国股市却自2014年12月连番上涨,连续突破前期高点,股市空前繁荣。股市与经济增长明显脱节。文章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一泓 《现代商业》2011,(19):27-33
在刚刚过去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席卷下,股市、房价暴跌,"山寨"俨然和"中国举重队"一样,成为最坚挺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8.
2007年的中国股市获得了很大的增长,期间一直夹杂着股市泡沫的争论,本文从经济泡沫的概念谈起,回顾了历史有名的泡沫事件,通过对中国经济的分析,指出股市存在泡沫的合理性及目前中国股值并没有高估,最后提醒警惕股市泡沫对我国经济的危害和防止股市泡沫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股市在度过了跌宕起伏的十年后,再次进入了一个调整期,这给管理部门、投资机构和广大股民提供了反思的时间。有人用"疯狂"两字形容中国股市走过的最初十年,而《证券法》的即将实施被多数人认为是股市理性回归的重要契机。毕竟,股市与经济增长一样,需要可持续发展。而广大中小股民更为关注的是,《证券法》引领下的理性回归,能否破解困扰中国股市健康发展的六个难题。难题一:消息还生死攸关吗?内幕交易在中国股市可说是屡见不鲜,比比皆是。以致那些好心的评股人在股评中告诫股民:你不必煞费苦心地到处打听什么消息,还得绞尽脑汁地去识别真伪。你只要密切关注机构主力或超级大户的大笔买单或卖单,密切关注他们的动向,是出货还是吸筹,你就可以预先知道,会有大"利空"或大"利多"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市场》2008,(20):44-47
3月初,刚经历了两年牛市的中国A股一举跌穿4000点"铁底",似乎又回到了熊市:14日,中国敢法大学刘纪鹏教授在博窖上发表《股市跌破4000点的六大风险》,呼吁监管层拿出行动捍卫4000点关口。31日,《财经》杂志主编胡舒立女士却提出:股市不应救,不能救,亦不必救。4月2日,刘纪鹏在其博客发表文章,直指胡舒立的"不救市论"。其他学者专隶纷纷加入辩论。以"救市"为焦点,自2001年来我国股市第二次大论战全面展开。就在本刊即将刊印之际,印花税下调至1‰,监管层用行动为论战画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